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程本立可比夷齐: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作者:史遇春

建文、永乐变革之际,一些文臣没有表现出读书人应有的风骨与气节、没有表现出读书人对信仰价值的坚持。

对此,史料多有评述。

明人姜清所著《姜氏秘史》卷二中,在记述程本立之时,对于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的事情,就已经有所表达。

姜清,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辛未科殿试第二甲第84名进士出身。

根据姜氏所述,程本立是因为文学优长、守身廉洁而被举荐,朝廷遂征召其进入翰林院,参与纂修《高庙实录》。后来,程本立又被晋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其位阶为中顺大夫,支予四品官俸。辛巳[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年,因为失误陪祀,程本立被调除,但仍留作翰林纂修。明年[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高庙实录》完成,程本立被外调为江西按察司副使;不过,他还未赴任,朱棣的所谓“靖难”之兵就已经渡江,待燕藩的兵士进入都城之后,程本立恪尽人臣之节,自尽身死,时在壬午年(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

程本立死后,朱棣命令追讨其在建文时期所受的朝廷恩典,结果发现,程本立家无遗赀。时人称扬程本立,言其清正。

程本立生前著有《巽隐集》十卷。后来,由佥事吴昂(生于成化时期、弘治末年进士、嘉靖时期仍健在)将其书在闽地刊行;参政林延昴(其人不详)还为此书作序,称其为“今之夷齐”。

这里,再补充介绍一下程本立的相关情况。

程本立,字原道,崇德人。

他是宋代大儒程颐的后裔。

程本立的父亲程德刚,很有才气,但他未出仕为官。当日,元朝的将领路成率兵经过皂林,其麾下兵士施暴抢掠。为此,程德刚前去拜见路成,向他陈述其间的利弊。听完程德刚之言,路成十分高兴,他立即禁止部众抢掠,并打算上奏,请求朝廷委任程德刚以官职,程德刚辞谢离去。

程本立年少时即有大志,他读书之时,从不拘于章句。

朱元璋洪武年中,程本立作为孝子,被朝廷表彰。

朱元璋曾对程本立说:

“读书之人,争相以参加科举为追求,名义上说是穷究经书,实际并无实学。你品性宽厚,应当以圣贤之学为志向才是。”

为此,程本立学习更加发奋。

听闻金华朱克修从许谦那里获得朱熹之学的真传,程本立便前去跟随朱克修游学。

后来,程本立被举荐为明经、秀才,遂被授职为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秦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就藩于西安。]府引礼舍人,并赐给楮币、鞍马。

因遭母丧,程本立辞官。

服丧完毕,程本立补任周王[朱橚,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就藩开封。]府礼官,遂跟从周王前往开封。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程本立被升任为长史,随周王入朝觐见。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周王弃藩国至凤阳,程本立受牵连而获罪,被贬为云南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吏目。他将家人留在大梁,仅携带一位仆人前去上任。在云南任上,当地部族首领施可伐煽动当地各少数族裔部众一起叛乱,程本立独自骑马,入其巢穴,晓谕以祸福之理,诸部族首领全部归附。不久之后,当地部族首领再次率部族反叛。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张紞知道程本立贤能,便命他代掌本县军事。对于当地民众,程本立一边抚慰、一边治理,他从楚雄、姚安开始先后达到大理、永昌、鹤庆、丽江等地。其间,程本立翻山越岭,餐风露宿,往来安抚,共计九年,最后,使得各族民众能够安居乐业。

在姜氏的记述中,对程本立的评价,他虽然只是引述了林延昴书序的内容,但是,多少也可推知,这其中,大约也是姜氏对程本立的一种认同。

“夷齐”是何等人物?

“夷齐”是被传颂了千百年的有气节的人物。

把程本立比作“夷齐”,那么,对于那些站在程本立对照面的人物,应该如何评价,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在记述程本立的死节高行之时,作者姜清还特别记了一笔:

“时同纂修者学士董伦、礼部郎中夏正善,史官钱塘高让、庐陵吴勤、赵友士、端孝思,同郡张秉彝、唐耕,侍讲王景、修撰李贯,编修吴溥、杨溥、杨子荣(即杨荣)、刘觐,侍书刘彦铭,皆不能死节,或见用新朝焉。”

虽然,姜清没有明白指斥这些不能死节的人、没有明确谴责其中见用新朝的人。

但是,正如上文所说,从作者对程本立的褒扬之中,多少或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关于建文文臣对朱棣的迎附一事,明人黄佐(公元1490年~公元1566年)在其所撰的《革除遗事》二中,也曾着墨,其内容与《姜氏秘史》所述相同(未知其间有无摘录、引述关系)。

另外,明末清初谷应泰(公元1620年~公元1690年)所著《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中,关于建文文臣对朱棣的迎附,亦有记载:

“帝左右唯数人,遂尽闭诸后妃宫内,纵火焚之,挈三子变服出走,仓皇复弃三子于宫门,被燕军执置师中,帝遂逊国去。是日,茹瑺先群臣叩头劝进,文臣迎附知名者:吏部右侍郎蹇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兵部侍郎刘俊,右侍郎古朴、刘季篪,大理寺少卿薛岩,翰林学士董伦,侍讲王景,修撰胡靖、李贯,编修吴溥、杨荣、杨溥,书黄淮、芮善,待诏解缙,给事中金幼孜、胡濙,吏部郎中方宾,礼部员外宋礼,国子助教王达、邹缉,吴府审理副杨士奇,桐城知县胡俨。”

据此可知,当日朱允炆失国时的仓惶、悲惨:

其时,面临失国的皇帝朱允炆身边只有几个人而已;猜想,大家都各自逃命去了吧。

其时,后妃被关闭在宫内,纵火焚烧;猜想,这些无辜的女性,大概都葬身火海之中了吧。

其时,朱允炆改换衣服,带着三个皇子出逃,但情急之下,为了保命,他连亲子都丢弃宫门,结果,三个皇子被燕王军队抓走;大概,生死之间,父子都不能相顾、不能相保了吧。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文帝的一拨文臣,向朱棣叩头劝进、屈膝迎附了。

当然,朱棣掌权之后,这些文臣一开始大都被重用了。

(本篇结束)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