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风水学概论
修缘居士 2020-04-03

风水学是承习《易经》之理,以自然平衡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观念对建筑物地址的选择、内外的结构布局和景观状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这门古老的学说,虽然有其神秘的一面,但是,它具有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诸多方面丰富的内涵,并包含着对人们如何顺应自然的大量论述。它起源于人类早期的择地定居,形成于汉晋之际,成熟于唐、宋、元的时期,明清时日趋完善。即使在风水尚未完全从“迷信”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今天,风水仍以其独特的内涵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学者,为学界人士所瞩目。
       

        在现代社会,风水学曾经被视为封建迷信,甚至许多作文化研究的人把它视为糟粕而一言以避之,对于风水学所具有的趋吉避凶的功效更斥之为巫术。然而在本世纪七十年代,当“风水”二字被国人所淡忘所不齿的时候,欧美等国学者却对它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学者都相继对此作了专题研究。1968年玛琪在《欧洲研究》上发表《中国风水术的运用》,197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的尹弘基出版了英文版的《韩国堪舆研究——风水的文化与自然之关系》,1983年杜登在纽约出版了《风水—地理位置选择与布局艺术》,之后,《基督教箴言报》、《纽约泰晤士报》等报刊出现了大量关于中国风水的研究文章及介绍。1994年中新社华盛顿九月二十五日电所报道的一则新闻《美国华埠的风水热》也可以看出风水在国外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风水学是在后天八卦出现一千年后形成的;也是在先天八卦出现二千六百年后形成的,是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它上应天星二十八宿,下察地脉七十二龙,吉凶藏于八卦,祸福寓于干支。其象,要察地脉形式,砂、龙、穴、水,要趋吉避煞,要负阴抱阳,要形势均美。这形象是抽象而概括的,龙非真龙,山的形状象征而已;穴非真穴,胚胎子宫是而非则已。砂,左辅右弼的小山丘,在平原地上也可辨寻,所谓“平洋之地,一寸为砂”。有个相对比高即可寻认,也是象征。水法则要稍加分辨,要弯转、有情、平静,还要关注走势。风水学的五个要素:砂、龙、穴、水、向。其“向”也称“向法”,泛指选择朝向,曾在历史上自成一派,叫“理气派”高度重视天地之气以及纳气的朝向和时间的选择。所谓“万里江山一向间”,这里的“向”,是“朝向”,但又不是一般概念的“朝向”,如果对所有的人都说以坐北朝南好,这即是一种极其肤浅的认识了。这里的“向”,是《易经》的“向”,是时间、空间的选择,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其“向”的选择也有不同。
       

        风水学是堪天舆地之学,也称为地理学、青乌学、卜宅学……。我们不能分割、肢解堪舆,也不能把风水学拘泥于地面营造范畴,而应正确认识它的本义,在天、地、人整体合一的基础上加以研究。研究适宜生存的生物地理环境和有规则变化的时空环境,我们不能驱鱼于岭、逐兽入水,拂诡其性,使其失之所宜。此对人亦然,要了解人了解地也要了解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我们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研究风水学、应用风水学,使古老的沉睡的理论瑰宝枯木逢春,而不是去掩埋它,使之进一步蒙尘。我们已经看到,在相关的大专院校,特别是建筑、规划工作,已经在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使之“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进行选择规划,还涉及方位、陈设布局、择日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店铺、建筑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等。它是以中国传统的气论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十二辰、二十四山向等古代宇宙图式的编码做为其理论基础和操作方法。风水学特有的吉凶观念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环境评断。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认为风水理论著述具有“探索中国对科学最伟大贡献的史料之门”的重大价值。他指出,风水理论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的成分。美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权威凯文•林奇在其专著《都市意象》中更断言:“中国风水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纽约时报》也用几乎一版篇幅报道了古老的中国风水在美国建筑和装修设计中的份量。
        

