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号,我和全国刚考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一样,怀着一颗兴奋又略带迷茫的心情步入这充满希望与未知的地方——大学。
还记得报道的那天,那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远的去上学,父亲不放心也随我一起去。学校的位置在西安市的城东北方向50公里处。从小到大我在西安市郊外的镇子求学,除了偶尔出几次远门,其他时间几乎不会超出方圆20公里,其实高中时代也是很忙碌的。那天一早8点多,和父亲搭了一辆村里的顺风车赶往车站,学校说在哪里会有学校安排的校车对新生进行接送,也许是因为大学报到,也许是因为早上上班高峰,在路上堵了很久才到的车站。我不喜欢坐车,从小到大一直如此,因为我晕车。
在车站,旁边是护城河,路边站着各个大学的迎新队伍。每个学校区域明确,高举牌子,为他们学校的新生提供帮助。我的学校也是如此,旁边两位漂亮的学姐做着引导工作,各自的家长与各自的孩子在一起排队,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我不是去上学,而是去旅游。校车的班次很慢,这也难免,毕竟人流量很大。旁边家长们和学生们各自谈论着什么,我身前站着一个胖妹,个子矮矮的,我看了一眼不是美女也就没再多看。无聊之余只好观赏这护城河的风景。还好等的时间不长,我便登上了这开往大学的校车。但是那段看似短暂的路程,却让我记忆尤深。
校车上也有一个女人,长得清秀。我一直在猜想她倒低是学生还是老师,或者是售票员之类的。上车没10分钟,我已经因为晕车的心理作用开始心慌意乱了,内心里一边渴求着赶紧到站,一边鼓励自己在坚持一会就到了。有时候老天爷就是会捉弄你,那天也不例外。由于那一路段正在修筑高速公路,致使那一路段发生了堵车,这对于晕车的我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在加上司机走走停停,当时的我已经濒临崩溃边缘。我对着那位不知是售票员还是学生的姐姐求饶了。
“还有多久到站啊,学姐?”
她对于我的称呼好像感到很开心,笑着走到我跟前说:“马上就到了,很快的。”
我的父亲在旁边也笑着应到“呵呵,他晕车。”
最后这条按理来说30分钟的路程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我如愿以偿的没有吐出来,也许是适应了也许是脑袋太晕了。校车驶入学校大门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睛似乎都忘却了其他,都聚焦于这片希望之地。我的父亲也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他当时因为文革的原因失去了高考的机会,后来没能进入大学进修,这里对他来说应该也是年轻时的向往。我想对于车上所有的家长应该都是如此。校车没有在校门口停下,而是直接驶入大学内。学校从外到内郁郁葱葱,依山傍水,风景绝佳,我的脑子里全是形容词却又没法形容,只有一个感觉——这地方真好。
终于校车到站,落地的感觉真好。大学生活我来了!
