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薰嗣同性的恋爱关系的公式书争议
Gogtanni 2021-04-29
《偏执狂》是公式书及渚薰与真嗣的恋爱感情认证

前言:本贴旨在澄清《庵野秀明 偏执狂 EVANGELION》一书非官方公式书的误解,以及论证渚薰与真嗣之间是否存在恋爱情感。事先声明,渚薰与真嗣之间有恋爱情感≠EVA是基片,EVA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及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科幻动画。

对于前段时间的风波,我们本意是不想参与,奈何误解越传越大,无奈只好重新开贴。

本贴分为四个部分:

一、关于公式书《庵野秀明 パラノ・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的争议

二、官方出版物是否存在高低之分?

三、关于1996年《JUNE》杂志×庵野秀明访谈

四、为什么EvaGeeks 论坛不可视作权威?


  1. 关于公式书《庵野秀明 パラノ・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的争议

(书名《庵野秀明 偏执狂·evangelion》,以下略称《偏执狂》。《庵野秀明 スキゾ・エヴァンゲリオン》略称《精神分裂者》。)

本书主要收录了庵野的长篇采访,里面关于渚薰的内容完整描述如下:

“渚薰:由seele直接送来的eva第五号驾驶员。对真嗣来说是第一次敞开心扉的好友,也是|同|性|的恋爱对象。可是他的真身是使徒,似乎要与nerv地下安置的使徒亚当融合引发第三次冲击。真嗣苦恼的结果,用初号机杀死了最爱的友人。”

(注:图片内容来自本书第一部分每四章结尾的专栏介绍。二、三、四章的专栏分别是:“门外汉时代的庵野秀明(1)、(2)”“从风之谷到娜蒂娅”和“eva主要角色介绍”,图片内容来自于第四章的专栏:“eva主要角色介绍”里。



(一、)下面进入正题:

1.质疑点一:《偏执狂》不是公式书?

1.1证据一:“公式”这个词的含义:

【公式】こうしき

(1)正式

▲ 〜訪問する/进行┏正式〔国事〕访问.

▲ まだ〜に発表されていない/尚未正式发表.

▲ 〜の見解/官方的见解;官方意见;官方〔政府〕发表.

▲ 非〜の会談/非正式会谈.

▲ 〜行事/官方仪式;官方活动.

▲ 〜サイト/正式网页.

▲ 〜承認/正式承认

(2)〈数〉公式

▲ 〜で表す/用公式表示.

▲ 〜を暗記する/背诵公式.

(据小学館中日・日中辞典)

所以,公式可翻译为正式、官方,即,公式ブック=官方书籍,官方出版的书籍都是公式ブック。

“公式书”是“官方书籍(公式ブック)”的一种常用但不规范的通称,为方便阅读,本文仍沿用“公式书”一词。

(关于公式书的详细分类见第二部分)

1.2证据二:《偏执狂》的版权页如下:

1997年:出版:太田出版社;版权所有:GAINAX版权;所属项目:Project Eva。

可以肯定,《偏执狂》是毫无疑问的公式书。


(本书初版时间为1997年,2014年推出电子化。)

(附:有人问,这本书不是K社和G社出版的,所以不算公式书?但是,K社和G社是动画公司,本就没有权限出版书籍,所有EVA相关书籍都是和出版社合作。所以,不可以说不是K社和G社出版就不是公式书。)

质疑点一结束,结论:《偏执狂》是官方授权出版书籍,是无可争议的公式书。


2.质疑点二:庵野秀明只看了本书访谈内容?人物介绍是编辑竹熊的禾厶货?

(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长,恳请耐心观看)

这个质疑来源于上图的论坛用户,他认为:“本书关于人际关系并非来自官方,而是由书的编辑竹熊写的。并且从竹熊那里得到了确认。”(发布时间:13年6月2日)

需要注意的是,这名用户是【论坛的网友】,并【非官方译者】,所以他的话仅代表他自己的看法。并且这段内容完全是此用户的【推测】,没有拿出证据。

(此论坛不是官方论坛,是由爱好者搭建的社群网站。此论谈的更多信息,会在后面的部分讲到。)


2.1证据一:

竹熊的推特片段一:

我们首先需要整理一下竹熊推特的内容。

前面帖子日语翻译转述不准确,所以这里完整地贴上竹熊推特内容翻译:

(时间:2014年10月28日)

①10月27日的庵野·冰川《精神分裂症》对谈,有些内容把《精神分裂症》《偏执狂》中采访部分竹熊和大泉的发言都当做是经庵野之笔,但其实全部都是普通的采访形式,由竹熊和大泉进行整理。

②刚才联络了冰川龙介先生和兴奋新闻撰稿人青柳先生,确认了我会做出订正。真是的,像是将庵野先生的发言细微差别的扩大解释且传开了。《精神分裂症》《偏执狂》是竹熊和大泉实成对庵野秀明进行了采访,【注意日语这里是顿号结尾,说明一句话没有结束,这里是推文字数限制断开的】

③竹熊和大泉归纳的文章让庵野先生红字加笔修正后出的书,不过提问部分不是庵野先生的写作。今天晚上报道应该会修正的。太田出版社的《精神分裂症》请多关照!

④哇!好快。就在刚才庵野和冰川的访谈报道中,有误解的部分已经被订正了。网络真快呢。(附上新闻链接)

可以看到:竹熊这条推文是为了澄清一个误会,那么这个误会是什么呢?

出自下面这个页面:


翻译如下:

“(庵野)当时的心境在太田出版社的《偏执狂》《精神分裂者》中赤裸裸的记述了,请大家去参考那个。顺便一提,《偏执狂》《精神分裂者》的访谈部分,虽然是提问的形式,实际上是庵野自己写的。也就是说,【是庵野先生的自问自答】。

后记|当前报道刊登后,《偏执狂》《精神分裂者》由笔者竹熊一个人,用通常的访谈形式:采访者竹熊和大泉提问的形式,将文章内容集合后委托订正过的消息追记在此处。”

好了,看到这里就明白了,竹熊推特上所谓的误会是指:10月28日这篇新闻稿中的“庵野自问自答”是错误的,采访部分竹熊和大泉的发言不是庵野之笔。

但是竹熊的推特内容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首先,这里有专有名词需要解释:

加筆修正(かひつしゅうせい):

かひつ【加筆】 文字加工,修改;[添削]删改(文章). 

▲ 原稿に〜する/修改〔加工〕原稿. 

▲ 旧稿に〜のうえ出版する/旧稿修改之后出版.

しゅうせい【修正】 [誤りを直す]修正;[手直し]改正;[字句を]订正,修改 

▲ 予算案を〜する/修正预算草案. 

▲ この法律は〜を要する/这项法律fǎlǜ需要修改. 

▲ 〜液/涂改液. ▲ 〜予算/修正预算.

