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齐楚同乐, 泰岳湘水聚一堂 银都一聚, 兄弟闺蜜同贺喜
horticulture_2006 2018-11-04

声明:本文乃06园艺内部纪实,解释权及所有权均归文章所涉及个人及作者所有,并保有相应隐私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修改。本文内容将尽量保护所涉及个人之隐私,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相关个人及作者。


                                      六哥本纪

兄弟七人,有一人以一年之期而列者,则程祎也。其年幼,行曰六。人或以后主称之,从其姓也。南楚人氏,书香之户。家传聪颖而好学,善思兼果断,不拘于小节。是以所为之事多有成者。为人重情轻利。以一年同窗,而情逾十载者有乎?祎也。

初,求学于园艺,多不得志。遂立志它学。发奋一年,果成。乃专车辆之学。虽走南岭,亦多与兄弟交。或醉于酒后,或聚于球场。凡有所召,必有所趋。是以兄弟之情不减。

祎量浅,必脸红。有推杯之时,兄弟多维护之举,兼祎自控。虽聚多而醉少。

祎复有一技。其舌灵活,过于常人,且吸力亦甚。兄弟皆叹服。乃不知其所传。至于大婚,聚于银都。始知此地之人善食田螺,经年累月,吸螺所成。

祎所学皆精,以送同济,一曰黄渡理工。其时也,小七求学于沪,贱人归居常熟,多有所聚,常呼为伴。乃续兄弟之情。尝共赴婚礼,又同游园林;或约而同骑,亦邀来共餐。其乐融融也。

有同学者,曰题昕也。祎渐迷之。波折再三,乃结为鸳侣。祎之于昕也,用情颇深。多有惊人之举。尝求婚于校园。一番用心,始开金石。

一年同窗,遂有兄弟;四年苦读,乃得一技;三年追寻,家成业立。得佳偶,入大众。置新房,添座驾。祎遂而立于沪。                                                    

                                        序

        2018年10月5日,农历戊戌狗年,仲秋,水始涸,娥眉残月。宜嫁娶,祈福,求嗣,纳采,祭祀。六哥程祎与题昕共结齐楚之好。

        时光倒退到一年前,彼时正当国庆又中秋,兄弟们齐聚于塞北青城,为贺四哥大喜。席间曾谈起明年或可南方一聚。恰逢一年之期,竟是六哥突然传来婚讯。只因六哥与题昕皆年岁稍低,一直以来并无打算,兼之题昕多有扭捏之处。是以这场婚礼多少来得有些情理之中,而意料之外。会逢国庆,六哥不愿过于惊动,兼之同窗只有一年,所交虽深却不在多,所以这次参加婚礼的人也都是些熟面孔。一三四五七,晶儿与毛奇,外加家属楠妹,共八人。天南地北汇于楚地,共赴银都,代表园艺班给六哥助阵贺喜。此外,单表一人,新娘的闺蜜,千里迢迢从沪上只身赴会,可见情深意重。面对我等兄弟众人,毫无惧色,大方应对,不愧山东巾帼。作为兄弟中与六哥交集最多的老七,不才再次提笔,记录这场虽然简单却格外幸福的婚礼。

                          楚南传喜讯 银都来相聚

        人云,惟楚有材。这一点,我是信服的。兄弟中两个湖南人,三哥的文采,可压群雄;而六哥则颇善工科一途。想当年,凭一己之力,从园艺转入吉大的王牌之一——车辆。足见其能。遗憾的是,从大学到如今十来年,我一直未能有机会去湖南一睹这钟灵毓秀的神奇土地。终于今年意外地等到了六哥的婚礼。适逢黄金长假,正好去湖南游览一番,并去见识见识有“中国银都”之称的华南咽喉——郴州。

        说起这个“银都”的称号,还有一个小笑话。记得六哥刚来学校,大家互相介绍的时候,他便自豪地说,自己的家乡号称“中国银都”。结果被二哥曲解成了“中国yin窟”。再加上他刚来时的那一身匪气,脖子上挂着一根银光闪闪的链子,确实让大家对这个“银都”浮想联翩。也默默在心中许下了必到这个“yin窟”一游的想法。

