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村落 25 · 新华街马溪村
马溪【Maxi】。
中国大陆有三个马溪村:
一个在浙江省绍兴市的嵊州市谷来镇;
一个在贵州省铜仁市的玉屏县田坪镇;
还有一个,在广东省广州市的花都区新华街。
我今天探访的马溪村,是花都区新华街马溪村,位于轰轰烈烈蒸蒸日上的东风日产汽车制造区域的边上。
马溪村为什么叫马溪?
因为,它村边有一条马溪涌。
涌,广府人称小河为涌。
我打小知道广州好多涌,有荔枝湾涌,车陂涌,东濠涌,石溪涌、猎德涌、沙河涌、马涌……仅市中心城区就有河涌 两百多条。
听说的,广州这些涌的总长度达 1000公里。
还有,我知道马涌的著名是因为涌上有一座古桥——云桂桥,这桥的历史有400多年了。
然而,我对涌没有好印象,它们是臭污脏水的代名词。
可是,在古代的广州,涌则是岭南风韵的简朴诗画——
市民于秋夏黄昏的凉风皓月之下,或坐沿吹水,或掐草拍拖,或车马炮卒,或啊咿啊啄。
曾经四通八达的古涌交织于市井,如同经脉一般地贯通广州城乡。
刚才说的那个广州“马涌”,与我们今天探访的马溪村的“马溪涌”不是一条涌,它俩相距30公里加。
马溪村位于广州西北方向。
我们由环市东路启驾,上内环路,转广清高速,在新华街下,进入风神大道,转入花港大道,看到了高大的牌坊,上书三字——马溪村。
看表,行程39公里,用时1小时10分钟。
进村,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欧阳修《蝶恋花》)。
马溪村N多“单位”:
民国期间,它的行政名是“马溪乡”。
共和国时期,1954年命名为“马溪农业合作社”,1957年命名为“马溪大队”,1983年复称马溪乡,1985年改今名:马溪村。
村-乡-社-队-乡-村,谁这么折腾啊,累不累呀。
清代初期,广州取南海县和番禺县的部份区域,新置了一个行政区“花县”。
原本,广州周边的百姓和富裕人家生存环境恶劣,盖因此地北依山区,是一个三不管的地带,土匪出没自如,清政府新置花县,有利于防范广州以北的匪患。
广州以北的区域设置花县之后,随着经济发展,民心渐稳,读书致仕之风渐炽,赫赫有名的洪秀全就曾参加过会考多次,皆不中,于是大恨科举,遂兴拜上帝教。
马溪村现状——
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07人,余有耕地1528亩。
村民以种植水稻、柑橙为主,还饲养家禽和塘鱼。
村办工企业有毛巾厂、漂染厂和砖厂等。
村的文化公共设施有小学校一间、卫生所一所,老人活动场所两处。
进步不大㖏。
马溪村建于南宋年间(1127-1279年)。
古村位置主要在西河、位育、西湖、南岳等几个老屋村。
每个老屋村现在都有个单位名称:社,西河社、位育社、西湖社、南岳社等。
每个老屋村前都有一片水塘,粤农人称之为风水塘。
个人认为,是每个老屋村选建在有水塘的旁边,即先有塘后有屋。
撰写《马溪西河古村落史略》的林锡泰介绍,马溪西河古村的先祖林氏兄弟于宋朝末年由福建省迁来,他们是林宗泗的儿子。
宋代进士、大理评事林宗泗是福建省晋安莆田人,育有四个儿子,他们先是居于惠州府归善县平政司黄浦乡,长子林思容和四子林思宁长居于此。
而次子林思礼和三子林思义则于宋末自惠州黄埔乡转迁广州花县。
林思礼和林思义他俩到花县后,林思义定居在炭步镇南涌村,林思礼则转辗于马步坳、松仔岭、后低岭(巴由山),最后定居在马溪村西河。
唉,那时找个安身的地方好周折哟。
渐渐人多起来的西河古村,不断围绕镇龙岭之东、北、南向坡地和空地扩建民宅。
现存的旧民居,多为清末民初所建,排列错落,纵横八列民居,各巷口均置巷名。
从左至右分别为聚星里、自然里、庆云里、中和里、福安里、萃观里、仁厚里。
广州(广府地区)称的里,在北京称巷,上海称弄,所以有时我说“北上广”时会用“巷弄里”来谐说。
西河的里,每里长120米,内道略呈坡状,前低后高,以花岗岩或红砂石铺砌,设有“明眼沟渠”(明渠排水道)。
每列民居各建八座,多为三间两廊式建筑,前后以小横巷相隔,民居多为青砖结构,部份泥砖或舂墙结构,以花岗岩或红砂石做墙基。