加筆修正即指的是“(文章)修改订正”,其中包括增删、加工。(据小学館中日・日中辞典,后面我们还会进一步提到)

其次,原贴对于这段翻译有个相当大的错误误导读者。

(下图为原贴网友翻译)


由推文②是顿号结尾,所以推文②③是由于推特字数限制把一句完整的话断开了,所以我们这里再把竹熊推文②③连起来:

“《精神分裂症》《偏执狂》是竹熊和大泉实成对庵野秀明进行了采访,竹熊和大泉归纳的【文章】让庵野先生红字加笔修正后出版的书,不过提问部分不是庵野先生的写作。”

看到了吗?这句话的主语是《精神分裂症》《偏执狂》这两本书,而不是【采访】。而原翻译混淆了【采访】和【文章】两个词,并且【替换了句子的主语】就得到庵野只修正了采访部分的歧义。

庵野修订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狂》这【两本书】,自然就包括了访谈部分和其他部分,即,整本书的内容。只订正访谈部分不是事实。

证据一结束,总结一下:

竹熊的推文告诉我们:《偏执狂》是庵野在【书】的基础上订正加工的。所以没有理由不看人物介绍的内容。

关于庵野修订的是整本书的内容,在接下来的证据二、三中会更充分地证明。


2.2证据二:竹熊推文第二部分:

翻译如下:

(时间2014年10月29日)

①关于昨天“《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中连采访问题都是庵野自己编”这个“误会”在网络上流传一事*,庵野秀明发来邮|件道歉,这里向大家转达一下。庵野本来想传达的意思,就是指他在【校样】上做了大量修改补充,但可能是没表达到位,导致大家产生了误会。

(*指对谈负责人那边28号在网上发的新闻稿里含这句话提的这个错误信息)

②一般的采访流程,是由采访者把新闻稿以外的部分,即问题和回答总结归纳成文,由受采访者确认,视具体情况在上面补充自己的发言。《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也是照这个流程进行的。

③庵野先生是那种对自己采访中发言做相当多补充的受采访者。若受采访者对自己的发言做了大幅度的订正,那可能会为了保持问题和回答的一致性,修改采访者提出的问题。即使是这种情况,也会由采访者确认后,再定下最后的原稿。

④《精神分裂症 》和《偏执狂》,也确实是照这个流程进行的。庵野在邮|件里说,《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是最能反映自己TV系列到旧剧场版心情的两本书。身为采访者,我感到十分荣幸。对于要向新一阶段迈出步伐的庵野,我也会一直为他声援。

整理一下,这段推文其实是依旧是澄清先前所说的误会:“庵野秀明自问自答”。之所以造成这种误会,是因为庵野在【加笔修正】的过程中把一部分记者提问修改了。

好了,这段推文依旧给我们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信息:

【校样】二字。

日语“ゲラ”的中文是校样:

ゲラ〈印〉(1)〔活字箱〕长方形活字盘(2)〔校正刷〕校样

▲ 棒組みの〜/长条校样.

▲ 〜を校正する/校对校样.

▲ 赤字〜/红样.

▲ 初校〔再校〕〜/初校〔二校〕校样.

(据小学館中日・日中辞典)

关于【校样】这是一个出版界术语,下面是来自日文网站的解释:

「ゲラ刷り」は「校正(誤字脱字のチェックなど)」を行うための「校正刷り」のことです。

ワードなどで書かれた「原稿」を、イラストやデザイン、ページ番号等が入っている「本番のレイアウト」に流し込んだものになります。

翻译:“校样印刷是:为了校正(检查错字漏字等)进行的校正印刷。

将写上的文字的原稿文字加入插图或设计,页码等,制作出来的是“完整的排版”。”

可以看出:【校样】已经是包装好了全部最终要出版的书籍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解释【校样】这个概念,我们找到了一位业内人士今年写的专门文章作为参考。

这名编辑的资料如下:

岡田勘一[編集者·ライター]

編集者·ライター/有限会社マイストリート所属 小説の企画·編集 アニメ関連のブックレット·パッケージ制作 各種インタビュー執筆 ライトノベルガイドブック、アニメガイドブック制作 その他、いろいろ編集してます。

编辑·作家/供职于Crowd Gate有限公司

小说的策划和编辑;制作与动画有关的小册子和包装;撰写各种访谈;制作轻小说指南和动画指南;编辑各种各样其他的东西。

(注:Crowd Gate有限公司是FGO、罗德岛战记、涂鸦大乱斗、Idolish7等著名游戏的数字内容制作公司)

可以肯定,这名编辑是ACGN领域非常专业的编辑。

以下是他关于书籍出版的文章《「ゲラ」って何?知っておきたい出版用語【改めて出版業界の知識を学ぶ】》

(“校样”是什么?你需要知道的出版用语【重新学出版行业的知识】)

这里有一些出版业的术语,你在与编辑交流时要先掌握。

基本上,该解释是基于假设该书是一部小说或其他书面作品。

目录

■手稿

■朱字/赤字

■DTP

■标页码、版面边缘、扉页、标题、版权页

■校样

■校对·校阅

■删除空白

■附录

■交稿·责任校对完毕·校完末校

■总结

其中,我们摘录校样及校样前后各一个环节翻译如下,来看看庵野秀明需要在本书中完成什么工作。

■版权页

原则上,版权页是书的最后一页。书上有标题、作者姓名、出版日期、出版商、发行地、印刷商、装订商、发行码等。

实际的发售日和发行日不同的理由请参照这里。

加印后,在出版年月日的下方会追加加印的出版日。

版权页之后进入的广告页面叫做“本公司广告”。

如果页数有剩余的话,可以像这样介绍本公司的书籍。

■校样

校样是指校样=校样纸。现在纸张和数据的界限比较模糊,以PDF形式收到的东西也统称为校样。

“校样”这个词指的是在活版印刷时代用来放置成品版的木箱。以前把大量的文字图章(铅字)组合起来做成印刷的活版的基础,然后试印、进行校对。这个现在全部用DTP能进行。

校样的语源是“galley”,意思是大帆船。 这可能是因为木箱看起来像大帆船。

在英语中,校对印刷是「galley proof」,proof是“证明、证据”的意思。

现在活版印刷已被废除,在日本留下了“校样”一词,在英语中留下了“证明(proof)”一词。

顺便说一下,关西地区的“校样”是指“爱笑的人”。

■校对·校阅

校对是指指出文本和风格中的错误的过程。 它检查汉字、用法和字符统一方面的错误。

校阅检查事项与内容更相关。 它检查稿件内容中的不一致之处,如描述的不一致和事实性错误。 如果制作预算不多,委托校阅的费用可能很高,所以编辑也可以承担校阅的责任。

校阅需要检查的范围很广,比如确认文本中所写内容的真实性,指出作者所写内容的矛盾之处,以及根据社会形势,文本是否合适。 这是一个像工匠一样的工作,不仅需要仔细检查文本的能力,还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由上可见:

