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学会赏识你的员工
玲珑雪菲 2020-02-21

如果没有赏识,员工很可能会情绪低落,对工作失去兴趣。
在过去的15年里,承认雇员的做法一直比较平淡。早在2002年,84%的公司正式对员工表示赞赏——在2019年,这一数字为87%,仅表明略有上升。
您如何看待员工的赞赏?您是否拥有建立敬业、积极进取的员工队伍所需的条件?让我们深入研究。

什么是员工欣赏?其类型是什么?
员工欣赏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即承认员工对企业和工作场所文化的贡献。甚至还有整整一天的时间来庆祝这个节日——3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被指定为员工感恩日,但我们建议您将这一天作为一年的练习。
研究表明,许多公司都采用了某种形式的正式认可计划,其中许多公司都将正式和非正式方法结合使用。以下是有关员工认可和赞赏的一些关键统计数据:

· 服务时长是工作中最受认可的事件,有72%的公司意识到这一点。其次是出色的性能(62%)和斑点识别(55%)。

· 正式赞赏员工的公司数量正在增加。2005年,有19%的人制定了正式计划–到2019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3%。

· 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有31%的人认为他们的认可计划只是在“达到”他们的目标,而4%的人表示他们的目标并未真正实现。
这些趋势表明,尽管在大多数工作场所中,通过认可获得赞赏是很重要的,但要实现幸福、参与和动力的整体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让我们看一下可以帮助您实现目标的五种策略。

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欣赏的想法和策略

您可能希望经理和团队成员自动欣赏他们的同事和团队成员的努力。不幸的是,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公司需要对员工的赞赏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正确的策略使欣赏成为一种习惯并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您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开始:

 

图1.实现员工赞赏的五项策略
1.采用游戏化来增强您的动机和奖励结构
游戏化为工作场所带来了游戏元素。这意味着将积分分配给完成后获得的不同任务,鼓励与同事进行健康竞争,定义“游戏”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为工作),并最终奖励获奖者或满足这些条件的员工目标。

游戏化可让您将欣赏融入到工作结构中,从而充分利用员工的天生渴望做得比同龄人更好。
2.创建每天都在点对点欣赏的环境

点对点的欣赏加强了工作场所的人际关系,并确保您的员工彼此相处。它还强调了员工的同事正在关注他们的工作。结果,员工可能会表现得更好,不仅要寻求经理的积极反馈,还要寻求同事和团队成员的积极反馈。

您可以从让高级领导者在他们的队伍中取得杰出成就开始,并敦促年轻的专业人士也这样做。
3.肯定不顾一切的员工

超出职责范围以帮助按时完成项目的员工绝对值得赞赏,其次是表彰和奖励。为此,必须同时有正式和非正式渠道。例如,您可以为您要求在周末赶来的员工提供美食午餐,以应付最重要的截止日期。

高层领导必须承认一项重大的项目胜利(或类似的成就)。没有这一点,员工将犹豫不决地努力工作,而绩效可能会降低。
4.提供增长机会

证明您了解并欣赏员工的才能的有效方法是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准备。在头12个月内表现出色的入门级员工可能应该被迅速提升。

请记住,这种员工欣赏策略需要仔细考虑和评估。您应该只鼓励那些想探索增长而不是对已经满意的人施加改变的人
5.使成就感成为一项社会活动

与孤立地欣赏的员工相比,在团队面前进行赞赏更有效。您可以使用社交认可平台公开赞扬员工的成就。这些甚至可以与内置的礼品卡一起提供,从而为升值系统增加了一定程度的财务激励。
现在您已经知道了鼓励在工作场所获得赞赏所需的基本策略,现在来看一些评价员工的想法。请记住,员工欣赏并不一定要花费成本、精力或大量投资。

多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发展。当前的工作环境向招聘人员提出挑战,招聘人员应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并发展技能以保持竞争力。
自从引入技术和现代劳动力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急剧的发展。当时,HR作用非常简单:寻找符合职位要求的候选人,让他们签署工作邀请,然后适当地入职。
尽管这仍然是招聘人员的核心工作,但目前的工作环境已经多样化,并提高了企业对人力资源人员的需求,传统的寻找顶尖候选人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许多企业还会在招聘前先试用人才测评工具,让自己寻找到较为合适的人才。
如果求职者以前任由招聘经理和公司摆布的话,现在的局面已经扭转,或者至少反映了两方之间的权力平衡。招聘人员面临的挑战是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人格魅力,这样他们才能赢得自己想要的候选人,在招聘过程中展现出出色的工作表现和令人愉悦的办公文化。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