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另类文风原创】《隧道》
OCEANGREEN 2017-07-25

By OCEANGREEN

【本文最初刊载于2015年12月1日的美国《阿纳海姆周报》。】
恐怖与欢笑似乎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长久以来,各大游乐园一直是都市传说与恐怖故事的发源地;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迪士尼乐园。从被遗弃的荒芜乐园,到地下深处的庞大迷宫,人们不断地挖掘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仿佛在每个看不见的角落里都潜伏着危机。然而在现实中,危险往往就隐藏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马特洪雪橇(Matterhorn Bobsleds)是迪士尼乐园推出最早的过山车项目之一。过山车从一座仿造阿尔卑斯山脉马特洪峰(Matterhorn)的假山顶端疾驰而下,途径假山隧道与人工水池,直达终点。早在1956年,华特·迪士尼就曾设想过一套在山体间运行的过山车系统;1958年,过山车开始建造,并于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了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市的加州迪士尼乐园的一部分。(注1)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加州迪士尼乐园曾发生过一系列蹊跷的事故——而事故的地点正是久负盛名的马特洪雪橇过山车。
1964年5月,在斯坦福高中就读的马克·梅普斯(Mark Maples)在搭乘马特洪雪橇过山车时突然站起身来,随即因重心不稳摔出车厢。虽然他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但仍因头骨破裂不治身亡,死时年仅15岁。本次事件受到了多方关注,受害人家属也要求彻查。(注2)很明显,要在列车上站起来必须首先解开安全带。但警方最终也未能认定究竟是工作人员未能将安全带扣好,还是受害人自己解开了安全设施。尽管如此,迪士尼公园依然对家属做出了赔偿。

1984年1月4日,48岁的多莉·杨(Dolly Young)在乘坐马特洪雪橇过山车时再次突然站起身来,并随即失去平衡,摔出车厢。她被紧随其后的另一辆过山车撞飞,当场死亡。与马克·梅普斯事件一样,安全带再次成为了调查的焦点;但警方依旧无法确认是不是受害人自己解开了安全带。(注3)
无独有偶的是,除了上述两次死亡事故之外,在过山车竣工到1994年进行改造期间的数十年间,总共出现了超过10次游客忽然在过山车上站立或企图站立的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事件并未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而这主要是因为邻座游客的插手阻止。1971年夏季,23岁的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与其室友安德鲁·斯图尔特(Andrew Steward)共同乘坐了过山车。就在车厢开始第三次爬坡的时候,马修忽然开始用力拉扯安全带,并试图起身。就在这时,坐在邻座的安德鲁发现了异常。他伸手用力地将马修按在座位上,并对他大声叫喊。下车后,马修失去了意识。事后在医院中接受采访时,马修表示自己在乘坐过山车期间晕了过去,什么都不记得了。30岁的玛丽·李(Mary Lee)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在列车爬坡时自行解开了安全带,并向外倒出车厢,当场昏迷。所幸的是,当时的车速较慢,玛丽也只是受到了轻微的擦伤。在医院醒来之后,她同样也表示自己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    

 