1.当庵野秀明收到样刊,已经可以看到全书的版权页,也就是《偏执狂》中“庵野秀明著 竹熊健太郎编”这个部分。但是他对此并没有做出修改,说明庵野秀明本人认同本书为“庵野秀明著 竹熊健太郎编”。

2.校样是已经完成排版、试印,便于编辑进行校对的全书,【不存在取出全书中某个部分出来试印的情况(光是页码就能把人弄疯了)】。校样印刷完成后,供专业人士进行校对和校阅。

3.校对、校阅环节中,需要检查的内容包括:

(1)汉字、用法和字符错误;

(2)描述不一致、事实性错误;

(3)确认文本真实性;

(4)指出作者内容的矛盾性;

(5)内容是否适应社会形势。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校阅通常需要委托给更专业的人士,一般不由编辑负责(文中指出,也有编辑承担此任务的情况存在,也就是说这是极少数的情况),如果作者没有意愿,更不需要作者参与此环节。

但是,庵野秀明作为作者,却承担了此项工作。这可以充分说明,庵野秀明非常重视这本书,并且以他“偏执狂”的性格、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他“大量的红笔修改订正”,以上的内容他一定巨细无遗地检查并修改订正过了。(如果对他的工作态度和性格还有疑问,我们就丧失了讨论的基础)

而且可以看出,由于庵野秀明先生在样刊上作出了大量的修改,导致流程不得不重新进入DTP环节,所以竹熊先生才会说得到了最终的原稿(也就是作者应该提供给编辑的内容),整个流程被返工到了最初的环节。

不过,我们不能断定庵野一个人完全接手了这项工作。一般而言,除了庵野之外的编辑(即竹熊健太郎)和校阅者也会向他指出“描述的事实性错误、所写内容的不一致之处、以及文本是否适合社会形势”。也就是说,在包括庵野在内的三方都校对、校阅过了“渚薰是真嗣的|同|性|的|恋爱对象”这句话,并且达成统一意见,认为这句话“真实、一致,且能适合社会形势”。

证据二结束,总结一下。

庵野是在【完整的排版】的校样上加笔订正了书的内容,没有理由单独不看人物介绍的专栏。他可是连记者提问都会去修改的人,却保留了人物专栏里“恋爱”部分,足以说明他对此并无异议。

当然,如果有人认为,这本书就是如此的特殊,作者、编辑、校阅者三方都不负责任,庵野秀明被人控制了,竹熊健太郎自作主张,校阅者也被竹熊健太郎搞定了,竹熊的所作所为就为了在这本书里夹带禾厶货,那么我们也无话可说了。

此时,上面提到的论坛网友也看到了竹熊的推文,并转述了一遍(时间:2014年10月29日)

“竹熊健太郎在推特上否认了庵野被报道的关于《偏执狂》《精神分裂症》的言论是真实的。他表示,庵野的言论被误报或误解,庵野已经给他发了邮|件,为造成的误解道歉。”

这个论坛网友的转述时间和竹熊推文是同一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对庵野言论的误解就是指:“记者提问部分不应该被当作庵野的写作”。而并不是所谓的“人物介绍是竹熊写的不是官方信息”。

而且发现问题没有?距离这个网友发布“人物介绍非官方”(13年6月2日)时间相差一年多。两条内容又来自不同的帖子主题。而在2014年10月28号之前,竹熊推特并没有去澄清什么东西,那么这位网友的结论是从哪里来的呢?

另外,原帖把13年的发布的内容放在下面,造成时间关系上的混乱,然后把两段内容拼接在一起,试图让人误解是:“竹熊承认了人物关系是非官方消息。”

有很大的【移花接木】的嫌疑。



2.3证据三:来自K社官网,庵野秀明的简历页面:


两本书都署名了【庵野著、括号某某编】。


这说明了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案例一:

这本书是:【著(他脚本家と共同)】

也就是说:这本书是有他人参与共同著作。


案例二:

原帖网友提出的孤掌难鸣也在简历之列,但是由上图可得他只参与了对谈。

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

简历是非常准确的著述表述,会清楚标注庵野参与了书籍的哪部分工作。

《偏执狂》、《精神分裂》在这里的标识为“著”。

但是从其他的书可以看出来:如果有别人参与共同著作会标识为:【著(他脚本家と共同)】。

如果只参与了采访与对谈的话,简历上应该写【インタビュー】【対談】

那么如果《偏执狂》庵野只负责了采访内容,不订正其他部分,那这本书应该是写:【書籍『庵野秀明 スキゾ 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インタビュー(編:竹熊健太郎)】

如果竹熊参与了写作,那么这本书应该是:【書籍『庵野秀明 スキゾ 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著(竹熊健太郎と共同)】

这又是一个庵野参与了全书订正的证据。

我们再来一个更具体的案例

庵野官网履历,在2015年和2017年这两栏,涉及到了同一篇访谈《日本アニメのこれからとカラー(日本动画的未来与khara)》

我们对比一下这两栏的信息:

2015——杂志《AERA》2015年8月31日专访

2017——小册子《热风》2017年2月号专访(《AERA》2015年8月31日号,根据khara公司十周年纪念册,在刊登版本的基础上进行【再构成】和【加笔修正】)

这里我们再次提到【加筆修正】这个词。根据上面的资料,2015年庵野接受了一篇专访登在《AERA》杂志上,到17年这篇专访再登载在《热风》的时候,他进行了重新组织和修改订正。《热风》是一本登载很多文章的册子,不仅庵野一个。而庵野确实只订正了对自己专访的那篇文章。

也就是说,如果庵野只是接受采访并订正自己采访的部分,庵野会照实地以“ インタビュー·加筆修正”的方式写在自己的履历上。但是,《偏执狂》庵野用的不是 “インタビュー·加筆修正”,而是 “著”。这是一个有力的说明,证实他不只是订正了自己采访的部分,而是全部订正过了。

证据三结束,总结:

可以肯定,庵野的简历是非常准确详细的,可见庵野的确参与了整本书的订正工作,而不仅仅是采访,否则不会在上面署名为【著】。


2.4证据四:本书的日亚网站——作者页面,同样写明了庵野秀明著、竹熊健太郎编辑:

我们来分辨一下著者和编辑者:

【著者】ちょ‐しゃ:

書物を書き著した人。著作者。

“写书的人,作者。”

【編集】編集へん‐しゅう:

[名](スル)一定の方針に従って資料を整理し、新聞・雑誌・書物などにまとめること。また、撮影済みの映像を映画などにまとめること。また、その仕事。「週刊誌を―する」「動画を―する」

“根据一定的方针整理资料,并将整理好的资料放在报纸、杂志、书籍中。另外,将摄影图像放在电影中也是编辑的工作。“

可以看出,编辑的工作主要是整理资料,并且编辑是要服从一定的方针的。作者就是写书的人。

(注:关于日本书籍出版不同职位的职能区别,以及职责的高低,请参考网站,这里就不翻译了:

日本出版业对于不同的职能的职责有非常详实的界定,简单来说:

【監修】和【著者】的责任>【編集】和【ライター(writer)】的责任

当一本书同时出现【著者】和【編集】时,【著者】是书籍最大的负责人,他对书里面的内容有最终解释权。

最后,编者的确有权利对文章加入自己的注解,也有权力对作者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但是这些都是要【服从工作流程】,【取得作者同意】,并通过一次次【精细到标点符号的校正检阅】的。编辑没有一个人独断的权利,随意说一位编辑在书里面加了禾厶货是对别人工作的大不尊重。

证据四完毕。

我们现在可以回答本节开头的质疑了:

庵野秀明只看了本书访谈内容?