村中民居以霭云别墅、维安别墅建筑保留较好。
林思礼定居马溪村后,其后人旺,生根发枝,代代传承。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林氏村民终于也能合起捐资,建立了林氏宗祠。
乾隆十四年(1749年),林氏宗祠倾倒,复行重建。
同治九年(1870年),林氏宗祠再次重修。
建祠时,设计者着意盖低祠堂的前檐,进祠的人需前至距台阶七米处才能见到“林氏宗祠”四个大字。
这就是林氏宗祠“远望不可,近看方可”的传说。
林氏宗祠,建在聚星里南侧,位于巴由山西麓。
宗祠坐东朝西,三间三进,另带后楼,镬耳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灰塑博古脊,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
宗祠后楼是族人捐资,始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是宗祠的配套建筑,1952年土改时分予村民。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后楼被拆毁,2004年集资重建。
宗祠旁有一泉井,井筒以大青砖砌筑,该井约挖于光绪年间,流泉砰湃交注,水结双襟,近千村民,汲之不尽,饮之不完。
村民称这口井为“大祠堂井”,由于井水清冽,民国时被称为“西河八景”之“美人照镜”。
在马溪村里,除了林氏宗祠,还有姚、黎、林三姓的祠堂。
姓姚的,有“振全姚公祠”,“裔广姚公祠”,还有“南渭姚公祠”。
这些公祠,你内心读“姚振全公祠”,“姚裔广公祠”,“姚南渭公祠”,这就顺了。
南渭姚公祠立于新铺设的道路旁边,青色外观,静穆端丽,祠堂前有棵大树,还有旗杆石,上书“恩科状元及第”。
黎氏,看到的有“德彦黎公祠”和“伯辉黎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
德彦黎公祠坐东朝西,三间两进,镬耳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灰塑龙船脊,青砖石脚,祠堂门口的石门额上刻有“德彦黎公祠”,落款刻“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仲冬吉旦建”。
“位育社”,立村已有500余年,现有人口650余人,村民多姓黎,其先祖从元末明初自粤北的南雄县珠玑巷迁至广府地区,后世支脉繁衍,分布珠江三角洲各地,“今花都马溪村乃其一支”。
位育社坐东朝西,梳式布局,东高西低,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近100座,大多建于清代,“也有部份遗留明代风格”。
霭云别墅,位于中和里巷尾,岭南风格的建筑,坐东向西,三间两廊,硬山顶,碌火筒瓦,青砖脚,红泥阶砖铺地,趟栊门,厅堂有二层高神楼,神楼木刻雕花。
别墅楼层用杉木板搭建,右侧有木楼梯上二楼,两层前后左右均有两个石窗,每层大厅的花罩、次间的屏风及楼顶的金字梁,均以人物、瑞兽、花鸟等精美组合木雕图案装饰。
这霭云别墅也有后楼,是一幢三间二层的建筑,
别墅的原屋主姓林。
与霭云别墅为邻的维安别墅位于中和里巷尾,屋主也姓林。
维安别墅的建筑时间和方位与霭云别墅同,坐东朝西,右侧为三间两廊式布局,左侧为一偏间,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石脚,红泥阶砖铺地。
维安别墅正屋为厅堂和房间,共二十三檩,趟栊门,内设二层高神楼1座,采用精细木雕。房间用木板间阁楼,两廊为人字顶,趟栊门。
偏间以木雕屏风相间,分为一厅一房,西向为房,东向为厅,共二十三檩,厅高二层,右侧设木楼梯,左侧开趟栊门通外,门上方以花岗岩阴刻“维安别墅”,房、厅开窗,上方均有灰雕。
镇龙古庙,位于镇龙岭之南麓,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二十五(1899年)重建。