图1:马特洪雪橇过山车的一部分。假山不仅是过山车的布景,也是园区缆车体系的一部分。

一系列异常事件引起了迪士尼官方的注意。
1994年,在公园冬休停业期间,迪士尼公司管理层雇佣了一个工作组,对马特洪雪橇进行检查,以便修正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该小组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工程学教授汉斯·米勒(Hans Miller)的领导下,对过山车的结构稳固性、安全设施的合理性与建材的损耗程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估。
在接受采访时,已经退休的汉斯·米勒教授表示,检查的结果“令人困惑”。“我们的小组人数不多,但都有过处理有轨交通工具或设施故障的经验。”他说,“根据迪士尼方面提交的资料,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问题出在安全带上,因为大多数乘客似乎都是在因为安全带松脱而导致事故的。”
然而事与愿违。汉斯教授与他的小组用各种仪器对过山车的安全设施进行了反复核查,却一无所获。于是,他们不得不转换思考方向,对设施本身的原始设计图纸与轨道与车厢的材料完整性进行了全面排查,但依旧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要求调用尽可能多的监控录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汉斯教授表示,“在最初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据我所知,根据惯例,类似的录像只需保留3~6个月。这样一来,我们所能拿到的就只有1~2卷录像带,不具有真正的代表性。当我们接到回信,得知公园方面保留了6年内所有意外与人身伤亡事件的录像时,大家不禁喜出望外。”
公园方面为汉斯教授的工作组提供了至少10份录像文件,其中有5份与马特洪雪橇过山车有关。在反复观看录像之后,汉斯与助手们发现了一个异常之处——所有意外事件都发生在同一处隧道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马特洪雪橇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将多次穿过假山内部的一系列人工隧道,而其中一段隧道恰好位于第二段上升轨道附近。在5段记录着意外发生过程的录像之中,每次受害人都是在刚刚离开隧道时开始解开安全带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鉴于隧道内部的空间较小,可能发生碰撞危险,公园方面并未在隧道中安装监控录像。
汉斯与小组成员马上开始行动。他们带着各种探测设备进入隧道,准备对岩壁的结构进行勘探与测试。令人意外的是,在勘探开始之后的几分钟之内,仪器便相继失灵。小组不得不暂停行动,对设备进行调试。   