        转眼十余年过去,那时的笑话还在耳边,说笑话的人却各在天涯。于是,当六哥发来“请柬”的时候,大家都纷纷表示,实现这个夙愿的机会终于来了。

        2017年的初夏,同济校园,草长莺飞,天朗气清。六哥经过精心策划,在这个他和题昕相识相恋的地方,在同学朋友的见证下,向题昕求婚成功。虽然是同意了,但如果我没记错,题昕保留了对婚礼时间的选择权。没想到,一年之后,两人便要走入婚姻的殿堂。

                                                  <求婚成功> 

        2018年中秋,六哥的婚讯传来。我便立刻通知了楠妹。她放弃了既定的泸沽湖行程。选择与我同行参加六哥的婚礼。一来是因为我们都还没有去过湖南,二来是因为在上海时,六哥与题昕帮过我们不少。大家感情也都还不错。于是,买票,定行程。

        不得不说,国庆结婚,又是一个旅游大省,多少还是有点儿给宾客增加负担的。大家纷纷表示票不好买。去的还好,大家都各种方式到了长沙,然后居然意外地都买到了同一趟车到郴州。但是走就比较紧张了。六哥本打算让大家多留一天,7号再走。无奈票不留情。于是出现了,买前几站补票的,买到香港提前下车的,火车转飞机再转火车的。甚至,连新郎新娘都差点没买到票回去办婚礼。所幸最后都成功解决,好聚好散。

我的行程比较长,还不到国庆就出发。先去了湘西,看了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小镇,也登了卡梅隆眼中的阿凡达世界——张家界。感受了湘西人的淳朴善良,也体验了土家族姑娘的热情好客。张家界则是鬼斧神工,造化天地。置身其中,真的令人感觉仿佛神游天外,不知有汉。

        4日,大家陆续都在长沙集合。兵分两路,主力部队去了楚才最盛的岳麓山。我因为一直想一睹辛追夫人遗容,独自去了省博。当然还有一队,如贱人者,马不停蹄直奔车站而去。

一顿不太正宗的湘菜之后,大家终于踏上了去往郴州的火车。

        到达郴州,才知道到六哥老家永兴县还有一小时车程。接站的是程祎表哥。于是又经过一小时的颠簸,半夜11点过,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

        安排入住后,一夜无话。

                                               <全员到达>

                      泰山造化湘水柔 心有灵犀一点通

        颠簸了一天,却耗不尽不住兄弟们的拳拳情意。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便准时集合,等待着已经轻车熟路的一套流程。

        七点准时,接亲的车队来到酒店楼下,头车走下一身帅气西装的六哥。简单给我们交代几句,便直奔主题而去。

        在第一道门倒没什么阻拦,很轻松地就进去了。大概过于轻松,六哥进门之时还嘀咕了一声,“这么容易”,随即为了表示“大气”,撒了一阵红包雨。谁知道,一拐弯,红包都还没落地,就发现套房里面的门儿才是正菜。六哥在门口整理一番着装,通名报姓。对方主帅喊道,“文闯还是武闯”。原来对方考虑到己方守将均是山东好汉,怕我方难以突破,贻误了自家姑娘的终身大事。于是想了这么一出。齐鲁周礼之乡,自然选择文的。于是,大概是新娘弟弟,对这个准姐夫进行了真心大拷问。六哥对题昕的情意自然是真金不怕火炼,一番对答如流,轻松过关。

        一进门,就看到题昕一身红装,端坐在大床正中,眼神中六分期盼三分害羞,还有一分有点儿懵(天然属性总是自然流露)。当然,还不算完。此情此景,当然要有音乐。于是六哥一首学猫叫,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或许是想告诉题昕,今后的生活中将如这两首歌一样,充满欢乐和真情。虽然有过大庭广众下的求婚仪式了。但是此时此刻,依然少不了当着娘家人的面再次承诺。当六哥单膝跪地,向题昕求婚时,题昕天然萌的性格再次展现。大家屏息凝神等待她的回应。她一开口却是,“五、四、三、二、一”。然后才一把抱过六哥手里的花束,开心地说出,“答应你了”。

