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前考后时间安排:
二、2023年6月高考选考安排表
今年高考语文、数学和外语由教育部统一命题,选用全国新高考Ⅰ卷,首届重新使用全国卷的学生,最后一届适用2020版高校专业选课要求。
浙江省是全国基础教育最扎实的省份之一,浙江考生大多数很优秀,首届回归全国卷,应该对浙江考生不会有多少影响。最后一届适用2020版高校专业选课要求,对准备报考理工农医的学生有影响,今年如果没有录取好,非物理化学的学生,明年可能基本上没有机会了。
接触到一些高三的学生和家长,跟他们进行了交流,看到的一些现象:
1、每次考试分数不一样,家长和孩子的心情也跟着波动;
2、一些学校夜自修到22点,孩子很辛苦,家长很焦虑。
这是很多高三家庭的现状:迷茫、焦虑。高三接下来的30多天应该怎么走?有几点想法想跟家长分享。
考前冲刺:考生篇
1、保持自信心很重要。
专家对全国优秀高考成功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高考成功因素当中:第一因素是考生考试时的心理状态,第二因素是考生考试前的心理状态,第三因素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高考成功的规律可以这样说:掌握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考生心理状态调节状况是高考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
为了增强自信心,要确立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期望值要适当,期望值过高,经过努力达不到,会挫伤信心;期望值过低,动力不足。成绩优秀的考生,对自己的成绩基本上有信心,但一些家长反而信心不足。
高考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和心理的能量同时释放的过程,而心理释放的过程,是知识能量释放的过程的基础和催化剂,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保证知识的能量的超常发挥。有同学说某次发挥得特别好,观察他们当时的状态,就是心态特别好,心情特别好,发挥得也就特别好。
2、基础扎实才有奇迹
在剩下的30多天时间,你需要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基础扎实才有奇迹;高考时候再有一点考运,成为一匹黑马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天上是不会掉下了馅饼的,如果没有付出努力,没有扎实的基础,你也无法考出高分。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也不会去期待这种奇迹,但是打好基础对我们同样重要。2022年特殊招生控制线592分,一段线497分。
折算成比例分别是特殊线79%,新一段线66%。就是说,满分100分的卷子,你考出80分就可以上重点大学了,考出66分,就有机会进入本科。这个分数,对很多同学来说,并不遥远。大多数考生不需要去钻研高深难的问题,我们只需要把握好基础题就可以上二段了,再掌握一些中难题就可以进入前20%了。当然你想要进名校,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3、坚持不懈才能胜利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一个挖矿工,挖遍了他身边所有的地方,还是没有挖到,他放下铁锄,准备放弃。但是,金子就在他的脚下。如果他能够再挖几锄,可能就挖到了。所以,有人说“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我们要再坚持奋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1)坚持目标不动摇;
“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不成功的人总是修改目标,就是不改方法。”我一直很喜欢的这句话,送给每一位考生。
(2)坚持用好时间不放松:
用好时间是取得成绩的基本保证,用好时间关键是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从现在起,所有考生的学习时间都是相同的,谁能保证复习时间的利用率,他的进步就快。考试的时候,用好时间是你取得较高分数的基本保证,要充分用好每一分钟,让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的得分时间。
(3)坚持补偏不停止:
首考要优势学科先突破,但高考要提升全部学科的总分,补偏很重要。
偏科科目,是你提高自己最有效的科目。不要说现在已经来不及了,只要你肯努力,即使是高考前一星期,你努力去学,还是可以提高自己一点点的。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别人不知道你的问题所在。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是补偏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老师和同学的资源,可以自己积累问题,然后向老师提问,或者与绩好的同学一起探讨。成绩好的同学也要不吝赐教,因为你在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更深的领悟。
(4)坚决同遗忘作斗争。
不断重复练习、回忆熟悉的知识。每天适量练习,保持做题目的良好状态。
波动和遗忘都是正常现象。考前的疲倦、成绩波动,所学知识的遗忘,会给一些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谁能尽快克服,尽早走出波动,就可以尽早获得最佳状态。
考前每个同学都要同遗忘作斗争,不要以为以前自己已经记住了,就高枕无忧了。过目不忘是少数人才有的能力,大多数考生都要不断重复练习、不断重复记忆熟悉的知识。计划好每天需要完成的看教科书任务,然后按照计划坚决完成。
(5)坚持锻炼,保证睡眠,保持健康:
坚持锻炼:要用好课间跑等锻炼模式,坚持锻炼。在你平时学习得头昏脑胀的时候,也可用下课的时间出去活动活动。
保证睡眠:睡眠维持在每天八小时左右,中午要安排一定时间午休。要充分利用好晚上的长睡眠时间。双休日回家,要适时补充睡眠。
关注冷暖,防止感冒。感冒是小毛病,但一次感冒,至少会影响你一周的学习。多喝开水,少喝饮料,保证体内代谢废物能够及时排出。要经常开窗,保证学习和休息场所的通风,保证大脑氧气的供给,等等。
成功没有捷径,通向成功的每一条道路,都是用汗水和努力铺设而成的。
考前冲刺:家长篇
高三的这个时候,大多数家长在孩子的知识提升方面已经无能为力了。但家长可以服务好孩子的生活,做好三件事:管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服务好孩子的饮食,管理好孩子的睡眠。