当然不是。

人物介绍是编辑竹熊的禾厶货?

当然不是。

第一部分完:

结论:“渚薰是真嗣的同性的恋爱对象”,是出自由总导演庵野秀明亲自红字加笔订正,大量修改增删后并署名为【著】的作品,并评价“那时所有心境都在上面了,请参考”的官方公式书。



二、官方出版物是否存在高低之分?

众所周知,有GAINAX和khara版权标志的授权出版物繁多,这些书之间是否存在高低之分呢?

1.为什么不提倡eva论坛的分类方法?

①首先,是否存在高锤低、新锤旧?

客观上,凡是在版权页上含有khara、GAINAX版权标志的出版物,都是平级的,从未提过有更权威的出版物。因此,高锤低不科学也不符合官方的态度。

②那么是否可以新锤旧?

所谓年代出版越靠后越可靠的认证,只能用于同一本书的前后再版与订正。在不同书籍、不同创作主体之间比较出版时间来证明谁更高并无意义。

③关于高锤低、新锤旧的分辨方式,量化标准过于复杂且不清晰,特别是涉及到“早点高级别材料”与“近年低级别材料”。

④可能存在自相矛盾的部分:比如早期出的2级资料和之后出的3级资料如何分辩是补丁还是错误资料。

⑤越是复杂的分类和辨认方式,反而使得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因此,并不提倡外国论坛的分类方法。

2.那么有没有办法分辨官方出版物中提供的内容的权威性?

这里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分类方式:

①首先是:eva剧组中的职位高低和对剧情把控的权限进行判断,这种判断方式不以书为标准,而以人为标准,因为同一本书可能有不同分工的工作人员的发言。

②一部动画之中越是靠近剧组核心的制作人员(也就是主创团队),他们的发言应当视作更有权威;剩下的普通工作人员基本没有权限干扰剧情。

例如:庵野作为总导演,拥有着剧情的决定权,而虽然是写剧情脚本的萨川就要低于庵野。在讨论eva剧情解析的有效度时,一定要看他参与了动画制作的哪一部分,对角色和剧情参与了哪部分工作,以及工作的权限。

所以对eva的解释,庵野是最高位的。其次是除庵野的主创团队,核心主创团队是能直接影响人设和剧情走向的。再往下分类,K社或G社内部普通工作人员权限远小于主创团队,所以基本对剧情构成没有什么影响。

即:庵野>核心团队>>>>>>>普通工作人员

我们来举个例子,声优算是个人理解,还是官方发言呢?

声优,显然属于剧组工作人员,但是EVA的声优在录制过程中,其实并没有看过完整的台本与分镜,所以对整个剧情的理解其实是盲人摸象的状态下进行的。尤其是“终”的舞台见面会,各个声优似乎都处在一种很懵的状态。但是由于声优是离角色心情最近的人,所以他们的意见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直接等于官方的态度。

3.其次是:需要分辨清楚原作、原作资料集以及官方衍生物。

【原作】:当然指eva本篇的内容即:旧TV版,旧剧场版死与新生和eoe,以及新剧场版。

【原作资料集】:这部分包括了编年史,原画集、记录集、导演和主创的访谈等等。eva所有官方授权出版的原作资料集可以作为对原作理解的补充资料。这类资料在地位上都是同等级的出版物,当内容出现矛盾时应该采用上面提到分级的方式,越是制作核心人员,发言越有力度。

【官方衍生物】指:所有的官方出品的衍生漫画、游戏、小说等,这部分出版物有些自己独立的剧本,是独立于原作的单独的故事,这部分作品所有的内容和原作互不干扰,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

(但是有特殊的情况。①例如eva漫画版是贞本义行画的。它和本篇的故事应该视作是互不干扰的,但是由于作者本人是eva核心成员,所以其中有一些剧情或设定可能和本篇有一定联系,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除非作者亲自确认,这些都是推断。

②EVA2这个游戏,由于是庵野秀明亲自担任总监修,剧情走向偏向原作,并且涉及了原tv版一些设定废稿的内容,所以部分剧情有一定的参考性,但也不可和原作相互混淆。

③在官方衍生物中,还是可以按照上面的核心成员对剧情影响的方法,越核心可参考性越高,所以即使同为官方衍生物:eva2>>>>>>>钢铁女友育成计划等游戏)

下面是一些衍生物的制作信息:


(注:钢铁女友鹤卷只参与了原画,其他部分均未参与制作,剧情脚本和导演桥本立郎同一人)

4.归纳一下分辨官方出版物中提供的内容的权威性的方法:

①看版权页。K社或者旧时期G社授权的,且版权页标注属于project EVA的,都是EVA官方出版物,其中EVA官方授权的书都属于公式书。(有些网友提到了《风之谷》《巨神兵现身东京》等作品,它们虽然是庵野秀明参与的作品,但是不属于project EVA,所以当然不是EVA官方。)

②这类出版物中,涉及到原作剧情解析或角色内容的部分,越是制作核心人员,越有力度。庵野由于是总导演,他的权威是最高的。

③只有在内容冲突有矛盾的情况下,才有必要使用高低判断。

④官方授权衍生作品因为和原作不属于同一个剧本,应该按独立的故事去理解,不在本贴的讨论范围内。

关于原作资料集还需要补充:

首先这类书籍可以作为对原作理解的补充资料,但是上面分别书籍内容的权威性的方法,只有在内容有矛盾时才有必要用以区分。例如,EVA的编年史(即:THE ESSENTIAL EVANGELION CHRONICLE)人物关系表,都是用的比较概括简练的词汇。比如:好意,这个词约等于中文的好感,可能是友情,也可能是爱,或者是别的任何带有好感的感情。“同性的恋爱对象”是一种更具体的感情叙述,所以编年史中的”好意”和偏执狂中的”同性的恋爱对象”是不冲突的。

(此外,要说明EVA不是庵野一个人的EVA,故事剧情是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商议合作的结果。庵野拥有的是最高的剧情决定权。)

5.我们来举例子细节分析一下出版的书。

①例如:《THE ESSENTIAL EVANGELION CHRONICLE》这本编年史。

 图一是eva store的出版信息:

·発行:ウィーヴ/テレビ東京(发行:我们·东京电视台)

・発売元:ヴィレッジブックス(发行商:乡村出版社)

・発売日:2007/11/26

书籍分类:杂志

整理一下本页涉及到的关键信息:

监修:GAINAX·Khara

编辑人:クロス中山慶子

旧版编辑协力:妄想漫画有限公司

旧版执笔:TRAP(西川紗矢,遠藤智子)

出现名字这几位是谁呢?クロス中山慶子的信息可以在网上搜到,是出版社的专业编辑。

执笔的西川紗矢,遠藤智子两位无法搜到信息,由于名字紧邻的是妄想漫画有限公司的内容,所以推测这两位是公司的工作人员。(这部分不太确定,但一定不是EVA制作组的核心成员)

这几个人都不属于对EVA原作剧情有解释权威的人。

但是由于这本书有K、G社的授权,所以是无可争议的公式书。

另外:THE ESSENTIAL EVANGELION CHRONICLE这本书并没有出现在庵野的履历表中,书籍版权页也没有出现庵野,可以推测庵野没有参与制作本书,如果内容有矛盾,应该以庵野为准。

我们可以再次下结论:关于EVA的原作资料集,K和G社是需要出版社和别的公司合作制作内容的,有时候执笔或编辑的不一定是官方人员,但是只要有授权,就可以作为公式书看待。

②再看颇受争议的《ALL ABOUT 渚カヲル》

图一书籍信息:原作:K社,G社 

图二是版权授权页,有G社和K社的授权。

由此可得,《ALL ABOUT 渚カヲル》自然也是公式书。

那么,该如何看待本书有粉丝来信和非官方文章刊登内容?

先看看本书成分分析: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收录了渚薰在动画中出场的剧情画面和角色介绍,顺序是:序→角色介绍→NGE→EOE。

第二部分:主要收录了渚薰在漫画版中出场的全部内容和漫画作者贞本义行的采访。

第三部分:粉丝来信

第四部分:收录了一些渚薰的官方原画

由上面可见,本书只有第三部分是粉丝来信。第一部分的内容很纯粹,以图文混排的模式收纳了渚薰的出场画面,文字内容属于正文部分,都没有署名。而第二部分在漫画原作刊载中间穿插着一些作者的分析文章,例如渚薰的精神分析,和第一部分相比,这部分文章都有非常清楚的署名。这部分署名文章应该如何看待呢?应该视为该作者在官方授权下的个人言论。此处言论依旧适用于是否核心这个标准判断,而官方授权下的个人(非主创)解读不视为官方言论,比如以前的场刊和官杂都有登载读者信的情况。而第一部分的文字内容,因为未署名且属于正文部分,所以应该视作官方对渚薰出场的解读。

③对比结果,《THE ESSENTIAL EVANGELION CHRONICLE》是官方授权出版的杂志。

《ALL ABOUT 渚カヲル》是官方授权出版的书籍,并标注了原作为K社、G社。

这两本书是属于同级别的官方出版物,并且都涉及到对原作剧情的理解和解析。

把《ALL ABOUT 渚カヲル》开除官方籍是不正确的。

为什么一直要强调授权,授权,授权。

因为授权意味着允许,意味着K社或G社对于内容是认可的。

因为K社和G社是动画公司,所以需要出版书籍必定会和出版社合作,所以需要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如果仅仅按照编者或者执笔来判断,那么甚至连《THE ESSENTIAL EVANGELION CHRONICLE》也不能算作公式书。

(再次强调,防止有人混淆,上面这段话仅适用于【官方授权】的【EVA原作的资料书】,官方授权的有【独立剧本的衍生物】其内容和动画本篇无关。)

6.我们看一下不同公式书中描述的真嗣和薰的关系:

①《ALL ABOUT 渚カヲル》中关于渚薰和真嗣关系的内容:

“谁能够想到再度的邂逅呢?

人类补完计划开始的瞬间,薰的姿态在眼前复活。

但是,那是真正的他吗——

‘你在那里吗?’

问题向虚空飘散。就像对失去了的恋人一般轻声低语。”

这部分文字出现在本书第一部分eoe章节的开头,根据上面的信息,这部分可以视作官方对eoe中再度出现的渚薰的剧情解析。

②再看一段eva 20周年的官方杂志:《EVANGELION Chronicle 20th Anniversary Edition 》

翻译薰有关的内容:“一点点前进着改变的他,亲手杀掉对自己抱有好意和理解的使徒渚薰后,再度闭锁了心灵。”

③死与新生的场刊Evangelion: Death & Rebirth Theatrical Book


真嗣对薰的印象:

“渚薰。第五适格者。温柔的少年。

第一次敞开心扉的对象。

但是,他的真实身份是使徒。人类的敌人。不属于人类的东西。

背叛。绝望。悔恨。愤怒。

驾驶着初号机,怀着复杂的情绪,杀掉了渚薰。

第一次被告诉喜欢的人。

第一次敞开心扉的人。

却亲手……”

第二部分完。

总结:官方出版的大量资料中都印证着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止一次提到了,薰对真嗣来说,是【第一次】敞开心扉的人,并且在薰死后心灵再度锁闭,可见薰在真嗣心中的地位。也不止一次提到了两人之间的羁绊可以用“恋”形容。



三、关于1996年《JUNE》杂志×庵野秀明访谈

首先对《JUNE》杂志的性质做个简单的介绍: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耽美专门刊物直到1978年才出现,它的名字就是《JUNE》。

JUNE是一个特殊词汇,专指诞生于70年代,倾向于唯美主义/教养主义(即耽美气息浓郁)的创作潮流,其重点主题是两个美少年之间的爱情,或成男与美少年之间的爱情(譬如JUNE的早期顶梁柱栗本薰就曾在《JUNE》杂志中论述过美少年适合的名字、个性、衣装等,将美少年商标化)。JUNE非常强调男性之间无法被外界破坏的精神羁绊,并且会赋予他们超越一切规则和秩序的强烈精神冲动。而这种美少年之间真挚无暇的、不受社会秩序浸染的爱,与灵魂之间无法剪断的强烈羁绊,其实就是少年爱。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少年爱作品的主流走向,与BG作品从牵手开始就可以直接梦想结婚的风格完全不同。在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描绘的是一种非功利式的、难以找到结果的、朦胧不安濒临破碎的,甚至不容于世稍纵即逝的爱情。受到这种创作氛围的影响,《JUNE》后期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是比较灰暗压抑且沉重的。且受到主人公年龄的限制,与后来出现的YAOI相比,少年爱类型的作品有着精神纽带大于肉体纽带的创作倾向,甚至有小部分作者会公开说自己描绘的是无性恋。

在JUNE之后,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耽美专属词汇,比如YAOI。YAOI于80年代后半期确立为一个门类。与诞生于70年代的少年爱、JUNE不同,YAOI最初用来指具有一定游戏性的同人二创,但后来,YAOI也被用来指一些更有性意味、包含性描写(没有少年爱那么清水)的男性×男性作品,攻受规则也是在这个发展阶段确立的。

在YAOI之后又出现了BL。现今描写男性间恋爱的女性向作品被人们统称为(广义)BL。但狭义的BL其实是指,90年之后出现在杂志封面上,并被商业出版社正式确立为商业门类的“Boys’ Love”。虽然狭义的BL是指商业出版的原创作品,但90年代的BL也继承了YAOI时代的很多规则,并且比JUNE时代的原创作品更多了一层娱乐性和商业性。

以上JUNE、少年爱与其他BL作品的分别,以及耽美词汇的发展与变迁,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庵野秀明访谈中的一些问题:

1.“JUNE”的味道超出了庵野的允许范围?

