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娃(doll)片从入门到入土——EP2基础篇
三文桑 2019-10-07

此为重制版,补充了P支架。(被微博吞了十几次)

首先感谢大家对EP1的捧场(截止到目前521转、9万阅读),EP2表示压力很大。


EP1讲了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

优化过的固定顺序,

可以为我们拍片省时省力。

区别于拿起相机就拍,

控制变量法的便利在于,

它使得精细调整每一个细节成为可能

(对着相机取景器放大局部去看,边看边调整)。

这样,

才能有可靠的方法论来优化画面。


EP1还提到了相机高度的问题。

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

以娃的肩膀、胸、腰、跨等等部位为准线设定相机高度时,

端相机的人往往比较难受,

但是不以娃为基准,

又拍不出来好片子。

有一句话叫摄影师的姿势越难看,片子越好看,

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三脚架+翻转屏或app遥控很省力气)

在刚入门实践的时候,

具体到每一个细节,

都是值得思考和优化的。

而EP2的职责在于,

为这些要讲、要研究、要讨论的点,

分一个层次。

这是第二期,

EP2必须为新手扫除实践困难。


为了讲的更有趣,

石老师来逆转一下思路,

反着讲,

从新手容易遇到的困难说起,

由浅入深的展开。

老手们也可以进来看看,

也许可以解决以前拍片遇到过的、但是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了解一些摄影常识是有必要的,

它会带来确定性,

改变靠运气出大片的窘境。

那么,久等了,让我们开始吧。


[新手问题01] 不会P支架


EP1说了固定娃的问题,

但是对于照片来说支架却是多余的存在。

我记得娃(doll)片大赛唯一允许的改变画面内容的后期操作就是P支架,

可见这是一个常规操作。


P支架其实有2种思路,

比较正统的思路常见于浮空摄影,

网上教程比较多。

思路是拍2张,

第一张有人(娃)和支架,

第二张没有人(娃)也没有支架;

在PS里面把第一张叠在第二张上面,

在第一张擦掉支架部分,

漏出第二张无支架的背景。


为了保证第一张和第二张的一致性,

相机最好使用三脚架固定(不然只能强行对其)。

相机设置也要固定(手动档),

手动设置全部参数,

对焦也要手动。

对焦也要手动是为了固定对焦点,

使得对焦点不会因为有没有娃而发生变化。

前期虽然辛苦些,

但是遇到复杂的情况,

后期一下就会觉得很值得,

比如

前期比较偷懒的思路就是仿制图章。

这时候不需要拍2张,

在原图上找和被支架挡住的背景相同的纹理,

复制粘贴至支架画面处即可。

边缘的话,

低硬度的仿制图章可以自然处理

(或者多图层可以用10%流量的蒙版擦)。

最好P的是草丛啊,树叶啊,

这种自然自相似的东西,

复制粘贴过来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如图中从黄色圈圈拷贝到紫色圈圈里。

有轮廓的地方都要对齐,

衣服的边缘只能复制衣服的边缘来凑,

是破绽最大的地方。

城市环境比较复杂,

楼宇好说,

可以找到相似的纹理,就是各种对齐格子。

但是有时候找不到类似的纹理就很麻烦,

常见于城市环境。

所以还是第一种思路比较正经。




[新手问题02] 光太暗,拍出来太黑


这是一个新手容易遇到,

也容易郁闷的问题。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要么手持会抖(糊片),

要么相机设在安全快门拍的很黑。


但是这是一个摄影相关的误会,

容石老师来先变个魔术。

第一个魔术,

这是月光,

是的,

照亮天上的云的是月光。

这是晚上11点多拍摄的,

当时的草坪是一片黑,

草坪比较大(比足球场大),

草坪周围有一些路灯。


那么黑的环境,

为什么照片看起来像是白天一样呢?

因为这张照片进行了长达60秒的长曝光,

对相机来说,

亮度(光照)是可以积累的。

不管光源的亮度多么低,

只要进行足够长时间的曝光,

一定可以拍亮。


要进行长曝光,

有2个大前提,

一是相机静止,这个简单,上三脚架。

快门这个时候往往慢于安全快门,

就是说这时候手持是会抖的。

二是被摄物体在曝光时长内相对静止。

拍人就不行,

那怕是顶级的模特也无法维持1秒钟完全不动。

但是拍娃(doll)可以,

娃(doll)是静物。

比如这张在上海拍的外滩,

doll是静止的,

细节比较清楚。

而后面的人就是虚影,

因为他们会自然的动来动去。


最后说一下相对静止的概念,

这对拍星空背景的片子比较有帮助。

虽然星空很黑,

但是一般认为拍星空的曝光时长不要超过1分钟,

在这个时间内,可以认为星星是相对静止的。

但是其实星星是会动的,

如果拍摄时长超过1分钟,

就有可能拍到是星轨而不是点状的星星了。

小结一下就是,

拍长曝光要相机静止,

被摄物体相对静止。


(其实有长曝光功能或者专业模式的手机也是可以长曝光的)

怎么样?

