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好问题”成就“好课堂“
ID483899157 2019-12-10

有时候,一节课的成败就取决于一两个关键问题的设计与处理。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把问题设计作为教师教学的核心技术。张奠宙先生提出数学教育的四条特有原则:数学化、适度形式化、问题驱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将“问题驱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策略。先生特别强调数学教育要重视“问题”,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天生就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先生强调“驱动”则是为了提醒我们在设计和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时,不仅要关注数学的本质属性,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质,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具有驱动价值的好的数学问题呢?

我以为,这就是一个具有驱动价值的好问题。首先,它很新颖,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其次,它很直接,较好地实现了数学因素与非数学因素之间的平衡;第三,它又很浓缩,很好地将与“比和比例”相关的数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我曾以“巨人的手印”这个问题为“原型”,设计并执教过一节“比和比例的练习课”,获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要我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小学数学课上的“好问题”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我以为就是五个字:生动且深刻。“生动”是由小学儿童的认知特点决定的,“深刻”则是由数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