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曼谷雾霾停课两天》这个新闻在谈霾色变的中国估计广大网友又以为是中国某地又发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那么雾霾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对此如此敏感?
雾霾,这个在中国流行了数年的名词实质上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并且雾霾常见于城市之中,当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PM2.5),但是当排放的程度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能力时就会持续积累,一旦天气较为静稳就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
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国家,就算是一个城市也拥有数百万甚至是数千万的常住人口,其中排放的污染和垃圾必然是巨量的。无论是高污染工厂,火力发电,垃圾焚烧场,西北的荒漠化甚至是中国越来越多的机动车都是造成雾霾的原因,更何况中国还拥有大量的寒带地区在冬天需要集中供暖。
但是真的以为雾霾根本没在欧美出现过?想必小学初中的历史书上都能给你这个答案。1952年的“伦敦雾都”事件,导致伦敦被浓厚烟雾笼罩,交通瘫痪,甚至外出的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直至数天后才被强风吹散,据不完全统计那场大烟雾导致4000多人死亡是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自此之后欧洲便陆陆续续开始将自己的工厂搬离欧洲搬迁至人工成本更低的亚非地区,因为在那里国家相对于空气环境和经济发展更倾向于后者。
但哪怕是现在的欧美也依旧无法摆脱雾霾,法国环保部长强迫所有部长省长以身作则驾驶电动汽车,英国试图鼓励市民用自行车代替汽车,意大利推出1.5欧元的公交日票等等都是现在存在的。
相较于将工厂大量外迁的欧美,中国的工厂更愿意放置在国内。而这种情况无论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只能通过升级设备和加强管控来实现降低雾霾天数,我们也应该相信我们的空气将越来越好,天将越来越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