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必须接受这个残酷真相: 孩子的成绩和你的付出99%无关
大
大叔的育儿经
01-29
有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国父母这一生,都有着操不完的心。其中操心操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
我有一个朋友,不惜辞去外企高管位置,回家做了全职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殚精竭虑,付出一切,可孩子不开窍,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
她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写作业,但孩子总磨磨蹭蹭地写到11、12点;她下血本报了很多辅导班,可孩子就是学不进去;她精心设计了很多奖励方式,但是收效甚微……
一说到孩子学习,她就特别难过:
“说不在意孩子成绩,让她快乐成长都是假的,我在意得要死!”
虽然很残忍,但是我想告诉她的是:你的付出,99%都是没用的。
孩子的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研究,旨在揭示影响儿童早期学校教育考试成绩的因素。
这就是著名的the 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ECLS )研究,跨越从幼儿园到中学毕业,调查了一千所学校里两万多名儿童,数据是通过收集学生考试成绩,定期采访学校老师和教导主任,以及电话采访父母而得出的。
最终,得出了一个有些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以下正相关以“+”标出,负相关以“-”标出。
高度相关的因素(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est scores):
小孩拥有高学历父母(+)
小孩的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地位(+)
小孩的妈妈在30岁或者更晚的时候生她的第一个小孩(+)
小孩出生体重偏轻(-)
小孩的父母在家用英语交谈(+)
小孩是收养的(-)
小孩的父母参加PTA(家长老师联盟)(+)
小孩家里面有很多书籍(父母看的)(+)
没有呈现相关性(doesn't matter):
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
小孩的父母最近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
小孩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前不工作
小孩参加早教
小孩的父母定期带小孩去博物馆
小孩经常被打屁股
小孩经常看电视
小孩的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读绘本
简单总结一下——
高度相关的因素都是——父母本身是什么样的人
而没有相关性的因素都是——父母为孩子做的一些事情
真是颠覆常识啊!接下来我们挑其中最具有颠覆性的发现进行分析。
有关:小孩拥有高学历的父母
无关: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学历高,父母是学霸,孩子成绩优异,这是常见的事。
毕竟这样的父母很看重教育,往往教育水平和能力也较高。
但是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成绩并无影响。这个结果对于那些为了孩子选择“凑合着过”的父母来说,简直是讽刺。
我们先说一个故事。
作家池莉与丈夫在孩子12岁的时候便离婚了,两人先签定离婚协议,同室分居,池莉没有坚持让孩子的父亲离开家门。
池莉将她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写作成书
池莉为了给女儿营造完整的家,忍耐着破碎的婚姻,与丈夫在孩子面前粉饰太平,就这样,熬了三年。
在女儿中考完,被外校录取后,池莉打算告诉女儿关于离婚的事。
没想到女儿却说,她早就知道了。她在“上初中不久,无意间在书柜里看到了你们的(离婚)协议书。”
当妈的池莉顿时面红耳赤,她为两个大人在孩子面前装聪明感到羞愧,也为孩子如此沉得住气感到震惊。
池莉女儿是如此看待父母离婚的——
“妈妈,离婚是你们两个自己的私事,我不会干涉。照我看,你们也是不合适,离了好。如果早离也许会更好。你要知道你和他在一起总是别扭和焦躁的,总在刻意压制脾气,可能你自己还不觉得,但是事实上很明显。再说,家里事情都是你做,你是太累了。还是分开好,分开以后你的脾气自然就好多了……当然,父亲还是我的父亲,将来我会孝敬他的……”
现如今的池莉女儿,后来考入英国著名的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敢于梦想敢于追求美好生活,且品学兼优的好女孩。她丝毫没有受到父母离婚的影响。
很多人都偏执认为:为了孩子的学业成长,应努力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其实父母相不相爱,孩子最知道。回看《
杨幂离婚|最伤孩子的,其实不是父母最后的分开
》
有时候,单亲不一定会伤到孩子,不幸福的家庭才是伤到孩子的根本。
有关: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无关:小孩的父母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
还记得曾经北京高考文科状元说的“大实话”么?
