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藝言集 | 探索「空間」的藝術 - 卓華「藝境」雕塑
卓華藝境 2020-03-13

梦想从芭比娃娃开始

几乎每个女孩子都渴望有一个和芭比娃娃相伴的童年,尽管玩娃娃这种特别女性化的特点让我觉得一点儿都不酷,但可惜我也无法免俗,从小到大我都特别钟爱布偶公仔之类的东西。小时候妈妈整天奔波在工作和家务之间,根本顾不上关心我的精神世界,随便买了一个硬邦邦的塑料娃娃就算是应付了我的整个童年。后来还是奶奶疼我,用一根筷子裹着几片佈做了一个长相极其可怕的娃娃给我。我爱极了,每天睡觉都搂在被窝里,直到那几片布都磨破了,最终现出了筷子的原型,我才恋恋不捨地扔掉。小时候我最羡慕的人就是表妹,她除了拥有各种公仔之外,还有好几个最时髦的芭比娃娃,并且还配有全套的衣服鞋子。那时我天天盼着去找表妹的娃娃玩,就是为了过一下玩娃娃的瘾。最好是她玩累了,丢下我一个人尽情地沉浸在安排芭比一生的世界中。直到我开始意识到妈妈有一双神奇的巧手时,我顿时又膨胀起来了,这可是我的亲妈呀!我像发现宝藏一样开始挖掘她的潜力 …… 


「立体丹青」,仅有立体是不够的

在妈妈的少女时期,曾做过一种半浮雕绢塑,这种半浮雕绢塑也是出自民间的一种布艺粘贴。画中的绢人惟妙惟肖,灵动非凡,但缺憾有二。一是同样没有环境及空间的塑造,人物如同肖像一般,内容单薄,形式拘谨;二是我觉得若美人不能从画中走出来真的是一种遗憾,但若「走」出来后没有属于她的空间则是一种更大的遗憾。为了消除我们心中的遗憾,妈妈在我的鼓励下终於开始探索起人偶艺术的世界了。

卓华早期作品:美人鱼(绢贴画)

卓华早期作品:牧羊女(绢贴画)

提起人偶艺术,我们并不陌生,在国外有很多专门从事人偶艺术的非盈利机构,而在中国则有著名的非遗绝技,绢人。有人曾称其为「立体丹青」。但似乎不管人偶艺术做得多麼得精彩,跟传统的硬雕塑比起来,总是有那么一段模糊的距离。也许是因为人偶艺术脱胎于玩具,出身于民间,因此显得不够正统;也许是因为材料的易腐性,无法像硬雕塑那般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从而形成一部可供研究的历史。然而,随着艺术边界的延伸及科技影像的发展,观念和材料都不再是问题了。

在我看来,人偶艺术的遗憾在于为了强化「偶」的特征,而削弱了整体意境的表达。当然我所谓的「遗憾」仅仅是我寻找创新的理由,并非是对人偶艺术的否定。由于材料的特殊性,软的材料会给人一种温柔轻巧的感觉,不像大理石及铜铁那般厚重大气。如果只是专注于人物的刻画,即使做得再精彩再细腻,终究是缺了些分量。

传统中国画讲究一种「天人合一」的缥缈意境,但似乎在雕塑世界里还未曾有过这样的表达。至少,传统的石雕,木雕,砖雕都显得过于硬朗,不适合表现有关「空间」的艺术。而软雕塑就不同了,特别如丝绸绢纱等纺织品材料,细腻柔软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一般,可以尽情地勾勒及塑造那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式意境。我想,既然是「立体丹青」,那么仅有人物是不完整的。

卓华作品:年华 - 残年(纤维软雕塑)

在「有」和「无」之间寻找永恆

如同儿时的我总是喜欢幻想芭比的一生,想象着她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去过哪里,见过什么人。一件精工细作的人偶艺术品也当有适合它的环境和可供想象的空间才能从一个「偶」幻化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景方能生情,「人」在其中才会显得更加得生动鲜活,这是我对于「完整」的理解。但景的塑造又不可太过具体,虚虚实实才能营造出一种空间的氛围,就如中国画中的留白哲学一样,意境便是荡漾在这种似有似无的空间中。