但并非如此。庵野口中“超出了自己允许范围”的,并非是指【缠绕着脚本的JUNE气息】,而是指【一张画了两人在河里游泳的画】。

当《JUNE》杂志的采访者问,这些让他们开心的、了不得的情节是如何产生的时候,庵野毫不避讳自己参与了这部分脚本的写作,且他的回应是“恩,那是怎么写出来的来着——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后面,当采访者再度提到“JUNE式的、超越友情的演出”,庵野也丝毫没有否认。注意,此时24集刚刚播出,一稿和二稿还未对外公布,这些东西都是幕后私密,只要庵野不说,没有人能想到原剧本。在这种时候,庵野不仅接受了《JUNE》的采访邀约,还带着兴奋之情,主动向喜欢这类元素的采访方揭露这些猛料,可见他并不讨厌这些少年爱的内容,更没有那种被人臆想出来的“你们这些记者不要往这方向写太多,让大家都说我写的就是真男同啊”的心态。

另外,在工作流程上庵野提到:“交谈之后让对方先构思,写成脚本,然后我再把脚本改得适合动画化。不过因为都是写完了才给我送来的,有时候之前商量的故事和情节和角色,在脚本写好时会发生变化。这种部分我也必须修改得前后一致。由我来做前后统一的工作,帮忙配合剧情。”

可以看出,在写脚本前庵野和萨川有过交流,如果搞少年爱不是庵野的意思的话,萨川是不会突然把这类偏小众的题材写进去的。再退一步说,即便萨川在写一稿时误解了庵野的意思,庵野本人并不希望故事里有明显的同性恋情,庵野也能在审核一稿时,立刻掐断这一狂野走向。但在庵野的修改指示下,萨川在一稿的基础上,又改出了包含接吻情节的二稿……莫非萨川是毫无职业素养,想和庵野作对,等着制作方把自己撤换然后落个不好的名声吗?

显然不是。另一个证据就是,当采访者调侃式地询问“当萨川先生快暴走时由庵野来阻止?”时,庵野明确回答说“不,并非如此。萨川先生写出来的气氛还留在脚本里。”这便表明了,萨川一稿和二稿的气氛是庵野有意保留的东西(他也的确保留了,终稿还是共浴牵手+告白)。拥有JUNE风味的剧本,就是庵野所希望的。

2.有吧友认为,庵野说“我大概是把我所知的那一类东西都加进去了”“自己身上的这方面特质只有这点程度了”“staff说我动画这个地方做得很奇怪”,是态度暧昧,在回避“少年爱”相关的话题。

但并非如此,这是一个有素养的创作者,在对方的褒扬下,采取的一种谦逊的说法,以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虽然已经尽力了,但没办法达到更好的效果。

庵野在回应“EVA中的家庭问题”、“两性创作能力差异”等问题时,也采取了同样的回应策略。

3.【针对提问“说到脸红的部分,是由于被人示好而感到高兴吗”,庵野答道“是这样没错,真嗣君在那里可没有产生肉欲”】可以用来证明两人之间没有萌生爱意吗?

不能。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就是“少年爱”领域的主流风格。肉欲对“少年爱”“JUNE”式情感来说,本身就不是必须的。JUNE式的浪漫关系,更推崇“美”“精神的羁绊”“心灵的悸动”,即使有“性冲动”,也得在“舞台搭建完成”“气氛足够唯美”的情况下产生。刻画少年爱是需要保留“少年感”的。在喜欢的人面前“因为高兴而脸红”就是“少年感”。如果“性”跑在“爱”的前面,两人刚见面,还未交换爱意,就立刻产生下流思想的话,大概率会让其主要受众回想起现实中的成熟色胚并感到讨厌。并且,根据80年代产生的“游戏规则”,这种生理上慢半拍的表现,反而更能吸引观众。

4.为何庵野要采取更健全的浴池戏?

为了不偏离少年爱的风格,跑向YAOI,让角色健康地交往,维持一个全年龄的底线,是很有意义的。更何况,实际展现出来的浴室内容,给了观众一种比游泳更JUNE的感觉。

5.庵野开玩笑式地提出了东治×真嗣?

并不存在,这是被捏造的谣言。事实上,东治×真嗣是佐藤裕纪(佐藤当时担任着gainax的宣传工作)引入的话题,且佐藤这句话是在调侃24集之前EVA同人市场的情况。而庵野也坦言,在薰登场之后,热门配对就变成薰嗣了。

6.还有一个关于庵野和新哥斯拉的,给大家看看,图中信息来自一位庵野的粉丝:


“新·哥斯拉发声可能上映的提问环节中,问庵野:“内阁组腐女子粉丝们也在增加,庵野先生是瞄准了她们吗?”的时候,到处都能听到女性们的呼喊,当庵野回答“矢口和志村瞄准了。”的时候,名古屋海湾城发出了今天最震耳欲聋的声音。”(矢口和志村是新哥斯拉男主和他的秘书,内阁组也是指他们)

第三部分结束。

总结:原帖把June的访谈截取单独的句子,再剪接拼合,把官方的资料往自己论点有利的方向去引导,造成断章取义,重要的官方资料倒成了论点的装饰品。

事实上June访谈里可以得知:庵野在一开始就明确需要一个【JUNE式】的少年,并且在最终的剧情中保留了原作的【JUNE】风味,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24话。

(题外话,其实那个年代的作品涉及同|性|love|元素的作品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CLAMP漫,美少女战士等等,那个年代的同性感情线很多偏向暧昧与朦胧美的,探讨角色的精神连接,薰和真嗣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们不会说涉及了这些元素就等于基片或百合篇,很多作品反而是流传至今的高口碑佳作。)


四、为什么EvaGeeks 论坛不可视作权威?

1.EvaGeeks 是什么?