        风水学在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它的基本取向特别关注于人-建筑-自然的关系。人不可或缺的居住环境,所谓“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也。”风水强调“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道。”直至今天,风水学中隐含的光彩已再次辉煌,蕴涵于风水中的深邃智慧成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水一词的国际化即Feng shui(或FONG SOI)普及于当代西方语言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此,同时这也是风水学被发掘于今天的学术发展之中的根本原因。正 因为风水在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国内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正视风水这一古老的文化智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师》杂志多次刊载有关风水的研究文章,亦有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其亨,北京大学环境地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希贤,陈传康等知名学者多次撰文阐述中国风水所具有的实用价值。王其亨教授在《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与研究》(此项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指出:“对曾予中国古代数千年建筑文化以深刻影响的风水理论,不应再采取盲目的排斥态度,不应毫无分析研究即简单武断地视为迷信或伪科学,而应当正视它的历史存在原因及价值,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批判地研究,大胆探索,去伪存真,填补长期以来由于思想禁锢而造成的学术空白。”所有这一切都启示我们:风水绝非一团糟粕。 
       

        风水理论的重新发现,在英、美、法、德、日等很多国家,引起了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在对风水理论的深入研究探索中,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风水理论虽不乏神秘内容,但同时,风水理论实际是综合地理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自然学科。
       

        风水在科学上的价值,不仅涉及古代中国,而且惠及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无疑要属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已有的研究已清晰揭示这一伟大的历史贡献,正是古代的风水家,在进行建筑选址及经营时,为选择最佳方位,以趋天时、地利、人和的完善统一,在其职业活动中通过不懈地追求和探索而完成的。
       

        在古代,风水理论又被称为“理义之学”。这是因为风水理论妥善观照了社会伦理道德观,并在建筑实践活动中贯彻始终,能契合并满足世俗观念及现实生活的种种需要。这也是风水理论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因。
       

        在对风水理论的研究中,学术界引出了可以很好弥补以往学术空白的重要成果,例如具有外部空间设计理论性质的风水“形势”说,用其观照我国古代大规模建筑群。如北京城,其中即使具有轮廓线性质的高大城楼,也或者位居九五之尊的太和殿,为什么尺度往往未过百尺?而广场尺度一般又少过千尺?还有建筑单体、群体的组合关系,建筑景观的近、中、远视觉感受效果及其艺术处理等等。对这些以往研究多属令人迷惑或者只属推测的问题,都可以从风水理论中得到明晰阐释。观照于当代建筑理论与相关科学成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风水理论既具有严密精深的科学性,更具有表述精练,富于辨证观的特质,并不稍逊于当代相关理论。

        

        毋庸讳言,风水长期被视为封建迷信,主要是因为其很玄奥,并且不能用现今知识理论进行解释。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本世纪头25年,有两个重大理论—一相对论、量子论被提出来,物理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发现要求对实在的最基本方面作出全新的界定,他们于是学着以完全出人意料的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而这些方法似乎是违背常识的,它们更接近神秘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
        

        中国风水学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分为“形势派”和“理气派”两大派别。形法为择址选形之用,主要用于规划布局以及建筑景观造型布局设计。风水形法对外部空间设计深思熟虑、精湛高超的意匠,还有其对远视、近观、以及中景景观时空动静感和相应艺术处理原则的把握与阐发均值得重视。理法是以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纳甲、四柱等作为其理论基础。偏重于确定宅内方位格局,主要用于办公环境、住宅居室、商业场所等的装修设计或户型的选择。我在进行建筑景观堪舆测评时首重形法兼理法,在为购房者建议居家户型等方面则首重理法兼形法。形法与理法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形法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或起过推动作用,风水美学的精华主要是形法的研究成果。而理法在选择户型中的功用不容小视。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学悟易学堪舆的根本原理。古人说:“大道无术,大象无形。”这应是一位易经、风水研究者所追寻的境界。
       

        目前,对于中国风水学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积极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其系统化、科学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一种是全盘否定,鄙视诘难指责其为迷信。诚然,风水之学会被人利用进行迷信活动,甚至成为骗人的工具,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这些传统之学本身就是封建迷信,本身就是用来骗人的。
       

        毋庸讳言,风水学确有些荒诞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剥去其光怪陆离的面纱之后,将会发现隐含其中的真知灼见。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