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萍乡萍中附属中学借助金属探测器打造“零手机”校园登上网络热搜,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手机再一次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时至今日不分男女老幼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究竟为什么成为校园里需要严加防范的对象?
首先我们得要从手机的历史讲起。人类对于手机的探索研究最早起源于1902年美国人内森斯塔布菲尔德制成的世界上第一无线电话装置,从此无线移动通讯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而美国贝尔公司在二战中唯美国军方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手机,但是那时候的无线电话却需要有一人背着天线和电台。知道1973年的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技术员也是被誉为现代“手机之父”的马丁库帕发明了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而后经过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越来越小直至2007年乔布斯的iPhone出世,引爆了属于触屏+应用的智能机新时代。
曾几何时被称之为“大哥大”的手机虽然厚重且极为不便但却是身份的象征,不仅是因为昂贵的价格更是因为它的便利性。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手机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从笨重且昂贵的大哥大到便宜且便利的小灵通再到今天的追求外观和功能繁多的智能机,手机在各个时代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智能手机带来的新闻,外卖,快捷支付,交通讯息等等都是它带给我们的便利。但是人手一部的手机带来的信息爆炸虽然让我们能够快速了解到千里之外的讯息,但是这些讯息究竟是事实还是谣言,是正面还是有意为之的负面哪怕是成年人都无法完全辨认,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中学生。
在各类手机应用中包含了各种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充斥了暴力色情和消极。否则也不会有小学生直播“妈妈去世”,儿童模仿动画片火烧同伴以及短视频中的全网最小二胎妈妈。学生上课玩手机甚至是不顾学业成为了学习成绩地下或者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中小学生这个未成年的群体,尚不具备完整的是非观和辨别事物的能力,手机和网络上存在的暴黄丧很有可能会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从而塑造不良的人生观。哪怕学校没收手机过于严厉或者并不合法,但至少家长们也要对中小学生的手机做出限制确保他们远离负面讯息以防走上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