2024年2月2日上午10时,玉姐(谭效荣)退休前任职的苏州市疾控中心来车,接了知音艺术团的八位姐妹,前往疾控中心位于相城区广前路16号的新址,参加他们单位慰问离退休老干部的迎新春联欢会。
以下内容摘自网上信息,并适当剪辑、编排。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1年10月由原市卫生防疫站、市血吸虫病防治站、市皮肤病防治所、市结核病防治所、第五人民医院预防门诊部、市职业病防治所以及市健康教育所等七家单位组建而成。
2005年1月10日,市疾控中心迁至姑苏区三香路72号。
2023年12月1日,在相城区新建的市疾控中心正式启用。
市疾控中心新址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7.8万㎡,总投资8.4亿元。立足国际标准、适度超前,重点建设疾控业务中心、发展研究中心、健康科普馆、苏州市生物样本库以及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融合“园林苏州,人文疾控”的设计理念,全力打造整合型、创新型、智慧型疾控中心。
其中“智慧型”疾控中心项目拥有苏南地区首家P3级(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以及数量充足的P2级实验室,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对标国际相关标准。
生物样本库为"国家基因库苏州库"。
“人文型”疾控中心项目以“园林苏州、人文疾控”为核心设计理念,内院整体采用传统苏式园林风格,将现代建筑布局与“苏式美学”整合渗透。
健康科普馆在建设过程中荣获“国际安全奖”
我对疾控原没有具体的概念,看到网上的一些介绍,脑海中立即浮现出新冠中报导出的那些勤勤恳恳、不计名利、勇于奉献、研究病毒、为我们健康保驾护航的专家学者们的身影。
到了市疾控中心,在三楼一座很气派的演播室走台试场。因不知场地实际情况,我带了广角与长焦两只镜头,并试拍了几张照片,确认可将台上演出的所有人呈现在长焦镜头中,便定心地没拿出另一镜头。
走台完毕,在中心吃了工作餐。
离1:30还有点时间,我便拿起相机外出转了一圈。在三楼外的护栏处俯瞰下面园林般的景物。
从底楼的休息室隔窗望去。
走出大楼,迎面是一条长长的曲形苏式连廊。
连廊左边有一座幕墙都是玻璃的建筑。
右边是草坪,连廊通往一座凉亭,后面就是刚才在大楼内可以看到的建筑。
小院内曲径幽幽,前方一座建筑的右上角装饰有疾控中心的英文标志CDC。
漂亮的园林漏窗、花色门洞。
水是江南园林不可或缺之物。
中心的隔壁就是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我们习惯称之为传染病医院。
马路对面是苏州市广济医院。
转身就是我刚出来的CDC大楼。从这个角度拍摄,门前是停车场,近处停着一些摩托与小型货车之类车辆,不太美观。因中心虽已启用,但仍在装修之中,有些杂乱的车辆也在所难免。
门前可见一些装饰材料
围着CDC大楼转过去, 眼前大楼高耸,幕墙中映出建筑群的身影,眼前的假山、松树、绿植,与现代化的建筑混为一体,甚是养眼。
近几天一直下雨,地上尚有水渍。原本天气预报当日有雨,许是老天帮忙,未让老人们淋雨。
我在上面的俯瞰图中搜寻了一下,我绕的这一圈才占了中心一半的面积,最高、最大 的两座楼那一边,都未涉足。
见已1点多,我便不再逛,按牢记的左转右转顺序,返回了演播厅。新来乍到,房间太多,光是会议厅一类的就看到几个。没人带路,我这不太认路的人感觉就像走迷宫一样。
离退休人员已陆续到来。
见到有一位是坐着轮椅来的,还好,到达后自己站了起来。听说有位女士陪着97岁的母亲也来参加了联欢会,并在抖音上发布。
联欢会正式开始。主持人是来自总务设备科的张思恒和食品卫生科的谢颖珏。
出席联欢会的有关领导:苏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刘芳、副主任朱昆鹏、副主任杨海兵、副书记、纪委书记时秋芳。
离退休干部:原市卫生防疫站书记刘允奎、原疾控中心书记李俊平。
苏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刘芳致辞,她向大家介绍了疾控中心新址的有关情况,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技术层面,很多都达到了国内或国际的先进水平。
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刘允奎书记讲话。
新老领导愉悦地交心。
刘芳主任、朱昆鹏副主任为金婚老人朱强华、徐季德夫妇送上新年贺礼。
杨海滨主任、时秋芳书记为70岁:刘永元、薛琴、徐萍、樊根凤、汪树铭、徐海根、周雅、柴金荣、巢秋生;80岁:王凯声;90岁:陈建勋、黄政、邓宝玉老寿星们送上新年贺礼。
十分抱歉,回家整理照片,我才发现相机的影像区域出了差错,这是我刚买相机时出差错才明白的“选择影像区域”有三个档次之分,我选择最大区域以后,就从不去动它。不知怎么莫名其妙地拍摄中途竟会又出差错,导致所拍图片比取景器中看到的要小。而我生怕画面拍得太大,裁剪损失画质,总是基本上能看到所有人均在取景框中即可,所以,边上便有人被排除在相片之外。也怪我在拍摄期间没仔细查看,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此,向没拍到的那位表示深深地歉意。
歌曲《把一切献给党》 表演者:刘淑萍、王苏梅。两位二声部完美地配合,为联欢会的开场演出开了一个好头。
诗朗诵《中华少年》 表演者:黄杰锋等5人。5位同事的朗诵体现了年轻人的朝气。
口琴独奏《走进新时代》 表演者:徐海根。口琴是上世纪50年代年轻人的宠物,老人的口琴吹得很棒,一定是几十年的功夫了。
互动环节:观众举手抢答主持人提出的有关问题的答案,说出含“龙”的成语,及祝福语。抢答者踊跃。
琵琶《梅花恋》 表演者:琵琶演奏 谭效荣,伴舞:苏州知音艺术团刘咏、刘克等。
插一段演出片断,观赏一下谭效荣娴熟的琵琶弹奏技艺和独舞的风采。
看到玉姐发给我的一张照片,很欣赏,弥补了我坐在前排视角的不足。借用一下,感谢这张照片的作者!
葫芦丝演奏《相约凤尾竹下》 表演者:吕建中。听说这是一位葫芦丝老师,果然演奏效果不一样。
互动环节:抢答、唱红歌。
右图的这位老者答对了多道题。
敢拿起话筒唱歌的都有底气,听得主持人说:“希望下次联欢,你们踊跃报名。”
俗话说,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唱出的歌那真让年轻人佩服。
歌曲《祖国不会忘记》 表演者:岳己强。令人欣赏的专业型歌手,从繁体字的“卫生防疫站”到“疾控中心迁址的奠基典礼”,在嘹亮的歌声中展示了中心的发展。
结束曲《越来越好》,领导与演员们上台,一起祝福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联欢非常热闹,真是难忘今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