这是进行EVA有关讨论、发布同人作品的地方的外网论坛,是个民间网页,没有官方授权。

EvaGeeks 一直以来便提倡自己是"关于EVA所有事情中最好的资料来源",特别对于使用英语的粉丝来说。

但是外网对于该论坛的质疑一直存在:

文章来自汤不热:

其中一位论坛使用者发表了她对论坛的封闭现象及并感到对论坛的蜂群思维感到忧心。她认为自己和许多的用户也不再想在论坛里进行任何的讨论。"虽然未必能完全形容为蜂群思维,但你总能感到(在某些问题上)他们能保持一定程度的默契(蜂群思维)。"

这位论坛使用者同时发现了,如果该资料违反了他们的"预先构建好的思维"(蜂群思维),即使是官方的资讯,他们都会表示某种程度上的抗拒。

"在讨论区你总是可以找到一些崆峒的及厌女的回复。基本上可以说EvaGeeks这个论坛上当讨论到配对(CP)或女性角色等问题时,总是会找到很多一般论坛使用者一些令人不快的言论。"

她以一位名为LILI的论坛使用者发表有关TV24话的初稿及二稿的讨论串為例子。

以下是EvaGeeks的用户对有关初稿及二稿翻译的回覆

好像我之前说过的,如果他们真的保留二稿"暗示真嗣对

薰硬了的话",我最多只可忍受至第10集。

这是对于EVA背后做了多少工作的一种很有趣的表达,我很高兴EVA没有按照初稿及二稿来走。EVA的故事性才是令它如此受欢迎的缘故,看起来痷野想包圍各方面的粉丝。把EVA写成一个同性恋者的爱情故事便是EVA又把一種动畫的陈词滥调寫到最极端的情况。我不认为这会使Eva成为一个这么历久不衰的故事。从一稿到二稿故事完全改变了,我不觉得讨论这些稿子会对TV版的角色理解有所帮助,不過很有趣。

(嗯...大家看吧)

我不会介意在这里重申一次"渚薰部分:A God am I",这里会再一次加强薰=耶稣的论点

"初稿二稿的消息为什么会令我们这么生气,是因为当观众在这个角色身上投放最多时间和感情(甚至把自己当成他)的時候,才发现他是个同喂性喂恋。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样的电视节目一定会走下坡。并且,真嗣自白自己在遇见薰之前"从未恋爱"的事会激怒香/丽的|粉|丝|群|的,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稿子直接说坠入爱河,缺乏了那种模糊的感觉,在TV版时真嗣最后到底是怎样以什么目光看待薰是留有争议性的、可以讨论的。真嗣和其他人的关系大多都含糊不清,但在初稿二稿却极为直接表示和薰的关系,并不符合真嗣的人物性格,亦令角色毫无讨论价值。我个人认为24集暗示了真嗣可能对身边的一切包括性向感到困惑,但并没有把真嗣对薰感到性吸引的事实塞到观众眼前(原文是喉咙里,不过眼前好理解一点)。如果庵野是身边的STAFF把这段关系过分描写的适,那庵野在24最后版本修正也是有可能的"(这里由于文章较长,没有放全截图)

"似乎有很多人以为初稿最符合创作者想要的设定,但以我自己作为例子,我必须说我讨厌自己的初稿,因为我未必能马上想出想要的内容。有的作家故意写出差别极大的稿子,从中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版本。虽然我不清楚庵野及STAFF的创作过程,但初稿只是初稿而已。"

"由于观众都喜欢从真嗣的视角看剧情,所以庵野安排这样一段剧情可能是为了恶心观众"

以上的例子可以证明汤不热文章的观点,如果该资料违反了用户他们的"某种偏好"(蜂群思维),即使是官方的资讯,他们都会表示某种程度上的抗拒。

他们第一反映就是官方(NGE)恶心、"庵野就是故意恶心观众",尝试否认这些资料"这些稿子的想法只是想法而已"、 "我的初稿也是我不要的想法"、"可能是庵野的员工过分夸大了庵野的想法,庵野对此已经修正了"、"我不觉得这些资料会对角色理解有所帮助"。

无可否认,在该讨论贴也有正常的回覆、讨论,而且讨区有过激的网友是很正常的情况。不过在EvaGeeks论坛里,这种过激用户出现在讨论贴似乎是特別普遍的情况,对过激想法有异议的用户反而是才是罕见的。

2.这个帖提到的名為Felipe的人是谁呢?

这位Felipe先生(推特发现他来自巴西,故会叫他巴西网友)根据他们提供的资料来源,我们可以发现他是来自论坛EvaGeeks的一名账号全名为FelipeFritschF的网友,同时也是EvaWiki 的渚薰内容在2019年最主要编辑者(这个账号的编辑的数量达到了28次,而他直至最近仍在编辑内容),他在论坛的注册时间为2014年9月12日。他发出第一个帖表示Eva改变了他对动漫的看法,他以前以为这些都是小孩子看的内容。由此、推断2014年9月同样为他入坑EVA的时间。


3.前面提到的EvaWiki 是什么?和维基百科是不同的吗?

EvaWiki直属EvaGeeks的论坛的一部分,

同样非官方授权的民间网页,跟一般的百科和维基运行模式不一样,编写内容的权力由论坛给予:

可能有人会误会这种需要授权才能编辑的模式会使EvaWiki 更可信,但不要忘记在我们已探讨过的EvaGeeks论坛是封闭的、并且不可违反用户長久以来的达成一致的想法。更不用说有时候你在阅读EvaWiki时发现某些文章的资料来源竟然是来自论坛里讨论帖。

以下是EvaWiki页面中有关此用户对渚薰、渚薰及真嗣之间关系的修改历史一些截图。

他也尝试在维基百科有关资料输入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维基百科页面中有关此用户修改历史一些截图


4.Felipe对渚薰特别了解吗?

我们可以先探讨一下这个人在论坛上表示的喜好

他亦公开表示自己就是真嗣/明日香(或明日香/真嗣)的搬运工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点进这位网友的个人主页,不难发现他过往讨论的范围都是围绕明日香、真嗣、同人作品以及一些资料讨论,我只能找到数量有限帖子讨论薰的,是什么让这位网友突然在2019年6月开始大量编辑渚薰、渚薰与真嗣关系等的EvaWiki主题?

顺带一提这名网友开始参与EvaWiki的编辑也是2019年6月开始的

还记得一开始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个人吗? Felipe用一个非常确定的口吻说渚薰的人物介绍并非公式书内容,他的证据原来也是来自某位非授权的日译英翻译。


5.Felipe编写的Evawiki可信性如何?

以下以Felipe先生主要编写的「Kaworu and Shinji (Relationship)」基本上有九成内容由这位网友编写,因此以这个主题作为讨论的例子。

https://wiki.evageeks.org/Kaworu_and_Shinji_(Relationship)

① 真嗣对渚薰感到不舒服。

"He immediately shows great interest in Shinji, making him initially uncomfortable."

