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面对甲方,你对工作还怎么提起兴趣?
不言谢 2017-08-16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541849


先这篇文章不是鸡汤,也不会站在设计师的立场吐槽甲方,因为甲方到处都是,即使你在甲方公司,也会成为上级领导的乙方。所以在职场中致使大家迷茫的往往不是各方高压,而是自身缺乏职业发展方向,只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这是一句出自古罗马的谚语,意思非常简单,你感兴趣的事情,记忆会异常清晰,你不感兴趣,便会在下意识中逐渐遗忘


如果甲方跟你探讨的是《权力的游戏》,你是不是可以滔滔不绝,即使他提出不同的观点,也能迅速有理有据的予以回应?


如果甲方跟你探讨哪里有好吃的,你是不是可以脱口而出,三里屯凑凑还不错,双井有家漫牛烧烤特别棒,新川凉面最好吃。。。


如果甲方跟你聊《王者荣耀》,聊得不爽了,是不是还会一拍桌子,不服咱俩练练!


为什么一聊工作,你脑子就空了,就没声了,就逆来顺受了?是不是因为对工作没有兴趣影响了你的记忆,导致你的理论积累缺乏广度;又是不是因为没兴趣影响了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你的专业实践缺乏厚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到大一直在听,道理都懂,但能够辨清什么是兴趣的寥寥无几。


二、你的兴趣,是真的兴趣?


大家在校园的时候都参加过社团,下面以吉他社为例,帮大家梳理 “兴趣” 与 “三分钟热度” 的差别:

第一阶段:刚进社团,出勤率极高,社长一说买吉他,立刻组团,执行力极高。

第二阶段:进入实际教学就会立刻淘汰一半,按弦手疼,切换不了和弦,指弹像鸡爪一点都不帅。

第三阶段:顺利度过第二阶段,可以达到横扫流行乐坛的功力,但此时又会有一半人选择停留在此阶段,因为够用了,满足了。

第四阶段:剩下 1/4 的人继续前进,尝试各种音乐风格,但此时需要乐理知识积淀以及更高的时间、精力成本投入,将继续淘汰 3/4,仅剩 1/16。

第五阶段:成为一名吉他高手,但突然意识到这个行业根本不好挣钱,迫于生计,15/16 会转行,剩下的 1/256 才是真正对吉他感兴趣的人。


以上数字仅作示意,但各个阶段却可一一对应职场:


第一阶段:对某行业感兴趣,希望尝试

第二阶段:接受专业训练、初入职场磨炼

第三阶段:学有小成,成为合格初级人员,可以去任何单位应聘初阶职位

第四阶段:进一步提升,积累行业经验

第五阶段:专业内得心应手,权衡大环境,寻找突破点


行业至高点,业内风云人物均在第五阶段以后,而大多数人是仅仅凭借着三分钟热乎劲迈入第二阶段,便戛然而止。所以在刚刚步入职场的时候,跨领域跳槽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此时的你仅仅是对新鲜事物有新鲜感而已。


三、寻获兴趣与职业的契合点

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 · 霍兰德,于 1959 年便提出了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将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大家上网即可接受测评,但更为关键的是,大家可以依据模型原理对自己进行精准分析

社会型 S

喜欢与人交往、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企业型 E

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常规型 C

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实用型 R

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艺术型 A

有创造力,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研究型 I

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分析方法很简单,对各类型进行打分,取分值最高的三项,结合各自领域进行判断


比如,A(艺术型)S(社会型)C(常规型),适合做艺术策展人、独立艺术家、成立个人工作室


或者,A(艺术型)I(研究型)E(企业型),可以成为从建筑方案设计师做起,逐渐成为项目负责人、副所、所长


或者,C(常规型)R(实用型)I(研究型),适合做施工图。但同时,能力不会一成不变,如果在工作中逐渐强化社会型与企业型能力,则可继续晋升。


所以,善用模型,不仅会为你选择一条合适的路,还能为你指引前进方向。


四、成功需要野心

以上已经基本回答问题,如果你有野心,以下两条建议为你准备:

1. 为理想十年如一日

为大家讲个故事,是一位我非常尊敬的画家前辈,在 2000 年上下,他的超写实作品便能一幅几十万,但他此时已经迈过了自己写实的阶段,为了坚持艺术理想选择了去画没有市场的抽象画,一贫如洗,三口人住不到 10 平米的屋子。由于屋子空间不够,在他冬天作画的时候,孩子会非常懂事的跑出去玩,不给爸爸添乱,可当他看见自己孩子从屋外跑回来时,却是一双冻裂的小手。。。这种愧疚与负罪感,又有几人会不向现实妥协?


当然度过难关,便能得见天日。现在这位前辈,在北京有自己 500 多平米的画室,当我去探望他的时候,他向我讲述的这件往事。


2. 野心的施展,需要呈阶段实施

举个轻松的案例:最近邓文迪成功登顶世界巅峰,俘获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绯闻,又在互联网被重新炒作。


邓文迪出生于中国普通工薪阶层,没有背景,却是传奇一生:

1. 杰瑞——解决美国留学与绿卡问题

2. 沃尔夫——解决耶鲁继续深造学费

3. 默多克(净资产 400 亿美元)——解决经济问题

4. 布莱尔(英国前首相)——解决政治人脉问题

5. 普京大帝

一切尽在不言中,大多数人在第一阶段便会满足,选择终老一生。而一名毫无出身,又不貌美的女人,谁又会在一开始就相信他能够登上世界巅峰,一步一步实现抱负与野心最为实际,且可行。


任何成功者从来都是行业内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大部分人都淹没在冰冷的海水之下,而我们能够为之自我取暖的,不正是找到一份自己爱做,又能一直去做的事情吗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