              <一定是你答应得太快,我都来不及拍下来>

        最后,一声令下,大家开始传统节目——找鞋子。要说还是自己媳妇儿,自己最了解。大家都手忙脚乱的时候,六哥跟题昕对视一阵,缓缓走到她身边,看着她,说,“该不会在枕头里面吧”。说着,拎起枕头一抖,果然掉出一只。大家纷纷感叹心有灵犀之际,六哥又走到另一边,面露自信的微笑,说,“以你的性格,另一只……”,话没说完,又从另一个枕头摸出了一只婚鞋。要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

        六哥给题昕穿好鞋,一个公主抱,来到了客厅。此时这里已经摆好一把太师椅,椅子脚下还放了个喜庆的垫脚枕。原来是要在这里合影。题昕坐在椅子上,六哥站在椅子旁,轻轻扶着自己的新娘,留下了这最美的一幕。

                        <郎才女貌>

        接着,令我等大吃一惊的事情发生了。原来这是山东的习俗,此时要把新娘,连人带椅子一并抬下楼,上婚车。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新娘家叔叔舅舅来了好几人。

        一路坐车,来到了六哥家。因为是六哥父亲的缘故,老房子还是在学校里面。虽说是国庆假期,但依然看到一些班级还在上课,大概是高三毕业班吧。

        抬上车是娘家人,背回自己家,可得自己亲自上阵。大概是心情急迫。六哥背上新娘,一口气上到了5楼,直奔新房。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人一路爬上去都累得够呛。可见还是爱情力量大。

        滚完“早生贵子”的新床,家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没多一会儿,在神龛前面已经准备好了。一个火盆,然后大餐桌上摆了一圈酒杯,以及各类果品。六哥和嫂子站在神龛前,旁边站着上了年纪的大舅。先是烧了一阵纸钱,然后大舅开了腔。让人想起,曾经在江苏太湖经历的晶儿的婚礼的场景。内容非常多,念一阵,烧一阵,新人鞠个躬,然后有转过身去,与等候在餐桌旁的所有长辈一起喝一杯。然后再转过来,大舅又开始念。如是再三。一共喝了八杯酒。听了下来,大抵从六哥的父母辈开始,如何抚养六哥,然后六哥如何成长自立,到如今成家,然后婚后应当如何生活,如何抚养自己的子女,到自己的子女成才,贯穿了三辈人的为人处事法则,以及对三辈人乃至整个家族的祝愿。不得不叹服,其内容之博大精深。事后,六哥告诉我,这个仪式是传统的,而念的内容则是舅舅专门从《鲁班经》上摘录的。

                                     <家中的传统仪式>

        这个主要仪式结束后,大家在六哥家稍事休息。再次回到酒店,婚礼仪式正式开始。相比于前戏,酒店的仪式就变得比较简单。唯一的亮点,大概是媳妇儿敬茶时,题昕用郴州话喊的“妈”和“爸”。现学现用,结果被她那特有的天然萌音逗乐了宾客,也征服了公公婆婆。

                                                      <祝你们百年好合>     

        至此,六哥跟题昕终于修成正果。

                             喜宴又逢生日 好事自然成双

        下午大家百无聊赖,麻将凑不起人,“卧底”没有兴趣。于是去电影院半梦半醒地看了新上映的《影》。在座的都是三国迷,自然对这部电影无力吐槽。

        当然,来了银都自然不能错过了“白银坊”。这也是此行的目的之一。大家近距离接触了这个号称用五万两白银镀上的银楼。可惜的是,再怎么努力,入园处那个据说两根指头夹起来就能拎走的银砖并没有属于我们——那一个砖可有三十斤。

