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我可能过的是假年
七调 2017-01-17

在去年,BBC找了几个英国人,在中国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春节。


主角是两个萌萌哒老爷子,一路吃喝玩乐,全程嘴里都是那句:


“这是我过得最棒的新年”




嗨呀,果然应了那句古话:老婆总是人家的好。


节日永远都是别人过得美滋滋。


而看着这些玩到上头,吃到昏迷的画面,我心中不禁画上一个问号:


怎么跟我过的年不一样?




假的家


同样是回家,别人的欢迎仪式:


父母提前两小时,开车到火车站接风洗尘。回到家,早已备好一桌子菜,于是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啃着鸡腿,喝着热汤,再拍个全家福晒个朋友圈,标准的阖家欢乐模范家庭。

 

去年我回家。

顶着寒风等了半小时公交,回到家中时已经冻得鼻子通红,浑身哆嗦。


老妈刚好出来看见我,开头第一句就是:没有零钱。


嗯,这是亲妈。


然后她继续补了一刀:一年没见,比去年还埋汰了。快去洗洗手。


正当我心生感动,以为是洗手吃饭,打算不计前嫌时。


母亲答:洗完手帮我把菜择了





假的钱


前几年还是压岁钱的受益者,然而每每看着朋友圈中,大把大把秀压岁钱的人,那种刚刚拿到钱的欣喜瞬间化为滔滔不绝的嫉妒。


好气啊,他们的亲戚怎么就那么大方,那么有钱!


于是每到年关都要自觉屏蔽掉朋友圈。


而这两年,微信红包慢慢成为压岁钱的衍生品。常常大半年不说话的家族群,在年底那几天,被铺天盖地的红包所淹没。每个人每次都能抢到50-100多的红包,而这样的红包将会一直发到初二,粗略算下来过个年能抢到400多块。


哦对了,上面说的是我朋友的家族群,我去年最多只抢到过1块2。(笑着流泪.jpg)





假亲戚


说起这个,似乎天底下所有人的三姑六婆就应该是自带刨根问底属性的。


然而也许因为我是“话题终结者”,我们之间的对话,从不超过三回合:


大姑:“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呀?”

       “新媒体。”

       “哦。”

二叔:“在外边工作怎么样啊?”

       “还好。”

       “噢。”

大姨:“什么时候回去呀?”

       “过两天。”

       “嗯嗯。”


周围的许多朋友对于我这样的亲戚表示羡慕,他们说:多清静啊,我好想跟你换一换。


但经常听到身边朋友对于亲戚的抱怨,竟也希望我的七姑八姨们发挥出“禀赋”来,再多问我一些。毕竟在热闹的酒桌上,人对待“嘈杂”的忍耐程度会同比例上升。


哼,如此艰难的人生,我就知道是假的,从来都是假的,你们是假的,我也是假的,表情包是假的,你们看的也是假的,对,全是假的。下辈子,请让我投身在一个温馨友爱,大方多金的家庭中,再活一次。(微笑.jpg)





有样东西是真的


抱怨了那么多,其实无非是调侃下每年的过年日常。


过年这个东西,每个人都吐槽过。“无情”的父母,奇葩的亲戚,少得可怜的压岁钱,永远都光鲜亮丽的存活在朋友圈中的别人家的“年”。


我们也许抱怨过父母,惊诧过三姑六婆的口舌功夫,即便回了家,不是躺在床上挺尸就是四处应酬,不仅更累还胖了一整圈。在一年365天的某几天中,我们都高度集中地吐槽过它:过年又要······


但不管怎么玩“假”这个梗,有样东西是真的:天涯的游子心心念念牵挂着那个地方。


就好像母校一样,我们不断唏嘘吐槽,口水四溅苦诉种种不好,到最后还是得承认,这个地方是我可爱的家。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