是不是现在觉得相机三脚架很有用。

即使是光照不足的室内,

家里,

只要有三脚架,

拍娃(doll)就没有光线太暗这个问题。




[新手问题03] 光挺亮,拍出来还是暗


有时候相机就是不太配合,

非要拍的黑一些。

                                                                原片

其实要解释的话倒是不难懂:

相机在看整个画面亮度(全局测光)的时候,

遇到背景较亮的场合,

相机就会想:

“WOW怎么这么亮,

亮度调低点,

亮度调低点”

于是按下快门的时候就得到了一张有点暗的照片。


那么相机为什么要这么想呢?

固然相机不够智能,

主要原因是因为亮度目标不一样。

比如,

只要将相机设置成对焦点测光,

再把对焦点放在娃(doll)的脸上,

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一张娃脸正常曝光的照片。

这里我要重申一下亮度目标这个概念,

因为前期拍摄的目标,

和后期成品的目标是不同的。

通俗的说就是,

多亮,

为什么。


其实成片的亮与暗只是小问题,

在相机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后期我们可以自由的调节亮度。

再说说成片的目标。

所谓的明与暗,

是在后期的时候看作者想表达的画面而言的。

想表达灯光的明,

就把画面调亮;

想表达夜晚的暗,

就把画面调黑。

而如果想要明快的照片,

考虑ins或者微博上的点赞数来说,

大部分人更喜欢轻微过曝光的照片。

是的,

轻微过曝。

这个和前期的亮度目标是不一致的。


前期的的亮度目标是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

给后期留下尽可能最大的发挥空间。

一般推荐拍摄正常亮度就好,

更科学做法是看直方图拍(这个就不细说了)。


前期亮度不足的地方,

后期加亮就好。

虽然有的同学希望直出,

就是直接拍摄成片的亮度,

但是亮度目标不一致必然会造成冲突(过曝光/欠曝光)。

现在手机软件调个亮度也很方便了,

养成良好习惯后期加亮才是最方便的。


不过虽然目标是拍正常明度,

但是遇到逆光的情况,

还是要操作一下相机,

毕竟相机不够智能。

其实也很简单,

手机也一样设置,

就是加曝光补偿。

告诉相机拍亮点,

亮度以能看清娃脸为准。


理想情况下,

娃脸拍正常亮度,

背景不过曝也不欠曝光。

但是现实情况却比较复杂,

这时候可以灵活选择脸拍的暗/亮一些,

以记录更多的信息。

只要无信息损失,

后期都可以拉回来。


不过,

很多时候从背景的亮(比如天空)到娃脸的暗,

这个跨度会轻松超越相机能够记录的最明和最暗(宽容度),

虽然说拍raw格式会好一些(宽容度比jpg高),

还是无法收容着巨大的明暗对比。

这时候一个方面可以选择妥协和放弃,

以娃脸可以看清楚为准,

让背景过曝光;

另一方面也可以试试一些风光摄影技巧,

比如分区曝光法(美国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

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摄影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比如摇黑卡、

比如HDR。

有的小朋友会说,这时候还可以补光呀,

就不暗了。

对的,

补光是有一定的帮助,

这种情况也推荐补光,

也可以一边补光一边分区曝光。

补光可以解决部分问题,

也可以来带额外的好处,

但是理想中的完全解决问题,

却是具体操作时挺难实现的。




[新手问题04] 补光是为了增加亮度?


