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奔赴莫干山,以为会是一件很轻松惬意的事情。
第一次前往是在3月份,那场开年的培训,顺带着跑了一场30公里,六个多小时,跑完之后感觉一切都挺好,还能再来一段距离。于是,就果断的报了正式比赛的65公里,想尝试一下真正的中长距离,看一看体能的极限在哪里。
却不曾想,上半程几乎一样的赛道,却多花了至少1.5小时的时间,下雨带来的湿冷和泥泞,让熟悉的道路不再轻松,原本上坡毫无压力,现在也开始喘上了;原本下坡只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现在却要花上一刻钟甚至半小时。
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慢跑,倒也是一件趣事,尤其是在公路和平坦的竹林行走,颇有一番味道,在古诗里似曾相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可,下坡的一步一滑以及拥挤不堪的人群,让这个过程显得尤为难受,原本计划好的时间都被打破。
15公里左右意外的抽筋,让一路上的思想斗争瞬间复杂起来,比如要不要退赛了算了,这样能坚持跑完吗?如果就这么结束连30公里都不到是不是就太丢脸了?诸如此类,走走跑跑停停,看到医疗点就跑去喷一下。
缦田营地之前的状态貌似都在预料范围中,下坡的速度不够快,没有比上年初那一次。不过三点多到,比该站点关门时间提前1个多小时,倒也是还算将就。
冷风袭来,再加上雨势渐大,阴冷的感觉逐渐开始了,穿上了保暖的衣物之后继续出发。却不成想小小的5.8公里,成了分水岭,让原本轻松的赛程变得难堪起来。
泥泞湿滑的上坡虽然速度快不了,但也是正常的进度,但下坡的竹林一堆人屁降,只顾着看别人笑话,却不曾想自己的时间也被荒废着。再加上一段路上跟别人一起慢慢走,深一脚浅一脚,竟然在天完全黑下来才到SP1,结果到达SP1的时候大雨倾盆。
不好的消息一个接一个,比如后面改了道,改简单了,别人晚到CP4却早早的到了CP5,比如会不会熔断啊(一直在那里等着);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的放弃,换了衣服上了车。 放弃比坚持容易太多了,毕竟后面还有差不多25公里的路程以及2个600-700米的大爬升。
最后还是征集了7个人,一起再次出发,那一刻虽然看起来有些狼狈,但是看起来颇有一种英雄气概,你们且退却吧,我要往前走了,在熙熙攘攘喧闹的补给点里,显得很是不同。
一路上都在想着,我以后再也不跑长距离了。可是,比赛刚结束,就在努力复盘这一次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比如头灯最后不亮了,当时考虑着是不是可以在哪里再买一个……比如白天的路程应该多跑一些,把时间赶出来;比如最后的赛段,那些泥塘为什么是走着而不是飞奔而过,应该跑起来,又不是体能不行……
这是一场准备并不是那么充分的活动,但雨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带来的感觉还是非常的独特。
最后几位上海的朋友赶来迎接,没能够让她们如愿以偿也是有些遗憾,希望下一次(不,你不想有下一次)可以准备得更好一些,更体面一些。
也许,未来不会再去跑莫干山了,但是会去其他陌生的风景,去体会不一样的路程。
彼时各种抱怨,不想再有下一次,为什么要这么虐自己;
此时,无限怀念当时的情景,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在煎熬自己的灵魂,让自己在人群中孤独起来,茫茫人海里起跑,最终到深夜的时候,深山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到终点也是只有自己一个人。
也许,每一趟如此旅程,都是一场无边风月,却无关风月,有的,只是身体和灵魂分离状态下的狂欢。
多谢你,莫干山的竹林、以及那日的风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