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YmFUeeYYIIBJRoLjWe8_2Q
一、一二月份对国内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3月16日统计局统计司司长毛盛勇表示:
一、工业生产下滑,重要物资生产保持增长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9%;股份制企业下降1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1.4%;私营企业下降20.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5%,制造业下降1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1%。从产品产量看,医疗防护和生活所需物资增长较快,口罩、发酵酒精产量分别增长127.5%和15.6%,冻肉和方便面分别增长13.5%和11.4%。高技术产品增势良好,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119.7%、45.1%、31.4%和8.5%。基本原材料生产平稳,生铁、粗钢、平板玻璃、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增长3.1%、3.1%、2.3%和2.2%。全国采购经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有序恢复。
二、服务业生产下降,新兴服务业持续发展
1-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从主要行业看,金融业增长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8%,其余行业不同程度下降。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30.1%,其中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电信、互联网软件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3.3%和41.4%,分别高于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13.2和11.3个百分点,明显好于服务业总体水平。
三、市场销售减少,生活必需品销售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继续增长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881亿元,下降2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249亿元,下降19.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194亿元,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亿元,下降17.6%。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9.7%、3.1%和0.2%。1-2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下降3.0%。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增长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0个百分点。
二、 新冠疫情加速中国经济结构分化
从2008年起,我国经济由短缺经济进入存量经济。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遇到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以钢铁行业为典型代表生产能力过剩明显。从此工业去产能、基建保就业,从而经济结构出现分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是人口的分化,现在2/3的城市人口是净流出,人口流入的城市是少数的,流入的城市主要在哪里呢?广东和浙江。这次疫情确诊人数多的地方,除了湖北以外,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这些地方人口流动量比较大。所以人口的分化中,落后地区人口净减少,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杭州湾湾区、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地方的人口集中度都在提高。
其次是居民收入的分化。如高收入阶层与中高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较快,表现为奢侈品的销量大幅增长;低收入阶层在扶贫政策下,这几年收入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大幅放缓,与全球居民收入结构变化很类似。
实际上,真正拉动消费规模提高的靠中低收入阶层。这次疫情也给中低收入阶层带来比较大的压力,比如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在复工潮当中,返城的农民工数量不到40%。回顾一下当年2009年次贷危机之后,农民工返城的比例也是大幅下降,但跟现在来比,现在要严峻得多。因为疫情叠加原先的结构性问题,使得分化现象加剧。
疫情冲击下,各行业分化明显。医疗及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良好,医疗防护用品器具出现短缺,甚至在西方出现国家间互扣防护口罩的纠纷。商场、餐饮、娱乐、影视等群聚性服务业冲击严重。
各企业间分化明显。国企工业增加值下降最小7.9%,外资及民企下降21%。国企多数是国计民生基础性产业如电信、金融、能源等在疫情期间运营受影响小。而大量民企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户餐饮、零售较多,受冲击最大。
总体来讲,分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如产业分化就是正常或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现象。新经济在高增长,传统经济在低增长,这就是新旧动能的转换。疫情也加速了头部企业和非头部企业的分化,像餐饮业里面的有些大型连锁企业,很容易的获得融资。而大部分中小的餐饮企业,现在可能就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三、2020年我国政策应对举措与总体走向
全球漫延的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要远超次贷危机。1-2月份的统计数据会发现, 6大电厂的日均煤耗明显要低于2016、17、18、19年4个年份。疫情期间食品的价格出现了显著回升,加大了居民的生活成本。第三产业打击是最大的,包括航空、高铁、餐饮、旅游等,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容低估。
应对疫情的对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靠投资,而投资里面分三大块: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制造业投资目前总需求减少,所以它很难起来,但是基建投资是可以通过政策来推进的。房地产投资在房住不炒地政策约束下,很难再搞起来,房地产行业也到了收缩阶段去库存阶段。因需求萎缩投资的强度肯定达不到09年四万亿时的水平,目前提出的方向是新基建,如5G、高科技、半导体、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在新兴产业的大规模投资,此消彼长,将有效改变国内外高新产业的技术差距,甚至在某些产业上反超西方。
二是靠宽财政、松货币。增加财政支出,援助困难企业、居民,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房贷医疗受困群众。货币进入新一轮降息、降准周期。美国央行率先一降至零,开启无限量无限期QE,大肆开动印钞机向全球注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格局逐步固化,阶层间收入分化严重。历史规律表明,阶层固化财富过度集中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目前美国国内主要矛盾也是如此,30%的人竟然无法支付400美元的意外支出。解决的办法无非是转移支付,适当福利化。即:国有企业给民企让利,银行给实体让利,中央给地方让利,富人给穷人让利。
四、中国的社会制度优势得到极大体现
因中西方文化、社会制度等差异,在疫情防控上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很好地体现。用两个月的时间,爆发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新增病例清0,复工复产率达89%,社会生活逐步正常化。而同期海外放弃了中国为世界争取的缓冲期,忽视疫情防控,截止今天短期爆发至290000病例。最为严重的意大利竟然选择性治疗抢救,放弃80岁以上老人的生命。
前期向外跑的国人和平时期喜欢西方的自由洒脱,张扬个性,生活多姿多彩。疫情危难时期才感觉到在海外是游子,没根的浮萍。针对亚洲人的歧视、攻击、打砸抢愈演愈烈。美国的华人抢购武器,以防备骚乱。北京国际机场拥挤的回国避难的华人。
五、全球化受到抑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海外疫情扩散短期内或难以控制,其危害可能明显高于过去几十年的其他几次疫情,将对全球的人员流动和经济活动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将显著增加。
2019年贸易战笼罩全球,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漫延全球。全球经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而且这种衰退的迹象恐怕还是会持续下去。故全球化进程或要告一段落了。2019年全球商品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出现了一个下行拐点,疫情的失控可能会对全球本来就偏弱的经济雪上加霜,对全球经济不要过于乐观。
疫情期间,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力所能及为各国援助医疗物资、防疫人员。反观,西方国家间,欧盟内部各自为战,互抢扣医疗物资。塞国总统流泪视频,意大利市民感谢中国,中国温和、宽厚的君子形象与美国特总的奸商嘴脸高低立判。
持有人定胜天理念的中国人,五千年风雨,历经种种艰难。依然能够重新站起来,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央。
爱芙比优特商城,专注进口品牌欧莱雅、美宝莲化妆品。优惠券、领积分、砍价、秒杀、拼团、兼职推广赚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