增加亮度是手段,

不是目的。

正如弯路01解释的那样,

只要有光,就不会太暗。

补光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光差,

并不是单纯地照得够亮方便拍摄。

一个反例就是打的光比环境光还亮,

这时候是很容易出戏的。

补光真正的目的是减少光差,

意思是让相机取景里面最亮和最暗的部分,

明暗差距缩小。

当然拍娃的时候,

大部分是指娃(doll face)的亮度和背景的亮度的差距。

这样的明暗差距缩小,

并不是要改变或者说逆转明暗关系。

而是一个更加保守的策略,

微调明暗差距,

使其更容易被相机的宽容度所接受。

正如弯路02解释的那样。


同时补光要注意减少违和感,

也就是减少刚刚说的出戏的感觉。

在亮度上保持环境光为主亮度是最直接的策略。

换句话说就是,

一方面不要补光亮度超过背景光;

另一方面补光的光色(色温、白平衡)也要尽量接近主光源。

还有一种简单的策略是,

采用主光源位置正对面的补光,

这时候光色能够看起来和谐即可。

但是不管哪种策略,

如果娃脸朝向的是环境中的阴影,

这时候由于照亮阴影的都是漫反射(柔光),

照亮娃脸的光也最好使用柔光。

(光源面积越大柔和,反射光比直射光柔和)

如果娃面向其实会显得太过硬朗,

拍汉子大叔可以,

拍妹子不常用。


补光还有2个实用功能必须要讲:

先说(1)显色,

各位有没有想过明快的光照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觉得大佬们的图既明快又颜色鲜艳?

为什么我们平时拍的图颜色很淡。

那是因为我们一般遇到的人造光源,

除了摄影灯,大部分只关注亮度,

很少关心显色性。

科学的说就是光谱补全,

分光的时候并不能像阳光一样,

分出彩虹七色的全光谱。

如果光谱不全,

有的颜色就没法"显色",

自然相机也拍不到,

反应到图片上就是颜色偏淡。

只加饱和度是加不回来缺失的颜色的。

同样阴天的显色性也不好,

因为不是太阳直射,

而这时候光的显色取决于云层透光剩下的光谱。

而阴影里的显色完全取决于反射光的显色性,

比如白光照红布,

反射光是偏红色的,

显色就基本都是红色。

想要得到理想的白色反射面大部分时候只能自己补光。


再说(2) 眼神光

顶光和背光打光往往没有眼神光,

补光如果位置不同,

眼神光的差别也是很大的。

要注意,

其实眼神光只是追求光源在娃眼上的一个反光点,

所以可以不是照亮娃脸的补光光源,

而可以另起炉灶,对亮度要求也不高。


室外打光由于条件限制会妥协一部分,

补光相对简单。

室内打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推荐追求柔光和多光源,多多练习。



[新手问题05] 后期套滤镜就okay吗?


很多人虽然不会直出,

但是也懒得修图,

一般套上个滤镜就完事。

不知道大家在用滤镜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

好多滤镜都是套上去怪怪的。

原因很简单,

你的原片不是滤镜想要的“原片”。

滤镜想要的起点应该是,

经过一级校色后的片子。

不经过校色

偏色的片子套滤镜看起来怪怪的不是很正常吗。


一级校色除了调亮度平衡,

主要是调白平衡。

不同滤镜对白平衡的偏好不一样,

总的来说还是希望照片里面的白色(白纸,白衣服)

被拍成了白色。

一种常见的偏色就是阴天的照片,

相机在阴天环境拍摄的时候会觉得怎么这么黄,

于是倾向于拍偏蓝色的照片,

偏色之后很多色彩就跟不上了。

光是有颜色的,

相机的白平衡并不能保证实时准确,

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白平衡。

如果不确定,

那么校色的时候推荐还原当时肉眼看到的白平衡。

进阶的教程看这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3913964


总结一下石老师的建议是,

先校色后套滤镜。

其实很多片子只要做好一级校色,

还原当时的色彩,就已经很好看了。

因为我们肯定是觉得"好看",

才按下的快门。

当然,

新手会遇到要后期修配色的情况。

但是非美术行业的人,

很难保证自己后期调色的审美。

这时候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就是使用photoshop里面的匹配颜色功能,

将照片的颜色匹配到有审美的画的颜色空间上。

具体步骤如下。

水墨画调色大法




[新手问题06] 不知道怎么搭配颜色


如果懂美术知道色彩理论估计就没这个问题了。

很遗憾,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没有美术基础。

同样没有美术基础的平面设计行业有一招比较简单粗暴,

就是马赛克配色大法。


ep1里面我们说过一个配色的反例就是油菜花田拍红衣,

可能看到反例的图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没什么。

比如下图的上面两个图,

好像都行?

但是加了马赛克,

弱化细节,加强色彩之后,

是不是就容易分辨很多?

很明显灰配黄好看很多。


我们再来看看刚刚调色的例子。

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色彩空间的变化,

变得更加粉白了。




以上ep2 END


EP3的教材,暂定是这个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