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應該是六大茶類中最複雜,變化最多的茶品,除了品飲價值,它還有年份的價值、金融屬性;而對一般茶友最直接的要數它的山頭價值——一山一寨一味,風味萬千!
以下介紹幾個特色鮮明且知名的大產區:
易武
滇藏茶馬古道的起點、清朝貢茶和號級茶的產地、從來也不乏人追捧!「香揚水柔,細膩綿厚」是易武茶最凸顯的風味特性。其最具代表的茶區有:刮風寨、麻黑、高山寨、落水洞、彎弓等,而其中又新興了許多個性突出的微小型產區,像隸屬於刮風寨的茶王樹、茶坪地,冷水河、白沙河,隸屬於瑤族丁家寨的白茶園,還有只有50棵一類古茶樹的薄荷塘,即使是新茶現喝,也是甜美細膩,不苦不澀!
布朗山
自普洱茶的貿易重心從易武到了勐海,布朗山就成為了各大茶廠優先選擇的據點,因其產量大,能夠滿足各大茶廠生產需求;也因其滋味濃釅苦烈,回甘迅速,個性風格突出而極具辨識度。而其最具代表的茶區有:如雷貫耳的老班章,以苦茶取勝的老曼峨,還有曼新龍,曼木老寨,以及同為班章茶區的新班章、壩卡龍、壩卡囡等。
勐宋
勐宋最具代表的茶區要數那卡、保塘和滑竹梁子,同時也是古茶樹的聚居地。那卡茶素有「小班章」之稱,因以中小葉種為主,茶湯的甜度及細膩感會更加的明顯。而以大曼呂為代表的風味則澀度明顯,在舊時,因其澀重,常被拿來發酵成熟茶,因有濃烈的茶多酚,使熟茶更加醇厚。
南糯山
有「雲南古茶第一山」之稱的南糯山,有著一萬多畝林木共生的古茶園,而保存得最為完好的是半坡老寨和竹林寨。有800年茶王樹的南糯山,如今已成為遊客的打卡勝地,因離公路很近,這裡的茶也被當作成了旅遊商品。以山頭風味來比較,南糯山沒有布朗山的苦,帶著勐宋的香,有著易武茶的甜,算是綜合各家之風味。
巴達
以萬畝茶園出名,多在80年代開始種植,應當時出口貿易需求,由於茶園茶更加密集連片,且以台地茶居多,所以茶質較淡薄。當然巴達也有古茶園,主要分布在章朗、曼邁等寨子,這些古茶園都在海拔1500米以上,山高、雲霧繚繞,有著老班章不一樣的霸氣,其大氣卻溫厚,更具親和力。
不少新進茶友看到令人眼花撩亂的各種普洱茶,容易失去耐性而失之交臂,但如果先從大的產區入手,循序漸進,更可以輕鬆享受普洱茶豐富的內涵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