图2:事发隧道的入口部分。过山车在这里结束第一次加速俯冲,进入隧道,并开始第二次爬升。

此时,离调查结束的期限只剩1天,小组不愿放弃难得的线索。在各种电子设备多次在隧道内失灵之后,汉斯与同事们开始怀疑假山在建造时混入了某些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鉴于被害人的医疗资料难以取得,小组调来了一台盖革计数器,由汉斯教授亲自进入隧道测量。为了安全与记录起见,汉斯教授的头盔上安装了一台带有抗干扰功能的便携式摄像机,并佩戴了安全绳。这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次检查;假如小组再次无功而返,整场调查行动也将告一段落。然而,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这次试验的确大有成效,但得出的结果却与小组的预料完全不同。
在汉斯教授进入隧道之后过了大约3分钟,负责接应的助手——汤姆·沃克(Tom Walker)忽然听到了从隧道中传来的尖叫声。他听出了教授的声音,便立即沿着轨道爬进隧道。“我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本以为他可能不小心摔倒了,因隧道后段的坡度相当陡。”然而,实际发生的情况让他大感意外。
汉斯教授背对着汤姆,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当汤姆走上前去,开口询问的时候,他忽然开始大吵大闹,并疯狂地拉拽身上的安全绳,试图解开绳扣。“当我试图让他冷静下来的时候,他拼命地拍打我的胳膊,把我的两只小臂都打青了。”汤姆心有余悸地回忆道,“当时我真是一头雾水。他表现得就像一个喝醉了酒的醉汉。我还记得他一直在大声嚷嚷着一句话:‘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为了防止教授伤到自己,汤姆决定从背后抱紧汉斯,并大声呼救。待工作人员赶来时,汉斯早已不省人事。在慌乱之中,一名小组成员拨打了急救电话。几小时后,汉斯教授在急救室中醒来。
“他睁开眼睛,满脸困惑地看着我。”汤姆告诉记者,“他问:‘探测做完了吗?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告诉他他在隧道里晕倒了,还大喊着叫我们放他出来。可他却只是一个劲儿地摇着头,说自己觉得头痛得要死,什么都不记得了。”医生表示,他还需要再住院观察数日。
然而,真正的异常发生在那天晚上。
当天晚间8点,小组成员从医院归来,在酒店再次聚首,观看汉斯教授头盔上的摄像机所拍摄到的影像。令他们吃惊的是,虽然教授仅在隧道里待了几分钟,可容量高达200G的储存卡却已经用完了,而相机的电量也已见底。
录像文件的内容长达48小时以上。
头几分钟的内容和大家设想的一样——视角随着汉斯教授的脚步移动,慢慢地走进隧道。组员们看到了隧道内部的人工岩壁,以及向上延伸的隧道。汉斯教授一面慢慢前进,一面不时地将盖革计数器举到镜头前,展示液晶屏上的数字。当视角推进到接近隧道尽头的位置时,所有人都听到了教授的声音:“目前为止一切正常。读数没有异常。我认为,如果——”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屏幕就忽然变成了一片漆黑。起初,组员们还以为是摄像机出了毛病;可音箱中教授急促的喘息声却证明了相机还在继续录像。又过了几秒钟,他们再次听到了教授的声音——“汤姆?布朗?你们在吗?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现场一片寂静。围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默默地看着镜头在黑暗中摇晃。有时,他们仿佛看到了从视线尽头一闪而过的轮廓,却无法确定那轮廓的形状。有时,它看上去像是在远处飘动的白色柳枝;有时,仿佛有一个白色的人影在某处匆匆而过;还有时,那难以形容的形状、线条与角度令人目眩,仿佛双眼无法聚焦。每当轮廓出现时,教授的声音总会再次响起——“谁在哪里?有人吗?”
视屏继续播放——朦胧白色的轮廓不断地在视角边缘闪现,教授的呼吸声也愈发急促。他大声呼喊着助手的名字,声音愈发嘶哑尖锐。半个钟头之后,几位女性组员面色苍白地站起身来,要求离开;一个钟头之后,汤姆不得不将视屏快进到接近结尾的地方。
急促脚步声与教授嘶哑的喘息声一同响起;他似乎在黑暗中奔跑。汤姆注意到了屏幕右下角红色的电池标志——这代表相机的电量快要用完了。片刻之后,汤姆忽然注意到:脚步声并不止一组。
“起初我还没有听清楚,”他说,“但很快我就听出了视屏里还有第二种脚步声,就把音量调大了一档。”
于是,教授杂乱的脚步从电脑的立体声音箱中传出;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缓慢、沉重的撞击声,仿佛整个地面都在随之颤动。汤姆困惑地凑近屏幕。就在这时,视屏的视角忽然转向身后,仿佛教授在奔逃间惊慌地回过头来,将目光投向身后的追击者。画面只持续了一瞬间,接下来录像就结束了。
与其它组员一样,汤姆拒绝描述自己在最后一帧中所看到的东西。
在看完录像之后,小组成员立即回到医院,为汉斯教授办理了出院手续;一行人搭乘次日的第一班飞机离开了阿纳海姆市。数日之后,他们向迪士尼官方发送了一封简短的报告书,建议将过山车的轨道进行修改,封堵第二组隧道,但并未给出具体的原因。有趣的是:在1994年的整改中,加州迪士尼乐园的确对假山的结构进行了修改。此后,马特洪雪橇又分别在2012年1月、以及2015年5月进行了停业改建。(注4)目前,汉斯教授曾探索过的隧道已经被完全封堵,过山车转而通过另一处新开辟的隧道运行。值得一提的是:自从1994年改造以后,马特洪雪橇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故。
目前,汉斯·米勒教授已经退休。他坚称自己不记得其它组员所描述的情况,并抱怨汤姆“放弃太早”。“我们完全可以向迪士尼方面要求延期审查,”他说,“那次检查并没有得出任何有价值的结果。”但当记者询问他是否愿意观看自己的录像带时,汉斯教授却一口回绝了——他不愿说明其中的理由。教授的妻子向记者表示,教授常年来受到失眠症状的困扰,有时还会在半夜大声地说梦话:“放我出去——你不能把我留在这里!”

汉斯教授最后一次检查时所留下的录像带保存在加州大学的档案室内。鉴于保密原因,其内容不便公开。尽管如此,某位曾参与检测小组的研究员同意提供一张截图;他并不愿意公开姓名。     

 

图3:录像前半段的一张截图。

注1: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tterhorn_Bobsleds
注2:参考资料:https://www.snopes.com/disney/parks/deaths.asp
注3:参考资料:disney.wikia.com/wiki/Matterhorn_Bobsleds
注4:参考资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tterhorn_Bobsleds
【完】

推荐文章
评论(13)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