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地球最后的夜晚,黄粱无梦的惊慌
闷得骚 2019-01-03

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欢正由一部电影旋涡而来,无关口碑,无关票房,它带着审美的对立面,带着审视的原罪而来;

它让艺术电影和文艺电影第一次得到了商业片的回报率和流量热度;

它把最后的夜晚,变幻出最长的黑夜和最初的黎明。

我们要做的,

是走进那长夜,

或者走向毕赣。

毕赣是极幸运的,“路边”后拿到了300倍的资金来启动“地球”,圈子对毕赣也是极其宽容的,从资本铺路到一众明星背书,汤唯产后复出的首部电影,黄觉更是说这部电影治愈了他的中年危机,上游的一切,都是属于毕赣的。

只是毕赣清楚,消费电影的终端始终是观影者,始终是买了票走进影院的每个受众,要把这份宽容转换成持久的口碑和票房,毕赣必须去戛纳,只有去戛纳,去欧洲,去作者电影的诞生地,毕赣才有可能平衡资本给予的回报。

所有的一切从戛纳开始,2D转3D的开创性,3D长镜头,诗意电影,连最后没有进入主竞赛单元都成了话题的一部分,毕赣被赞继承了侯孝贤和大卫林奇的风格,还有人说是老塔和王家卫的影子。

毕赣赌赢了!戛纳宠儿,一梦觉黄粱。

只是毕赣想不到,半年后,这一梦会变成一场闹剧。

跨年首映,宣发,审美两端的互相厮咬,断崖的口碑和票房,一遍又一遍的解读都没能延长观众的耐心,那些映前点下“想看”的人们,在电影最后焰火黑场的那一下,是不是都会如释重负,为了之前120分钟的如坐针毡,以及那种破败的仪式感。

最后一夜,究竟有什么。

以下内容建议先观影


原本做足了打算,等到二刷甚至三刷的时候,再去作线条式的梳理,但在整理的过程中,碎片的记忆,像倒带的水杯摔地,都显得有迹可循,这种捂压不住的兴奋感冲淡了再刷的兴趣,生怕在二刷的时候丢掉了记忆解谜的乐趣,而记忆,是“地球”中最大的美学再现。

王家卫说自己深受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影响,其实影像上他受赛尔乔·莱翁内的西部片和戈达尔的影响更甚;

毕赣说自己受马克·夏加尔影响,无疑贴上了超现实主义的标签,只不过在影像上他更靠近塔可夫斯基,毕赣致敬的对象,要晦涩的多。


「记忆」

记忆的,都是脆弱的,脆弱的影像感是本片最大的美学,坏掉的时钟,停掉的手表,漏水的房间,失明的吊灯,残缺的照片,火车震落的水杯,修整的汽车,半本绿皮书,这些脆弱破裂的符号被导演打碎再剪辑,贯穿了整个2D转3D的部分,彻底冲散了时间和空间的定论,让故事线不再完整,让观感支离破碎,而当观众开始执迷于符号陷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开始掉进了导演的记忆旋涡之中。

一边记忆,一边忘记。在2D和3D中,在12年前和12年后,在万绮雯和凯珍之间,当你抓住了一支线,就溜走了另一条线,这是电影里的第一个游戏,直到梦境中后段的部分,所有关于记忆的符号和前面的剧本对话以及旁白不断交融,清晰的构建了罗的视角。

“记忆比泥石流更危险”,罗因为泥石流而折返遇到万绮雯,才有了后面连同12年后的一切,本质上,泥石流是情节和情感上的双重灾难,记忆比泥石流更危险,罗在心底并没有抗拒这种灾难,困扰他的始终是记忆,是记忆不清和记忆不起的真相。

「梦境」

梦境被很多大师拆解过。

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诺兰的“盗梦空间”,毕赣在寄托上倾向于前者,而在表现上更靠近后者,并非指多重梦境,而是在构梦上,都属于技法先行。

让外媒震撼的60分钟3D长镜头,从电影里的影院开始,镜头里的黄觉在影院里的一靠,“地球最后的夜晚”片名打出,这是我觉得整场最浪漫的镜头,在梦境的边缘,极度不真实的戏内外。

