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交互设计师,你了解用户研究吗?
luckyluyao 2019-07-03

很多小伙伴看到标题后会感到困惑:交互设计师也要懂用户研究?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最近在读《交互设计的用户研究践行之路》一书,让我对用户研究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交互设计的专业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升,总结此文与大家共享。

一、用户研究对交互设计师的重要性

1、用户研究帮助你更好的了解用户

交互设计师是连接产品与用户的桥梁。我们以用户的视角来设计产品,把抽象的概念转变成可落地的设计方案。如何让用户觉得好用、爱用?设计师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用户研究理论。用户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用户,了解他们的基本属性、行为、习惯偏好等诸多信息,帮助我们设计出更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产品。

2、用户研究为设计提供更佳的解决方案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评审时两个方案都不错,该选择哪个上线?小伙伴质疑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如何……等等。

具备一定用户研究思维的设计师,能够根据项目的复杂度在设计前挑选合适的用户研究方法,为设计提供更佳的解决方案。

3、用户研究能够驱动和验证产品设计

你的设计上线后就大功告成了吗?如何衡量我们设计方案的好坏呢?

运用一些用户研究方法,在设计后进行验证,能够帮助我们对设计质量做出明确的判断。关注设计后的数据和优化方法,能够为产品的后续优化迭代做铺垫。可以说用户研究是验证产品设计的好方法,并且能够提升我们的设计能力和质量。

二、用户研究在项目中的运用

一个完整的互联网项目由多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运用的用研方式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需求分析&产品设计阶段

通常一个从0-1的项目,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此阶段,可能会运用问卷、访谈、用户画像、行业数据分析、竞品分析等诸多方法来发现用户的需求、痛点,理解业务需求,权衡用户和业务需求,确定产品的实现方式,进行产品逻辑梳理,并产出交互设计方案。

·视觉设计阶段

不同的色彩、质感和形状都代表了不同的情绪感受,在此阶段,通过情绪板的调研,能够发现用户潜意识中对这些特点的定位和认知,从而在视觉层面定义设计元素,并最终产出视觉方案和页面设计规范。

·上线分析阶段

任何产品,上线并不是项目的结束而是开始。产品上线后,需要及时了解用户反馈,进行上线后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为接下来的优化与迭代收集资料、明确方向。

可以看出,用户研究贯穿了整个项目,根据需求和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助产品设计与优化。

三、常用的用户研究方法

在学习用户研究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个概念。定量研究以量化的数据解释现象,因此更理性、更客观,而定性研究以一些用户的观点和行为来解释现象,因此更感性、更主观。二者在表现形式、应用场景和研究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且各自具有优劣势。

日常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了解以下用户研究方法:问卷、访谈、眼动实验、可用性测试、数据分析、情绪板、卡片分类、用户画像等。

1、问卷调研

问卷调研是指通过拟定一系列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发放并回收,统计用户反馈信息的方法。通过问卷可以获知用户的态度与观点,分析用户人群的习惯与特征。

一份合理的问卷通常要注意以下10条原则:

(1)问题设计需要注意一问一事;

(2)避免答非所问,选项与问题应相符;

(3)提问要具体,避免笼统与抽象;

(4)提问方式要精简,避免使用否定词提问;

(5)答案设计要严谨,考虑选项的穷尽性;

(6)避免带有指向性的提问方式;

(7)问题按相似、相近排列,封闭题优先于开放题,从简到难;

(8)指定人群的问卷,样本筛选类问题优先;

(9)随机显示答题项,让每个选项都公平展示;

(10)测伪题的运用,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2、用户访谈

访谈是用户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对研究员的要求也非常高。我们需要在访谈中尽量让用户多说话,引导用户把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说出来。需要实时观察、了解用户的内心。

用户访谈有三个重要的阶段:访谈前,需要进行充分准备;访谈期间,需要主持人注意访谈的技巧,并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工作;访谈后,对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提炼。

一次访谈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技巧和记录工作。书中作者提炼了以下几点技巧:

(1)提问顺序要从总体到局部;

(2)像聊天一样交流;

(3)当受访者犹豫不决时给予适当鼓励;

(4)观察受访者的微表情与肢体语言,适时追问;

(5)调整提问方式,让受访者以自己的角度来表述现象;

(6)开放式提问要避免过于开放;

(7)避免使用固定句式提问;

(8)适时回应但不打断受访者;

(9)适当调整问题的顺序。

3、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分2种:persona 和 user profile。前者更多的运用在产品优化层面,而后者更多使用在投放、运营、推荐等层面,是一种通过定量的方式生成的用户标签系统。

(1)用户画像persona的定义

它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

在用户画像的定义中有几个重点:

①必须是从真实用户中产生,不是拍脑袋或者想想决定的;

②建立在真实数据之上,使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提炼;

③目标用户模型。

(2)用户画像的作用

用户画像对于产品的推荐和沟通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①让项目成员进行角色切换思考,而这个思考是有依据的;

②让你的产品更为聚焦;

③减少了沟通中的障碍,使团队努力和奋进的目标变得更统一。

(3)用户画像的构成

一个相对比较齐全的用户画像构成有优先级、姓名、照片、语录、基本属性、行业信息、行为描述、用户目标或用户故事、使用习惯、影响者和影响环境、差异提炼。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宗教信仰、特殊习惯等。

用户画像中还有一个概念叫颗粒度。颗粒度越细,你对于用户的了解越立体,颗粒度粗,你对于他的细节未必知道那么多,但是对于他的宏观属性还是会有所了解。只要在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无论颗粒度粗细,都会对我们的产品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做用户画像时要挑选适合我们的颗粒度。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并不是仅仅在互联网行业才有,传统行业很早就已经在运用这个方法,只是互联网时代把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更为强化了。对于身处互联网行业的公司来说,缺少了数据分析,就像缺少了眼睛一样没有方向。

(1)数据分析的作用

主要有3个:记录、了解和预测。

(2)常用的数据指标

浏览量PV、独立访问用户数UV、访问量Visits、退出率Exit Rate 和 跳出率Bounce Rate、回访率Revisit Rate、停留时间、点击转化率CTR、访问深度转化率DV Rate、订单转化率、新增用户数、日活Daily Active User 和 月活Month Active User、用户留存率等。

(3)数据分析常用的3种方法

A/B测试、前后版对比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对比。它们各有好处和侧重点

书中作者通过多年的经验,在实践中提炼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1)不管是交互设计还是视觉设计,都要考虑到周边的场景;

(2)设计需要了解用户的度。度是幅度和范围;

(3)不要分散用户关注的聚焦点。在你希望用户点击时,并不适合放过多的选择;

(4)做减法时别去掉主体;

(5)改版效果差需要分析具体原因;

(6)传达清楚你可以为用户带来的直接好处;

(7)数据分析角度的不同,决定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8)设计应该在合适的场景做合适的事;

(9)巧妙的“包装”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

(10)“送”的最终目的是带来转化;

(11)养成良好的数据思维非常重要。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善于挑选合适的方法,适当搭配运用,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增加了定量的定性研究,结论才能更全面,更具有代表性。增加了定性的定量研究,则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数据背后的真实原因。多种研究方式组合运用,才能最大化发挥用户研究的价值,才能深入挖掘产品的核心需求与用户诉求,并相互验证结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以上是我阅读书籍后的一些感悟和总结。拥有一定的用户研究思维和掌握用研方法,已是大势所趋。小伙伴们快快学习起来吧!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