1、管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有些家庭孩子成绩的波动,家长比考生更加焦虑。家长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可能得到相反的效果。考前家长如果发现自己情绪不稳定,尽量不要跟孩子交流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尽量暂时远离孩子,更不能对孩子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一个考生的学业水平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大起大落。一次次考试成绩的波动,并不意味着孩子知识水平的变化,更多的是考试状态的影响。现阶段不要过分重视模考统考月考周测等成绩,把这些考试当做检验自己知识漏洞的工具,通过一次次的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尽快弥补,到时候高考成绩肯定不会差。
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要及时跟孩子交流,引导孩子调整好情绪,让孩子的不良情绪有发泄的渠道。考前切忌大喜大悲,良好的情绪是高考成功的保证,情绪稳定很重要。情绪变化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从而影响高考的发挥。开心的每一天,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
2、服务好孩子的饮食:
保持原来的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尽可能烧些美味可口的饭菜,让孩子三餐正常吃饱吃好;这里说的服务好,不是增加营养,不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尽量不要吃原来没吃过的一些食物;不吃生鲜食物,煮熟了更加安全美味。尽量少吃冰冻状态的食物。
营养搭配合理。要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多吃蔬菜、鱼、鸡蛋、牛奶和水果。做到不要偏食、不要挑食、不要暴饮暴食。考生可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其中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可促进肠道蠕动,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同时要注意饮食的丰富性。
一些营养液和药理性食物,要谨慎使用。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同样一个药物对不同的孩子效果也会不同的。
3、管理好孩子的睡眠
考前的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进入了“拼体力”阶段。为了自己的梦想,几乎每位考生都早起、熬夜、缺觉、焦虑……大家仍在坚持,但是学习的效率还好吗?高考复习就像长跑一样,不能采取短跑的冲刺战略。复习时间安排应该遵循“持久和高效学习”的原则,在时间安排方面要立足长远,保证高考复习过程中大脑机能和身体活动能力处于良好水平,至少不能有明显下降。
睡眠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睡眠的要求不一样,有些人平时精力充沛,睡眠暂时少一点也没关系;但如果长期睡眠不足,身体会算总账。疲劳是会积累的。长期睡眠不足积累到一定时期,人就可能要倒下!每个孩子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安排好生活规律与作息时间。
睡眠要足够。睡眠有个体差异,但都要睡够。所谓睡够,就是睡后头脑清醒,白天不困倦,精力充沛。挑灯夜战,晚睡早起。睡眠时间太短,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就会影响大脑的反应敏感度、记忆力、思维能力,也影响人的心理情绪。这样复习,效率不高,考试时的状态也不佳,常常是得不偿失。尽量确保每天睡眠7--8小时以上,中午要安排一定时间午休。要充分利用好晚上的长睡眠时间(建议22:30点睡觉,6:10点起床)。有些人需要更多的睡眠,可以用周末补觉,适时补充睡眠。
睡眠要守时。这是睡好的第一要诀。睡不好的人,大多与他们睡眠不守时有关。一个人形成了自己的睡眠作息习惯后,也就定好了他人体中的生物钟,形成了他的睡眠——觉醒节律,以后就要严格遵守。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定时起床,不要随意变化,打乱生物钟,这样生物钟就会每天“指示”你睡眠和觉醒,使你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开夜车”不利于高考。高考安排在白天,如果考生最清醒时是晚上,最不清醒时刚好是考试时间,就会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正确的做法是,在复习阶段,应按照高考时的作息时间作息,将自己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上午和下午考试时间。
4、提早关注高考填报志愿
还有一件事情家长也要做起来:提早关注高考填报志愿。
关注高考填报志愿,不是去花钱做什么,而是要提早学习志愿填报相关的知识。浙江往年高考录取数据公开度比较高,只要家长愿意学习,2星期时间和孩子一起成为志愿填报专家,是完全可能的。志愿填报的方法如下:
高考和升学,是我们最公平的一个领域,这几年升学相关的信息也越来越公开。这条路没有捷径,几乎所有的孩子走的路都是一样的,考生和家长唯一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分数,找到性价比最高的最匹配的高校和专业。
高考前后,每年招生诈骗也是非常多,各位家长务必记住:升学的道路,基本上都不是花钱可以解决的;凡是跟你说花多少钱就可以让你孩子进入你的分数不可能进入的学校和专业,那一定是诈骗。而且这些人最喜欢骗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家长,因为家长知道花钱解决的升学事情,即使能成也基本上都是不合法的,被骗后也不敢说。
升学相关的资讯,发布的渠道主要有3个:
1、阳光高考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
2、浙江教育考试院(www.zjzs.net)
3、各高校的本科生招生网
*定向招生的信息,还会发布在各县市的教育局和劳动人事局等官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