"渚薰立刻显示出对真嗣的极大兴趣,令真嗣感到很不舒服"

在tv 24集里真嗣见到渚薰之后的外友应是“脸红、微笑”,内心感受是“害羞,开心”,同时两人迅速交换姓名并且以名字“薰君”、“真嗣君”来称呼对方(表示亲近的行为)。甚至真嗣因为听到了渚薰哼的欢乐颂,在定期测试结束后躲起来听了欢乐颂,这说明,真嗣在湖边初见后对渚薰产生极大兴趣,希望进一步了解他。

这是“令真嗣感到不舒服吗”?绝对不是。但是evawiki就把这么一个对剧情的极大误解明晃晃地写在上面。错误其一。

②真嗣是看到了女人的乳房后才进入补完的。

"although Shinji only enters Instrumentality after Lilith reverts to Rei's form and melts by seeing a woman's breasts, when Yui asks him what he wishes for. "

"虽然真嗣只是在莉莉丝恢复到丽的形态并因看到女人的乳房而溶化后才进入了补完,当唯问他希望得到什么的时候。"

事实上,在真心为你中,真嗣在看到渚薰后,流下了眼泪并说“原来你在那儿啊,薰君?,然后就【闭上了双眼】。一直到唯问他你希望得到什么的时候,一直【闭着双眼】。

在看到丽的脸和身体的时候,真嗣几乎陷入疯狂;直到看到渚薰的脸才平静下来。看到渚薰是真嗣愿意进入补完融化为LCL的唯一原因,只要看过真心为你的人都有这个常识。但是evawiki连这一点都要造谣,为什么呢?

很简单,evawiki连“真嗣补完的时候看到的是渚薰”都不愿意承认。错误其二。

③渚薰缺席了真嗣的补完吗?

"His absence from Instrumentality and even the Congratulations scene when even characters like Aoba are present bring into question how much Kaworu affected him besides Shinji's own desperation."

"他在补完中的缺席,甚至在恭喜真嗣的场景中连青叶这样的人物都在场,让人怀疑除了真嗣自己的绝望之外,渚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渚薰在补完中缺席了吗?并没有。

真心为你剧场版中,当真嗣发现LCL里没有自己想象中好的时候,他开始决定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形体。这时,真嗣躺在丽的膝盖上,渚薰站在真嗣的对面。渚薰问真嗣“A.T.立场再次伤害你也没关系吗?”真嗣回答说没关系。这表明了渚薰对真嗣的担心。

之后,绫波丽和渚薰并排站在真嗣对面。

碇真嗣:“在我的心中你们到底是什么?”

绫波丽:“是希望,人或许能够相互理解。”

渚薰:“和我喜欢你这句话一起。”

于是,在丽和薰给予的爱和希望的支持下,真嗣走出了LCL,恢复了人类的形态。

渚薰不但没有缺席,除了作为引导真嗣进入补完的重要对象之外,他也承担了告诉真嗣“我喜欢你”、从而让他恢复人形的重要角色。

这是错误其三。

④渚薰没有祝贺真嗣是因为渚薰对真嗣不重要吗?

"His absence from Instrumentality and even the Congratulations scene when even characters like Aoba are present bring into question how much Kaworu affected him besides Shinji's own desperatio"n."

他在补完中的缺席,甚至在恭喜真嗣的场景中连青叶这样的人物都在场,让人怀疑除了真嗣自己的绝望之外,渚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确定一个常识,那就是tv的25、26话和真心为你剧场版是互为表里的对应关系。

在这个大前提下,tv25、26话中,当真嗣在补完椅子上,不断被身后的人逼问的时候,渚薰并未出现。真嗣身后的人是作为真嗣的“他者”出现的,不是真正的那个人,而是真嗣心中“他者”的形象,以不同的面貌出现。相同的是,身处和这些他者共存的世界,真嗣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内心的隔阂,也就是“心之壁”。但是,渚薰是特殊的。首先,他不是人类,而是使徒。他在真嗣与他人都形成了厚厚的心之壁的时候出现了,迅速和真嗣建立起亲近的关系。在真嗣的心中,渚薰并不是他者。真嗣补完失败,是要和所有的他者和解,因为“人或许能够相互理解”。但是,真嗣不需要和渚薰和解,他们之间本来就是相互理解的。这能说明渚薰不重要吗?不能。正因为渚薰是特殊的、是重要的,所以他才不需要说“恭喜你

⑤渚薰是把真嗣当成人类的化身吗?渚薰是神爱世人吗?

"Moreover, the way Kaworu treats Shinji as a sort of avatar for humanity also brings into question if his affection is directed towards humanity as a whole."

"此外,渚把真嗣当作人类的某种化身的方式,也让人怀疑他的感情是否是针对整个人类的。"

在谈及论据之前不如先看看Evawiki 列出的论据[4]吧

虽然我们早就知道神爱世人并不准确,可EvaWiki给的资料是不是也太敷衍我们了。人物关系图中,薰能给出的箭头只有两个:

真嗣:好感

丽 :共情

这里可以论证他对所有人类抱有好感是不是太离谱了一点。

渚薰(亚当)和人类(莉莉丝)是对立关系,渚薰并不是神,而是外星人。渚薰之所以选择死亡,是出于两个主要原因:

(1)活下去是我的命运。死是唯一且绝对的自由。

渚薰被SEELE的老人们安排回归亚当,和二号机一起活下去,这是被安排好的命运。他一生之中,从未自己选择过。因此,选择死亡是渚薰人生中唯一一次的自由选择。这代表他对命运的反抗,正因如此,渚薰才是自由的象征。

(2)而且你不应该死的。

渚薰对真嗣的感情,使得他愿意抵抗使徒回归到亚当的本能。渚薰是为了真嗣而选择把活下去的机会给人类,而非为了人类把活下去的机会给了真嗣。况且,为什么渚薰非要把真嗣当作人类的化身呢?为什么不是美里、律子、司令、冬月、青叶、摩耶……即使只是在NERV本部就到处都是人类的化身,渚薰只the one真嗣一个本来就已经能说明问题了。这个问题,尤其在终上映之后,关于“渚薰对真嗣有私心”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没必要再多谈了。

以上,仅在evawiki中“渚薰——和真嗣的关系”这一栏,就出现了5处重大错误。这不仅影响到对渚薰真嗣关系的理解,甚至直接影响到对渚薰这个人物在整个系列中的基础理解。实在令人难以想像论坛的审核员有尽到要呈现客观事实的责任,姑勿论此名用户所发的文章有多迎合审查员的喜好也好,一个以科普名义开设的网页是有需要确保呈现的资料是客观和理性的。 

很可惜的是,仅以这个主页的资料来说,我们只看到了偏见。


6.Felipe编写的维基百科其中一部分

这种不客观、不理智的论点并不只仅限在这个EvaWiki主页而已,这名网友甚至还把维基百科(英语版)的资料也一并改了。以下是维基百科编辑纪录的截图

作为一个自称【所有EVA资料】【开放给所有粉丝】的论坛,却任由一个【不公正】【有偏见】 的用户几乎完全控制了某个角色的资料页面实在不太合理,并且有这种偏见的用户在这个论坛上还比比皆是,Felipe先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evageeks论坛中也有一部分比较完善的资料整理,说到底资料是中性的,全看使用者如何使用。不过,硬是把官方资料往对自己论点有利的方向去理解以及截出来断章取义,以几句内容定性全篇官方文章的话,那篇重要的官方资料倒成你论点的装饰品了。



推荐文章
评论(39)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