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套路今天应该说调色了,然而作为一个调色渣,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我不会。所以,对于调色,就一句话。
三、调色
一定要调色,不然前面的全部白干了。(具体方法可参考网上的跨剧调色教程)
所以我这篇文主要说的还是同框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选镜头。关于这点,总结一下,无论是选哪种镜头,最基本的,是要符合以下几点:
这个凌院长的镜头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示范动作了,动作幅度不大,即使要从头到脚全身抠像,工作量也不会太大,更重要的是,他跟画面其他人物始终保持着距离,便于后期合成。如果他身体任何一个部位中途接触过他人,那么抠像的时候就麻烦了,要仔细抠,逐帧检查,出来效果还不怎么好,毕竟人的肤色差不多,软件是很难把两个人识别并且分离出来的。
2.不要选运动镜头
只有两个固定镜头合并才能保证出来的效果不违和,那些推拉摇移跟甩的运动镜头留着做燃向舔屏向快剪吧。所以对于同框来说,我想替洪队对《蜗牛》的宙导说声,我谢谢你!你那镜头是晃得很悬疑很酷,可是毁了多少同框的可能!
另外如果有些镜头其他条件都非常适合同框,就是有些移动摇晃,可以考虑用AE的运动追踪功能来稳定一下镜头(大概类似那种防抖功能),强行变成固定镜头再合并。
3.选人物和背景对比度高的镜头
这样做是让软件更好识别分离人物出来。看下图
当时我有考虑过是抠凌远还是抠赵启平,但是请留意凌远箭头指示位置,他的脸刚好跟后面的背景色融合在一起了,反观赵启平从上到下整个边缘线界限清晰,所以最后选择了抠赵启平。
4.不要选人物完全不动的镜头
和第一点相反,人物完全不动,抠像是很省事,但是……做出来别人以为你只是P了张图(这里绝没有瞧不起pser,只是我们要做的是动态同框,你选了两个静态的人同框做出来那不叫视频那叫PPT),这样的事情我也干过,要不是剧情需要我是绝不会用的。所以镜头不能大动作,但也不能完全不动,人物点一下头,脸部表情变化一下都可以(来证明你做的是动态同框而不是插入图片)。像上面第一点凌远的动作幅度就很适合。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镜头
人物与背景界限清晰,镜头稳定,人物是动态而运动幅度不又大,可谓另一个教科书式的同框镜头素材了。为什么我之前说赵启平的动作不能超过那面墙呢?为了抠像省事啊,你可以像李熏然靠门那个镜头一样,直接拉一个方形的遮罩连墙一起框住,墙的另一面可以走来老谭、老凌、老庄等等等等。即使是像我那样的同框处理,抠像也不会太麻烦,毕竟赵启平身体没怎么动,同时还方便我给赵医生的手术服换上凌远同款颜色(就身上覆盖一张PSD的事)。
5.不必拘泥于以上,脑子里永远带着任务(我要同框我要同框我要同框)去刷剧,可能会有惊喜
要不是满脑子想着怎样给他们同框,带着镜头A去找镜头B,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两个镜头竟然可以如此吻合,一个坐,一个蹲,一个室内,一个室外,他们是怎么走都一起的,我也不太懂。
关于我制作过的同框经验就是这样,以后有空也许会做个实例,把过程简单说一下。至此我已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也许其中有些方法比较笨,这里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希望大家可以就此拓展开来。写这篇心得的初衷,就是为了抛砖引玉,各位剪刀手有什么想法、疑问和更好的建议,可以在这里展开讨论。希望接下来还有关于剧本、调色等等各种剪辑技巧的文章出现,让我们楼诚影视的剪刀手们更进一步,全满发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谢谢大家的耐心观看,鞠躬。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