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梅”好时光

梅是我国传统名花之首,春来花发群芳之先,不畏严寒,花香清丽沁人。

梅之风格迥异、各具神韵,其高尚的品格、瑰美的本质,被历代文人,画家吟咏描绘。

画史上可考最早的画梅图是南梁张僧繇的《咏梅图》,但很可惜未能留存下来。


唐代滕昌祐善画梅,创勾勒着色法。五代徐熙、黄荃亦此以法画梅。宋代崔白专用水墨,徐崇嗣用色没骨点染写梅。宋代画梅比较普遍,出现画梅专一画家一仲仁, “月夜见疏影横窗,疏淡可爱,遂以笔戏摹其状”。南宋扬无咎“折枝梅花”,圈花而不着色。宋代已有《梅花喜神谱》专著出版,它是写梅经验与成就的总结。


元代王冕画梅,水墨点梅,“个个花开淡墨痕”, 超绝一时。倪瓒、吴镇也以画梅著称,风格高标。明代,写梅理论与技法已趋完善。陈录画梅,千枝成蕊,别具一格。周之冕、沈周、孙隆、陈洪绶都以独特的手法表现梅花的特性和品格。徐渭大写意“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重意境而不重形似,率意而为,笔墨无滞,潇洒自然。


清代八大山人写梅奇绝简约。石涛、蒲华写梅笔墨淋漓。恽南田,清秀没骨写梅。“扬州八怪” 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写梅直抒胸臆,不受成法约束,风格、意趣都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及深刻内涵,其精神可鉴。


吴昌硕以石鼓大篆法写干,笔走蛟龙,浑厚高古,枝干纵横穿插错综交织万变皆成妙趣,开一代新风,对今人写梅影响颇大。齐白石以金石气人画,苍劲逸绝。潘天寿写梅宁霸勿俗而不霸,格高韵清.刚劲有力。皆为后学之师。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不如今日就画下这幅梅花,收获一份属于冬日的洁白与清香。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