镇龙古庙坐北向南,三间两进,庙前有一座石桥,故名“桥布嘴石桥”,也称“庙口桥”,大名叫“镇龙桥”,此桥距今120年,说是“原貌无损”。
庙前左右原有两棵龙眼树,右者为民国时期的“西河八景”之“牧童晚望”。
镇龙古庙的大门嵌花岗门夹,石门额阴刻“镇龙古庙”,上款刻“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孟秋谷旦”,下款刻“鹤山林树墉敬书、林如珍敬酬”。
大门两侧阴石门联“北极宣威南溟溥利,莆田肇迹梓里承恩”。
后殿大部已毁,金字梁架、瓦面及两侧山墙坍塌。
左廊墙壁镶嵌云石《重建镇龙古庙碑记》,晚清生员林耀门撰。
五和圩,它是清光绪年间花县最大的谷物集散地。
为方便本村民到马溪古庙酬拜,及村内外赶圩人氏之便,紧接“庙口桥”(镇龙桥)之南,铺引石灰沙路,中铺设条状白石,绕马溪古庙之南,过九坦桥、转上秀岗贝、瓦窑墩、澜保障,直至五和圩。
此路于20世纪60年代兴修水利、筑机耕路而渐毁。
20世纪90年代中,因国家征地,挖山填土,五和圩的原筑被埋于地下。
看到两家书舍。
广福书舍,据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石匾额上的大字仍然清晰,但已不见“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的情景了(明·汤显祖 《正觉寺示弟儒祖》 )。
庆祥书室,外观较完好,“庆祥书室”四字为清广东名士黎湛枝于清光绪甲辰年(1904)题写,当然,倘若黎湛枝老先生活到今时,他再也看不到这等新闻了:“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杜荀鹤 《书斋即事》 )。
马溪村的名人有几位——
宋代进士林宗泗,官至大理寺评事。
清代礼部尚书一品衔黎湛枝,他是溥仪的老师。
清代监生林庆祥。
林庆祥之子林耀门。
清朝花县县长林子明。
清朝海关关税爷林子和。
还有一个大家,民国的广州郊区农会主席林宝宸(1881-1924)。
林宝宸又名林炽,是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大革命时期,组织农民运动,为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1924年被崇文堡联团总局买凶所杀。
林宝宸故居是后来用抚恤金所建,现已颓败。
林耀门,他是清代监生林庆祥之子,他家拥有“四将一校”:
——儿子林卓炘(思?),广东省西江讲武堂毕业,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团长。
——孙子林辉年,黄埔军校、陆军大学毕业,陆军少将师长。
——孙子林铸年,中央军校、陆军大学毕业,陆军中将军长、副司令。——孙子林伟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少将军衔。
——孙子林桂年,海军军官学校、海军指挥参谋大学毕业,海军少将舰队长。
黎湛枝,广东南海人,自幼家贫,但聪颖好学。
他16岁那年(公元1886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23岁又考取了广东省第六名,获举人功名。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他“及第”翰林庶吉士。
1909年,黎湛枝“奉圣赏加侍讲衔太子少保”,被朝廷“钦赐”礼部尚书一品衔 ,担任皇族溥仪的老师。
前面说到我很在意涌的卫生,结尾补一句——现时,注入巴江河的马溪涌还不够干净。
马溪村村委会这样表示,为村民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
要说到做到哦。
20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