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从苏村镇苏家庄西流入沂南县境内,经苏村、铜井、独树、辛集、大庄、河阳、葛沟等乡镇,至砖埠乡洙阳村离开沂南。三山沟凤凰,北寨
司马村传说有司马府,因此得名
古代举子们进京赶考,在这里过河,所以叫仕子口。
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在青驼成立
沂河在县城东六公里处流过,这是建在西山的诸葛亮纪念馆
著名的南寨汉墓
红嫂
孟浪崮
紧靠沂河西岸的南、北神墩,一南一北两个汉代古墓,传说具有神奇的力量,佑护着这一方苍生
大庄沂河大桥,建于1958年,到现在也是见证了许多历史
不远处的新桥已经通车
高家店子的高家老林从明初一世祖至今600余年,沿着沂河两岸开枝散叶,这里原来叫东流店,明朝初年原长山高姓翻越高高的穆陵关迁到了这里居住,由于选中的是一块风水宝地居住,所以这个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成为一方名门望族。
这棵雀树上落过凤凰,落凤凰的地方会出人才出大官,据说那凤凰还是从徐家独墅的徐家林飞来的呢。但是那个时候,人们光知道大庄高家自明朝中叶起,科第蝉联,累世不断,屡有族人在各地州、府、县乃至朝廷为官,家族发达了,但并不知道和这棵雀树上落过凤凰呢。
河阳桥
苗家曲的桥要精美的多
河阳北村东北白龙桥,是唐朝的杰作
孙家黄疃村是诸葛亮的出生地
在孙家黄疃村北靠河的堤坝外侧,显现一段石砌护坡,是阳都城东城墙基
城内面积约8万平方米阳都古城遗址
曹嵩冢,当地人称烂墩子,曹操之父曹嵩的墓地“曹嵩冢”遗迹。曹嵩仕汉,官至太尉。汉末董卓作乱,曹嵩避难琅琊。后曹操割据一方,接父亲到兖州居住,徐州刺史陶谦部将张闿见曹嵩富有,遂杀其全家,将财物席卷一空。曹操得知噩耗后,赶赴现场,收殓尸体,就地办了丧事。
砖埠镇常桑杭村是大书法家颜真卿祖居地
阳都村南,沂河西岸200米处有一白玉庵,俗称“娘娘庙”,今庙宇建筑已荡然无存,只余一株千年古银杏和三座石碑。其中清嘉庆十年(1805年)《重修观音殿记》碑文载:“沂邑之南,距城百里,旧有白玉庵,乃魏王城旧址也。”该庙旧址四周耕土层下半米深即为文化层,多为汉代遗物,也有龙山、商周、战国时期的文物。
砖埠镇西南部有一座九鼎莲花山,上有清泉寺。清泉寺始建于西汉时期,后殿有一清泉,寺名由此而来。古代诸多文人名士曾在此研修学业。后各朝代不断重修扩建,民国年间已成现代规模,1943年毁于战火。毁坏前,寺庙从前殿至后殿约300米,东西宽200余米。前边有碑林,各朝石碑130多通。“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半被毁,现存较完整的石碑有十余通,另有残碑二十余通。其中有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的《万代流芳碑》,系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立,高1.6米,宽1.2米,厚0.25米,由整块青石磨制而成。其碑文载:“夫沂州之北七十里,名曰孝感乡,为汉之诸葛、晋之王囗、唐之颜真卿故里也”。
砖埠镇山南头村北山南麓,有捻军枯骨冢遗迹。此地竖立着一块“钦命枯骨冢”石碑。同治元年(1862年),清军大破捻军于城北羊栏(阳岚)湖,捻军死伤无数。同治八年(1870年)春天,清廷下令将此地乱骨聚敛运到山南头的沟里埋掉,官称“枯骨冢”,俗称“万骨坟”。
龙王庙
水流到洙阳村进入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