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不得不承认,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一些人远远甩在身后。
而父母的不努力,不上进,可能就会让孩子被别人远远甩在身后,不止一条街。
但是,孩子的成绩却与是否搬入条件较好的小区无关。
搬到好小区,甚至学区房就能让孩子成绩更好?有这样想法的家长醒一醒吧,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表面现象。
这就好比,换了好鞋不会跳得更高,是一样的道理。
有关:家中藏书多
无关: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
家中藏书多就可以让孩子成绩变好?
你可能会说“有点扯吧!” 其实细想,发现很有道理。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爱读书的人,家里有很多藏书,就算你没有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你每天手不释卷的样子,也会被小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他们会认为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他们认字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读书,成绩也不会让你担心。
扎克伯格给宝宝看《量子力学绘本》,虽然是摆拍但说明小扎夫妇对孩子读书的重视
如果你平日里就爱玩手机打游戏搓麻将,家里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两口子讨论的都是哪个剧好看,哪个游戏好玩,谁的牌技好。
就算你每天晚饭后坚持给孩子读上一小时的书,小孩子对书的兴趣也不会比对手机,游戏,麻将大。孩子不爱看书,成绩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之前听过一句话:
“小学成绩具有强烈的欺骗性,没有海量阅读支撑,只会饿死天赋,6-12岁阶段,是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那这个孩子的天赋就会被“饿死”,更别提成绩了。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远比“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再回看美国ECLS 的研究结果,你会发现,无论是父母学历,经济社会地位,家中藏书多少还是母亲的生育年龄,这些正相关因素都是父母本身的特点,即“父母本身是怎样的人”。
而保持家庭完整,搬到更好的小区,费心为孩子读书,这些不相关因素则都是父母的行为,即“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
所以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这个结论的意义看似简单,但寓意深刻。
它提醒我们做父母的——
与其为了孩子而隐忍不幸福的婚姻,不妨解脱自己也解脱孩子;
与其为孩子的成绩殚精竭虑,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身上倾注了过多心血,而放弃了自我成长和追求;
与其逼孩子看书、监督写作业,不妨先逼自己一把,以身作则制定自己的学习进修计划,用好氛围带动孩子。
记住,还是那句老话,育儿先育己,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父母身上的品质最能影响小孩。要不然,你付出再多,可能99%都是无用的。
大家都在搜
广告
横版手游
广告
广告
推荐阅读
戏中是母子 现实却是夫妻! 更有双胞胎儿子取名“一模一样”
页面由第三方提供
这几个教育孩子的方法, 会让你的孩子更成功, 家长可以学习一下
诗涵育儿小站 01-15 15:54
欢乐时刻: 阿衰“睡前故事”写观后感? 金老师: 这是作业不要怠慢
唯1的执著 01-15 18:30
评论
热门 最新
+1
lcyantx
01-29 12:11
和家长的素质百分百有关
+1
北京用户02xxxx233
01-29 13:10
小编写这样的文章不怕挨骂吗?
+1
lj
01-29 11:41
[鼓掌][鼓掌][鼓掌]说得好
+1
小强Dick
01-29 16:07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远比“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1
灯火阑珊
01-29 16:57
有钱人家的孩子比较容易考上985这是事实。
查看全部条回复
+1
岁月无声
01-29 14:55
别动不动就拿美国比,国情不同,成长也不一样,孩子长大随性,跟父母和环境脱不了干系。
查看全部条回复
+1
121
01-29 16:04
算了吧,我身边三四个单亲的同学性格都有缺陷,都跟偏激或者懦弱!成绩可能很好,但社会融入度不是很高!而且还有几个成绩也不好,还老惹事!
+1
陌薇
01-29 15:16
放屁
+1
網名不好丶人品好
01-29 18:17
扯淡,学习好就是遗传加努力,遗传不好啥也救不了
+1
花仔
01-29 13:18
谁不想自己儿女有出息呢?小编你告诉我
查看全部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