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四次乌镇游
风岂无痕 2023-09-11

周末到了乌镇,算算已经是第四次来了,而这四次,每次都变化极大。

第一次是2004年夏天,记得是暑假7月双专学习完,大家还没走,也不知道谁提出的去乌镇,于是开始临时筹划行程。

首先是要凑人。我和华生、卓洵,加上唐昕、王晶,先是凑了5个人,但这个人数对于出行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数字。于是开始排摸班里可能去的人,盘来盘去,文文有意愿去,但非常晕车,说轻轨都会晕车。当时觉得这个也太夸张了,于是我和卓洵轮番电话劝说,成功说动她一并前往。结果轻轨上她就开始严重晕车,直接就回学校了。于是我们5个人只好自行到旅游集散中心乘车前往桐乡,再从桐乡转乌镇。那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东栅西栅南栅北栅,其实也就是现在的东栅。房屋和道路,很像我小时候县城的山上的那些老房子和不常去的道路,所以并没有很特别的感觉,但的确没有这么多的桥。因为找了个民宿,带着我们逃票进去,夜晚里人也没有,黑漆漆的,路灯也不全,草草逛了一圈就回去睡觉。还记得卓洵和两个女生要看足球比赛,于是他们三个人一间,我和华生早早就睡另一间了。一大早,他们三个起不来,我和华生在晨雾中逛了一下乌镇,感觉还挺不错。那天,美中不足,就是错过了正在那里拍摄《早春二月》的董洁。

第二次,好像是2010年圣诞节。兔子带队,我和小猫加入。还记得出发前,兔子的老公请我们在神旺大酒店吃了一顿丰盛的自助餐。那个圣诞节好冷好冷呀,还记得裹着厚厚的围巾,穿上最厚的外套,依然瑟瑟发抖。她们给了我一个红苹果,我当时却还傻乎乎地不知道,那是平平安安的寓意。犹记得看见一个水缸,我开玩笑说把头浸进去洗个头,小猫说想到就似乎觉得感冒了。那时候的乌镇,和04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新建成了很多建筑,有书店、咖啡厅,还有好吃的餐馆,以及夜晚的景观灯。依然是住了个民宿,一起打牌到半夜,将友情败光。最神奇的是,第二天游玩的时候,竟然遇见了从深圳远道而来的Jessie,缘分太奇妙了。

第三次,是2020年疫情的端午节,应该是木木的同事提议去乌镇,于是自驾游过来。那时候,乌镇又是大变样了,已经几乎看不出从前的模样了。那时候才知道有了东栅西栅,而且发现门票竟然要150元这么贵(作为对比,阿尔罕布拉宫也只要120元左右好么!!)进去了之后,发现好大的剧场,以及木心博物馆。就记得在木心博物馆里花了20元,逛了挺久。即使是在疫情中,依然人山人海,过桥、坐船都是要排队,人挤人,已经完全不是当年闲适放松的感觉了,尤其是带着女儿,还是很吃力。第二天去了南栅,但印象就很不好,觉得就是条缺乏治理的臭水沟。

这一次,也是自驾过来,心情又是不一样了。上次还戴着口罩,满脸汗,生活和现在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很努力地想把几次来的记忆和感受串成一条线,但又谈何容易。原来距离第一次来,已经接近20年了呢,这20年,发生了多少事,生活不停地推着我们向前走,就像这个乌镇,每次来都是巨大的变化,但是否更好或者更不好了,就难以言说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一点一点地老了,例如,我几乎没有想到给自己留一张照片了。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