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些话得益于昨晚临睡前看了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虽然很少关注公众号),感觉好像被打脸了一样,看的过程中不断地问自己,“我还经常思考吗?”
副标题也正是那篇公众号的正标题,即使是标题党,这个效果我也接受。
因为文章一开始的“喜茶”事件,我确实经历过,前段日子和两位女同事去买东西,她们指名要喜茶,我却都没听过,陪着她们去喜茶店,吃惊的是,排队可以用“壮观”形容,情形和文章中说的一样,90%的人都在玩手机消磨时间,当时的我也只能看手机,虽然逛街很大意义上就是出来“花时间”的,我忍受不了这样的排队,本身也是个急性子,所以就“抱怨”,“早知道这么多人就不来了”,这也让我想到了海岸城也有一家店,记得很久之前,我也是目睹了几十米的长队,当时也是心里想,什么东西可以好喝到能排这么长的队,但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应该是喜茶店,可事实上,我喝了之后,并没感觉它的味道可以和我花费的时间成正比,扯远了,只是想表达文章中的观点,“为什么那些人这么闲?”或者,为什么愿意把时间花费在这样的事情上?
文中提到了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战略,由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有点三俗的译法)。
「奶头乐」战略具体指:
一,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具体而言,包括色情业、赌博业,发展暴力型影视剧、游戏,集中报道无休止的口水战、纠纷冲突,等等,让大众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
二,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包括报道连篇累牍的无聊琐事——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家长里短,发展廉价品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以及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大众一点讲,就是指生活中的一切偶像剧、明星、娱乐圈、微博热搜、暴力冲突、情绪煽动、阶级对立、低幼化游戏。
我们每天光是保持专注,其实,就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热点资讯、网络游戏、综艺节目一点点吞噬掉我们的时间,而反过来,无论是学习、阅读、思考、写作,这些事情,哪一件有着这么强大的阵势?但我们正心满意足地,一步步走进去。
这段日子,已经远离了朋友圈,但还是被Twitter给吸引过去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时不时地就“表达”一下自己,最近也看了不少的电影,出去也玩够了,这些都被自己美化为,为了回归正常的自己,事实上,根本做不到,该想的还是会想,时间也白白过去了,这篇文章给我敲醒了警钟,需要反思自己了,总是用一些“情绪、观点、立场”来消耗自己,但是自己的目标有这么“认真”地坚持了吗?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你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相对而言,愉悦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为 —— 比如学习,阅读,思考 —— 自然也就很少人愿意去做。
“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多么可怕的事情。
不动脑子,能带来短期的愉悦和轻松,但长期来看,它只能导向空虚和无聊。所以,请找到一件能够带给你长期收益和幸福感的事情,把它安排进每天的日程中。
还是要给自己立个flag,每天依旧坚持看英语,坚持写几句、或者几段话、坚持学点新东西,好像最近半个月是做到了这几点,还比较欣慰。
注:部分文字转载《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