用长镜头来拆解梦境,依旧是靠着无序,无章的场景和对话,从形式上来讲,镜头的长短并不能窥探到梦境的深度和全部,但当罗进入梦境的时候,作为镜头主体,他分别与小白猫,凯珍,罗母进行了交织,经历了矿洞,广场,山顶养蜂人的场景,梦境反过来对于记忆,有了修正的意思,那些记忆中被打乱的,被记住的都得以重塑和修正,而我们也在过程中慢慢的接近真相,接近记忆和梦境都不曾到达的真相。

「真相」

真相并不唯一

如果以2D部分的时间线为谜题,真相并不复杂,罗调查白猫的死因,找到万绮雯,通过万绮雯得到了白猫死亡的真相,而在寻找万绮雯的过程中,通过万的姐妹和宾馆老板得到了万绮雯的真相,在转到3D梦境部分,他在与凯珍(万绮雯)完成飞跃时,无意打通了自己尘封的记忆,穿越到母亲离开的场景,罗母再一次和养蜂人(情人)私奔,这一次罗终于有机会问出:“你就没有牵挂的人吗?”罗母答:“我牵挂的人还小,没多久就会忘了我。”

罗最终还是放走了罗母和养蜂人,流泪连核吃掉了苹果,他清楚这是梦,他挽回不了任何东西,他要放走他自己。

因为她带走了他的生母(离开),所以他要抢走了她最珍贵的东西 - 关于她的记忆(那只停掉的手表代表着那个时刻的定格和消亡)。

真相二

(再次梳理后所得)

如果到这边,就是全部的故事和指向,毕那赣只是在技法上继承状语从句:踏上了塔可夫斯基了精神沃土,诗意和晦涩只是一次不痛的无病呻吟,也丢掉了现代电影的应有先锋性和平淡下惊悚感。

而这种反证式的解谜思考,成了本片最大和最黑暗的游戏:

罗从小目睹罗母的离去,受到母亲私奔的打击,自身对女性产生极其的依赖和渴求。感情中混淆了母亲,友母和其他女性。诱惑被枪杀后左宏元型态彻底产生了人格精神状语从句:上的分裂,他在恋母的受害者和感情的施暴者中游离,至此每一个记忆中像母亲的女伴都是汤唯的样子,每个女伴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手表,每个女伴都关乎野柚子,都跟旋转房间有关(分裂症状的表述)。

关于照片,照片中罗母的头像被烟头烫掉,我们无从而知照片中罗母的样貌,不知道罗母与万和凯珍的相似程度,这个时候罗已经开始混淆母亲和其他女伴角色。

从开场的事后镜头到罗的多次搭讪,罗极有可能变成一个单纯的女色攫取者,甚至被严重的恋母情节所分裂,最后罗已经完全混淆了相似的女性和罗母,以至于在梦境中产生了偏差,直到遇到了凯珍,戴上了罗母的坏表(意味着罗母造成了分裂已经被正)。

最后燃烧的焰火就像“盗梦空间”里的陀螺一样,停没停,熄没熄灭,那是留给观众的图腾。


其他点

「火」

罗母的火把,汤唯的火机都的英文炽热的,短暂的,罗母的离走和万绮雯的出现都像火光一样,炽热易逝且不真实。

「镜子」

开场第一个白天镜头,罗的脸首先是在一面破碎的镜子出现,寓意着所谓的真实都是破碎迷幻的,梦境和现实哪个才是真相?另外塔可夫斯基有部电影就叫“镜子”。

「手表」

手表是从罗母那里夺来的东西,也有可能是罗母最后留下的东西,万的手表是好的,那个时候罗正处于严重的女性混乱和分裂之中,而后给到凯珍的时候,表是坏的,代表着在梦境的修正中,罗消解了过往的伤痛。

「汤唯」

一袭绿裙的汤唯真的很“色戒”,始终处在阴湿,弱光,狭小空间的笼罩下,真的很难想象她能把情欲和文艺都写在同一张脸上。

最终在片中,毕赣所埋下的,是否真的如同色调一样的黑暗,是否真的掩饰表层真相下的惶恐,我想这只有导演本人知道了。我们能确定的,是置身于梦境和长夜之中,身体未曾随着最后的焰火而湮灭。的无声焰火,和无法消散的诗意,也不会再被讨论更久了。

电影结束摘下眼镜

对于电影来说,它抽象迷人,绚烂又繁杂,

对于电影人来说,眼里有星河,心中有沟壑,

呓对于梦者毕赣来说,这到底是长夜还是黎明?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黑白畵映像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