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科普】关于艺伎
终焉 2018-06-27

说起艺伎,常有的印象大概是“日本传统文化”“卖艺不卖身”“脸煞白”“如今难得一见”,除此之外的知识,比如其起源及发展、现状、与娼妓或舞伎的关系及区分等等,作为外国友人↓的我们知道的还是不多的。


首先,“艺伎”在日文中写作“芸者(げいしゃ)”或“芸妓(げいぎ)”。日文中的“妓”既指妓女,也可以指女艺人,但考虑到中文中的“妓”只有前者的意思,在翻译时就选用了“伎”以避嫌。

虽然艺伎有“卖艺不卖身”这一便签,但追溯到这一职业的产生,却是与性交易紧密相关的。这里需要提到的在日本真正从事性交易的群体,游女(ゆうじょ),或称女郎(じょろう)。17世纪,幕府官方在日本各地设立游郭(ゆうかく),即妓院的聚集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江户吉原。这些地方的游女是公娼,接待的也多为有头有脸的武士或商人,格调较高,规矩诸多,尤其像花魁这样的高级游女“正事”之前有一系列程序要走,而宴席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艺伎,最初就是在宴席上演奏鼓乐、说唱逗乐的助兴者,且均为男性,直到18世纪中期才逐渐被女性取代。女性艺伎的出现,一说是由于游郭的管理体系日益成熟,游女人数达到饱和,生意不佳的游女转向以才艺揽客;另一说则是冈场所(おかばしょ)的私娼为了不被查办而以表演才艺做掩护。无论如何,女性艺伎最终从游女中脱离出来,为了监视艺伎以防其再度从事性交易,当局设立了见番(けんばん),即艺伎管理所,要求艺伎在此处挂名。早期艺伎多两人一组赴宴,也是为了相互监视不与客人拉关系。虽然没有资料明确提及,但po主个人觉得在艺伎逐步与游女分离的时期,两者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微妙的……

早期的大妓楼会有自己的内芸者(うちげいしゃ),不过随着时代发展,艺伎最终集中到置屋(おきや)居住。这里的女孩子是老板娘(女将さん)的“财产”,大多迫于家计自愿或被父母买到置屋(所以艺伎在日本是和了不起的职业,父母都想把女儿送去当艺伎以她为荣balabala,这类说辞不管放在过去还是现代都很……智者见智),她们在置屋期间的吃穿用度、成为艺伎的培养费用,全部都是日后需偿还给老板娘的债款。艺伎的日常便是白日精进技艺,以舞蹈与音乐为重,茶道与花道亦需涉猎,晚上则通过茶屋(ちゃや)介绍赴宴陪客。如此的日程至今未变。

同样延续至今的传统,是艺伎从业期间不得结婚,这似乎是为了维持艺伎“纯洁”的形象,与其“卖艺不卖身”相呼应。然而事实上,就像艺伎不得结婚但未婚产子却被接受一样,“卖艺不卖身”这一设定也存在灰色地带。在知乎上看到一句非常精准生动的评述:不接“快餐”,但能“长租”。这里指的便是艺伎与其“旦那(だんな)”的关系。正如短语“旦那を取る”指艺伎拥有偏爱、照顾自己的顾客,名义上而言,旦那是艺伎的赞助者,会为其购买和服首饰、向老板娘偿还债款使其能离开置屋。旦那与艺伎的性关系是被允许的,同时不影响艺伎继续从业。

如今的艺伎,在日本可以说是夕阳产业了,基本集中于东京浅草(吉原旧址)及京都祗园。工作内容同过去一样,陪酒、闲聊与表演。其主顾多为政界或商界的大人物,当街搭讪(很难遇到啦,反正po主没见着过……_(:з」∠)自然是不会被理睬的,而老牌的茶屋也会拒绝没有引见人的生客。新入行的女孩子,大多是中学毕业,怀揣对传统的热爱与向往,从舞伎做起,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成为艺伎。



前面提到了艺伎与游女的关系,至于两者在造型上的区别其实是很容易区分的,按明显程度来说大致是:①妆容,②腰带系法,③发型。

妆容上,游女至始至终都不用涂脸,而艺伎则以煞白的面孔闻名(其实在用蜡烛照明的时代涂脸是显柔美的)。

由于一日中要多次脱穿和服,游女将腰带系在身前,而艺伎则是正常的背后系法。

发型上,游女远远华丽过艺伎,这也是由于艺伎产生之初是游女宴席上的表演者,是不能在造型上抢游女风头的。上图中琥珀色簪子,是游女品级的象征,以多为贵。而像横兵髻↓这样夸张的发型,更是花魁的专属。

分不清艺伎与游女真的……令人极其难受,尤其在各种推送号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世界,随便一个标题就能尬死人。如下图介绍的这部影片讲是明明是游女,却冠上艺伎的名头。