                                         <可惜老二没来>

        如果说中午的酒席在婚礼的衬托下显得比较无味,那么晚饭才是属于兄弟的聚餐时间。六哥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包间,而且大家“念念不忘”的小闺蜜也入席就座。六哥夫妇作陪。可谓是豪华阵容。中午滴酒不沾似乎也是为了晚上这顿觥筹交错。席间自然是叙旧迎新,捉对厮杀。不同的是,随着年岁渐长,虽然情分渐浓,大家却不再是那个一言不合就要干杯的热血少年。耳热还有,酒酣却难闻。这样也无甚不好,酒刚好,情亦到。席间得知,原来碰巧今天还是毛奇生日。于是大家争抢着去买了一个蛋糕,为毛奇过了这样一个特别的生日。

        又到了要离别的日子。前一晚的酒气还在齿间,今早已经有些人踏上了回程。有人刚送走别人,回来就又被另一些人送走。先是三哥,然后是贱人和晶儿。

        晚点儿走的,有机会去见识一下郴州的“七彩丹霞”。当地人称之为“黄坦黒坦”的地方。坦,在当地的意思是山壁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平坦洞窟。所以就是在山上有几个洞窟,因为本身山体有色彩之分,所以有黄坦黑坦之别。然后当地人,又因地制宜在这些洞窟里修建了一些寺庙。

        其实山势不高,爬不多一会儿便能到达一处寺庙。虽然简陋,但是想必在当地也是有不少香火的。而且据说夏天这里会很凉快,有不少人上来乘凉。说起丹霞,倒是不像甘肃等地那么有气势,而且色彩也没有那么“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大概是各地丹霞的特点也不一样吧。

        由于要送楠妹去火车站,我没有机会去一睹千年古樟。早早便下山。

        到了晚饭时间,兄弟们只剩下一四七。于是我们有幸见识了山东娘家的“双杯双筷”。

                  <周礼之双杯双筷>

        晚饭是新娘的娘家回请新郎一家,并使用娘家风俗。也不知是有意还是碰巧,吃饭的地方,叫做“周礼古宴”。

        虽然有点儿不太好意思,但六哥盛情难却,我们仨也列席就座。

        今晚姑爷最大。所以六哥做了主席,两边依次排开的是新娘的舅舅叔叔爸爸,然后是女眷,挨着六哥父母坐。六哥面前,摆上了两双筷子,两个酒杯,两杯都斟满酒。规矩则是,凡事今晚敬酒,都要好事成双,敬酒敬两次,喝也要两杯各一次。一切盛饭盛汤,都由叔叔舅舅帮姑爷。这是多大的享受啊。不过,这辈子,也就这一回。至于两双筷子,则需要尽量换着用。好在虽然山东好汉豪情,但也颇知礼仪,很有分寸。所以酒倒是恰到好处。席间,做娘家人自然要说说女儿的“不是”,希望公婆多多担待。虽然是些客套话,但坐在旁边的我能看得出,作为公婆,是打心里喜欢这个媳妇儿的。

        也是在这顿饭上,见到了吃起来破费舌功的盘龙(黄鳝)和田螺。郴州人,吃田螺可以不用牙签,直接用嘴吸就能吃得干净。解答了六哥“颇善舌功”的历史疑问。

        最后一天一早,六哥把我们送上火车,老大返程北上。四哥则是与我一路,继续南下。达成了深圳小聚的成就。当然,此是后话……

                                          跋

        六哥的婚礼算不上多么隆重,而且由于国庆结婚人太多,婚礼仪式还需要和别的新人共享舞台的小尴尬。但是六哥和家人用自己的淳朴和热情,展现给我们的是最真心的诚意。我想题昕也一定都能感受到。随着兄弟们一个个成了家,大家能有借口相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能察觉到,大家也不像曾经那样对这一年一聚表现得那么期待。相反,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大家习惯了每年都能见上一面,哪怕只是简单地吃顿饭,唠唠嗑,聊聊近况,吹吹过去,已经足以慰藉路途的辛苦,填补一年的期待。或许有一天,大家都成了家,我们还是会一年一聚,一南一北。这样想着,每次分别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希望明年有三哥的好消息,期待后年的十年大聚。


                <小闺蜜先阵>

                                                     <兄弟们收尾> 

太史公曰

祎兮昕兮,美玉其光,齐兮楚兮,其乐堂堂。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