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家有“熊”孩子, 先别急着改错!
丫哥家族 2017-07-19

最近一条新闻让无数人揪心:长沙一位2岁的女童被5岁男孩故意抱上电梯,乘至18楼后,女童走出电梯,不幸坠楼身亡。

让人“闻风丧胆”的“熊”孩子,早已被网友列为“最可怕的生物”之一。为了避免自己孩子成为“熊”孩子,家长们在管教孩子这条路上越来越小心翼翼,许多孩子在家的正常疯闹也被严厉禁止,小丫觉得这大可不必。

早在《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一书中,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这位专注于家庭研究的教育心理学家Jennifer StGeorge在研究中证实,孩子不仅不会在适当的打闹游戏中变得暴力,还有很多有益身心发展的好处。

他们能练习读懂情绪

和一个比自身要强悍得多但却友好的对手玩闹,会让孩子兴奋而又谨慎。这种“竞技”让孩子学会如何观察和反应。

学习用聪明的方式冒险

大量的打闹摔跤游戏与更少的受伤风险相关。换句话说,这种游戏玩得越多,孩子越知道怎么避免受伤。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冒险,但越来越懂得如何才是安全的。

学会管理自己的冲动

孩子在不受控或发疯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想要咬人或者打人。但是通过这种有导向性的游戏,他们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行为是不OK的,然后会寻找到更好的反应方式。

应付处理挫折和失败

孩子在安全的条件下输了游戏,学会承受失败和挫折,同时也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

体验给予和收获

“我抓到你啦!”接着游戏角色变换,变你来抓我。孩子们通过这样你抓我一盘,我抓你一盘的游戏,来体会游戏必须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这样大家都有付出和收获,同时大家都能收获快乐。

培养情商和社交能力

基于以上的种种益处,孩子的社交情商得到很好的发展。StGeroge说那些和爸爸一起玩闹获得平衡和享受的孩子其实更受欢迎。

无独有偶,在《TheArt of Roughousing》中,同样也指出和孩子打打闹闹的好处。打闹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提高情商,让孩子有更多可能,变得更有道德感,同时让身体发展更好,肌肉发展更协调,当然还能带来乐趣。

当然,和孩子打闹或者让孩子打闹,仍然会出现不少让人担心的状况,这些重要的提示是你需要知道的:

1.尽量让孩子避免受伤。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要尽可能控制风险,让打闹游戏发生在安全的范围内。

2.要让过程充满乐趣。这不是真正的摔跤、或者打斗,也不是体能训练,是让孩子活动手脚和欢笑玩闹。关键在于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是不是笑得不能自已,兴奋地大声尖叫。

3.要不显山漏水地输掉游戏。给孩子一些赢得你的机会,故意放放水,但别总是输掉。让孩子觉得你很认真,但很遗憾,有时候通过他的努力和技巧他就是能打败你。

4.放下身段,装装幼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假扮老虎吼叫,或假装自己是超级飞侠,都会看起来很滑稽或者有点尴尬,但很有乐趣,所以真的要脸皮厚一点。

5.注意孩子的情绪转折。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不要故意打压或者诋毁,让孩子保持情绪高涨,游戏才进行得下去,他才愿意一次次重来。

6.要知道控制和底线。你对游戏的把控和对自身的约束也会感染到孩子,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一些原则如“不要打这个地方”“不要打脸”之类,让游戏安全地进行。

孩子有孩子成长的方式,和老爸老妈一起疯闹、嬉戏、追逐、摔跤就是他们锻炼自我的本能。在遵守文明规矩的前提下,孩子偶尔“熊”一点,又有何妨呢?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