至于艺伎与舞伎,则是同样职业中的不同等级。舞伎在日文中写作“舞子(まいこ)”,是艺伎的必经阶段,但不是所有的舞伎最终都能成为艺伎。舞伎又有“半玉(はんぎょく)”之称,原指付给她们是钱是艺伎的一半,尚未独当一面的舞伎会有自己的艺伎“姊姊(お姉さん)”,在给其打下手、陪同赴宴的同时学习技艺。

以下两张图中,左为艺伎,右为舞伎,第二张渣画质见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都会有个骑车的路人23333

艺伎与舞伎在造型上的不同体现得较为琐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艺伎比舞伎更朴素。从头到脚说一遍则主要有:

①发型:艺伎额发正中有个小尖尖!舞伎没有!唔,认真说的话,艺伎梳“高岛田”,舞伎梳“桃割”。发展到现代,艺伎是可以带假发的,因此本人剪短发也没关系,而舞伎则是真发里裹进假发(这样的发型平均一周到专门的“发屋”搭理一次,期间不能洗头,挺煎熬的)。

顺带一提,红蝶小姐姐的发型目测是美术组的自由发挥。前额的两个小尖角是不对的,发髻乍看像胜山髻(较有武家风格的发式),但两边散下的长发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事实上这样半盘半放的发型在日本传统发式中是没有的。

②发饰:艺伎的发饰较少,标配是一把大梳子,舞伎依据等级在发饰上还有细分,但都偏向华丽,有花簪和花帘。

③口红:舞伎在逐步成为艺伎的过程中,口红的涂抹范围逐渐扩大。由最初的上下唇各涂一般或仅涂一半到全涂。上图就可以看出两名舞伎的口红都有留白。

④领子:花色→前白后红→全白,代表等级的提升,舞伎成为艺伎的仪式之一便是“换领(襟替え)”。

⑤腰带:艺伎打短节,舞伎则有很长的下垂部分(所以红蝶的腰带也是不对的,就是舞伎也不会长到拖地)。

⑥和服款式:艺伎着留袖,较短,舞伎着振袖,较长。留袖是比振袖更为正式的和服款式。

补充:后颈不涂白的部分为两道还是三道取决于场合的隆重程度(三道更隆重),不是艺伎与舞伎的区分点。这里不涂白正宛如“面具的裂口”,让人能够窥见看到她们真实的肤色,是一种撩拨之意。



最后就着官微放出的红蝶背景故事说说艺伎的爱情。

现代自然不用说,艺伎作为一种职业是来去自主的,结婚便隐退。而旧时,比起游女艺伎拥有更多的恋爱自由,不过也需要建立在能还清置屋借款的基础上,爱上穷小子却因无力还债而无法脱籍、被有钱有势的旦那看上拒绝不得而被迫捆在一起的情况都是有的。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其妻几松↓就曾是艺伎,他俩的故事还挺甜的。

说到与外国人有纠葛的艺伎,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人阿吉(唐人在此处指外国人,含对阿吉的嘲讽,当时专指西洋人的“异人”一词尚未被发明,大家憋误会),她因曾受雇于美国外交官汤森·哈里斯(Townsend Harris)而饱受冷眼。关于这两人之间是否存在感情颇受争议(美方拍了爱情电影而日方否认),但能够肯定的是当时的日本社会对此是无法容忍的,阿吉最终在贫苦和流言蜚语中投水自尽。


目前能想到的就这些啦,如果对此有什么疑惑或是有其他想知道的阔以留言!再次强调po主也是现学现卖,若有发现任何不当之处还请指教_(:з」



纪录片推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77485, 选自NHK的英文节目Japanology Plus,采访的日本专家,是比较总体的介绍,有讲到具体的酒宴流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436423, 较短,从一个舞伎视角展开的叙述,包含个人的心得感悟及日常。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992930, BBC出品,从艺伎的起源、发展到现状都有提及,说得很细致,其中有《艺伎回忆录》的原作者阿瑟·高顿(Arthur Golden)的采访内容。不过也是这个人的出场让我心中警铃大作……虽然一说到去了解艺伎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看《艺伎回忆录》,但我个人是败兴而归,堆砌了很多日式元素满足西方人对日本的想象,但骨子里还是迪士尼爱情故事,女主角的艺伎身份不过是她追求爱情的途径,个人认为其担不起这个名头。电影与纪录片都推荐稍带些批判的目光去看_(:з」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572777, NHK出品,主人公是京都一家老牌茶屋的老板娘,作为与艺伎息息相关的从业者,通过其能够了解现代艺伎的生活。


期末周,把鱼摸,爽到_(:з」

推荐文章
评论(4)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