我跟父亲一起到新生接待点办理报到手续,来的时候箱子由父亲保管,我负责去登记报到。接待我的是一张和善的面孔,应该是学校里的学生。我看着面前放着的班级牌子正好是我的班,就朝他走去。
他看我手里拿着纸条朝他走来说道:“来报道吗?”。“是的”。
“让我看一下纸条,你是那个班?”旁边一个女生问我。
我犹豫了一下,“电子信息工程3班”。
那个男生核对了一下信息,确定无误。取出一张饭卡发给我,说“这张饭卡里面有提前充好的100元钱,你可以直接花费”,然后又拿出几张票据说“看到对面的体育馆了吗,到哪里领取床单被褥,还有你们的军训服,记清楚了吗?”。我看着手上的一堆票,竖起耳朵记着他说的床上用品的类别以及军训服的类别,生怕没记住其中一项。来了大学可不要出了丑,好歹也算是大学生了,这点小事而已。
父亲拉着行李箱,我取了被褥、枕头、军训服,然后就开始奔往大学寝室。一路上形形色色的家长和学生,我心情兴奋。父亲看我拿的东西多,就强行把被子也抱上了,一只手还拖着行李箱。不知道是因为大学太大的缘故,还是因为拿的东西太多的缘故,或是因为这所大学建在山脚下,总觉得去往宿舍的路途很遥远。父亲也累的说道:“哎呀,这学校真大,走的挺累人。”,我看着父亲拿了那么多的东西,想要帮着拿,他非不让,最终还是执拗不过他。还好最终到达宿舍,当时已经下午2点多了。
进入宿舍楼,最先遇见的是一群宿舍里的大妈,后来叫做楼管阿姨,她们给每个新到的学生发上一把属于自己宿舍的钥匙。之后我按着门牌号找到自己的宿舍9224,一路上也还在想,自己会遇见什么样的舍友,这下就要见分晓了。出于礼貌,我敲了下宿舍门,没有反应。我又敲了几下,还是没反应。奇怪....门没锁,怎么会没人呢。心里面气不打一处来,第一天进入大学就先搞了个闭门羹,伸手拍了两下门,“开门,里面有人吗?”,后来从里面传出一点响声,我一听有人就又拍了几下,“有人吗?开开门?”。里面传来一句“来了来了”。我等在门口,过了会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小个子的胖子,没穿上衣。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你好,我是这个宿舍新来的。”,他开完门,转身回了一句“你好”,然后就爬上床去睡觉了。我的心里当时只有一个感觉,这小子挺傲啊!我也没过多的在意, 找到自己的床位,就开始收拾了。这种宿舍的床位是现在大学里比较流行的上层床位下层书桌的架子,符合我的口味。父亲帮我收拾床铺,他不让我来,总说你不行,你收拾不了这个。后来受不了父亲的否定,我毅然决然的上去把床铺勉强收拾妥当。在我收拾床铺期间,又来了一位舍友,他很和善见到我就先打了招呼,就如同哥们一般,以至于父亲问了一句“你同学?”。我说不是,旁边那位新来舍友他一听我口音就说了一句“你也是西安的,看来是老乡。”简单交流一会,我和父亲已经收拾妥当,他也和他父亲开始收拾床铺。基本已安顿好了,父亲说“这里也差不多了,我得回去了,家里还要忙的,有事或是要钱你就打电话,好了你自己安排好”。我应了声“嗯”。父亲这一天的劳顿让我心里五味杂陈,忙碌了一天,想让父亲吃点饭再走,但是父亲说赶时间就没吃,我把父亲送到学校门口,为了坐上回村里的末班车,下午四点钟就得上车,历经三个小时后才能赶上回村里的车。说到底,父亲还是父亲。
送完父亲,我又开始往宿舍走,说真的第一天报到光是在这条路已经走了第三遍,而且感觉都是从学校大门口走到学校最后,光是这条路花费的时间最起码都有一个小时了(后来知道,这一届的男生宿舍楼是这所学校的巅峰PS最远的地方)。
说真的在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想过回来这里,我是一个复读生。复读了一年考上了当地的一所普通一本院校,这对于家人来说是莫大的欢喜。
2013年的高考失利,我怀着一种不知道何去何从的心情在家里待了将近一个月。当时的我对高中的教室、高中的课本,基本上无心再看,甚至是看到都觉得会吐的感觉。我内心里有种再也不想上学的冲动,当时的我觉得自己,受够了。然而家里人并不甘心我如此,联合邻里叔叔阿姨、亲戚的苦口婆心劝我再读一年,然而对于他们的劝告,我无动于衷,自身似乎是在逃避着什么...... 心想着自己上个技校,学点自己喜欢的又何尝不好,为什么非得为了个大学呢。可是后来不知是被说动了,还是其他的原因。最终还是去复读了。那一年,很辛苦,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家人。事后想想,有时候一些决定不是自己就能决定的,因为关系到的不仅仅是自身,还有关心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