卓华作品:归宿 - 寻找(纤维软雕塑)

作为制作者,妈妈和其他人偶艺术家一样,常常会在技艺上追求完美。其实我也是不幸的完美主义者,但我理解的完美是一种形式的完整,以及其中耐人寻味的意境。过于规整的技艺反而会显得羸弱且死板,有时候留有一些瑕疵反倒更加真实,更加生动。人也是一样,唯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最健康最积极的一种状态。

不管妈妈对自己的要求有多么高,在我看来她已经是我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工艺大师了,我不在乎她所谓的那些「小缺陷」,我更关注的是整体造型的设计,我希望能突破「偶」的界限,发展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而人物只是作品中的一部分。我希望这种艺术终能成为一种「永恒」,最好能激起更多潜在手作艺术家的共鸣,发挥出民间手工艺最大的潜能。

如果说工艺品和艺术品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便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了。艺术,对于大众来说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一门技艺,但工艺却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的艺术,甚至是可以消费得起的。简单来说,工艺强调的是一种看得见的技术,而艺术强调的是一种看不见却感觉得到的精神和思想…… 嗯,玄学。然而,随着一波又一波的艺术革命,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存在工艺和艺术的界限了。艺术即是艺术,能够永恒的始终是情感和内在的精神思想,形式虽然也很重要,但永远都是其次。

卓华作品:归宿 - 知音(纤维软雕塑)

从人偶艺术中悟出的「世界」

当我和妈妈创作出第一组人偶艺术《金陵十二钗》时,我们激动了。这种激动甚至至今还激荡在我们胸中。我们突然发现,我们想要做的远远不止是人偶艺术,而是那无边无际的「空间」艺术,因为没有空间环境衬托的人物是单薄的,是孤立的,是没有生气的。在之后的创作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在环境空间上的投入要远远多过于人物的创作,毕竟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在我们的作品中,我们甘愿承认「人」的渺小。

卓华作品:金陵十二钗 - 王熙凤(纤维软雕塑)

卓华作品:金陵十二钗 - 妙玉(纤维软雕塑)

于是,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作品也渐渐脱离了「人偶艺术」的创作,当然也遭到了人偶艺术界的拒绝,因为大多数人偶艺术家认为我们违反了人偶艺术的规则:偶就是偶,环境空间的塑造固然精彩,但已经不属于「人偶艺术」的范畴了。当然这种「否定」在我看来却是一种激励,因为这正是我们想要探索的方向。从此,也彻底开启了我们对纤维软雕塑世界的探索,除了人物,飞禽走兽鱼虾虫蟹都是我们创作的对象。

卓华作品:和声(纤维软雕塑)

传统是创新的源泉

在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希望用现代的创意去诠释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我很期待这些来自民间的手工艺跟造型艺术结合起来会是什么样的效果。于是,我看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种似雅似俗的奇妙氛围。是的,这不仅是我们一直心心念念的「意境」,还是我们儿时最亲切的记忆,那些源自街头巷尾的民间手工艺。然而,我们虽熟悉这种的感觉,却不曾见过这种形式。我想,如果给我们的作品起个名字的话,「艺境」雕塑大概是比较合适的,意境是精神内涵,而艺境是则是一种三维的表现形式。 

卓华作品:昆虫 - 蚂蚁(纤维软雕塑)

理想,就是这么不经意地成了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一直希望可以做「最中国」的纤维软雕塑艺术,然而这个「中国」却并不是世界人民所熟悉的那种中国的文化符号,而是当代中国人在自己的传统中继承及发展的一种活着的文化和精神,它既不复古,也不僵硬,而是真实且生动的。

卓华作品:珍禽 - 鹤舞(纤维软雕塑)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