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了解一个地方,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当进馆那一刻,浩瀚历史如同画卷一样徐徐展开。
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底下文物看陕西,既然来到了山西太原,晋博怎能错过?
山西博物院占地面积1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平方米。总平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构图手法,东西轴线为主轴线,南北轴线为次轴线。4层高的主馆位于主次轴线的交会处,形成对称的格局。4座角楼衬托着主馆。主馆4层方正规矩,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羽晕斯飞”的审美取向。主馆的主题形象,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
外部空间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组合手法,生成“太极中央,四面八方”之势,融天、地、人、时空于一体,利用水池、叠水、雕塑、室外展品等景观设计创造文化氛围,中央大厅仿自应县木塔。
山西博物院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
参观完整个晋博,我对于晋博最深刻的印象是晋国霸业及北魏佛像。
提起晋国霸业不得不提晋文公重耳,晋文公具有领导一帮文臣武将的才能,将不同意见化为统一的号令,攻克战胜,所向无敌,遂能称霸。晋文公的成功是典型的韬光养晦策略。里克二次弑君,迎重耳入主晋国时,重耳领导的逃亡集团能审时度势,认为此时政局未稳,时机未熟,故谦辞不受。夷吾集团受命入主,见识远不如重耳集团。多行暴政,又失信于秦,导致民怨沸腾,而重耳利用周游列国的机会,认清了天下诸侯实力,巩固了同齐国、楚国、秦国这样大国的关系(大约是靠婚姻),为后面称霸打下了国际关系基础。夷吾集团内困于民,外困于秦,势孤,被重耳集团取代是历史必然。重耳集团人才济济,晋国大治,同时修好于诸侯(关键是得到了秦穆公支持),逐步扩大了晋国阵营。但重耳即位时已经60岁,为了完成霸业,急需寻找机会。楚国攻宋就是这样一个机会。按理,晋国与楚国本无利益冲突,楚对重耳还有恩,如果公然挑战楚国,似乎不义。重耳集团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因为当时诸侯国中,能与晋国抗衡的除了秦国,就是楚国。秦国已经处于同一阵营,只有楚国,长久以来僭越称王,与中原常年构兵。若能败楚,可以使晋国乃至中原各国安享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同时能以力服众,成为真正的北方霸主。楚并无与晋交战的打算,楚成王甚至还下令只许固守,禁止与晋交战。晋重耳集团智囊用尽计策,只求一战,否则再找不到合适的机会,称霸在此一举!先轸智激子玉,迫使其孤军深入,安排香饵钓鲸鲨。城濮一战,退避三舍,守信败楚。自此,晋国名望倍增,超过了齐国,诸侯也唯晋马首是瞻。重耳毕竟年纪大了,在位只有八年,但其霸业已成,没有什么遗憾。子襄公墨蓑败秦,则是重耳集团积极谋划的巩固霸业之举。败楚之后,秦晋之间矛盾成为首要矛盾。秦晋均为大国,晋国强盛必然会使秦国不安,重耳时期由于婚姻关系,两国没有真正构兵。襄公即位后,秦行动不再遵守当初两国约束,偷度崤山,没想到竟被预先埋伏的晋军全部绞杀。自此晋与秦展开了军事上的较量,晋“一击三伤”,数次败秦,从客观上为晋国霸业提供了军事保障,使重耳集团的长远霸业计划得以保存。从上面可以看出,重耳集团为了实现霸业,处心积虑几十年,步步为营,并非一人之力能够取得,需要有一帮世界上顶尖的人才团队协同并肩作战。重耳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依靠个人魅力吸引了这批人才为自己出谋划策,攻城拔寨。这是好的领导应有的素质。
而晋文公执政期间也应该是整个晋国历史上最强项时期,也留下了诸多文物,如下图的铜牲立人擎盘自是此段时间珍品。
而北魏的佛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瘦骨清像。还是2016年当时在上海震旦博物馆参观,正好有幸碰到博物馆的时任馆长赖素玲女士引导台湾游客参观,其就提到震旦博物馆所收藏的一排北魏时期的佛像,一律的瘦骨清风格,赖女士认为这是其最喜欢的博物馆藏品。当时因为赖女士的相关介绍,我多有留意。
至北魏孝文帝时,佛像已被改变为更贴近中国北方民族的面形,袒胸露臂也逐步为褒衣博带式佛装所替代。同时,北魏后期佛教造像追求风雅,秀骨清像,仪态万千。当时审美理想的表现是近乎病态的瘦削身体,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这些恰是魏晋以来社会上层所追求向往的美的最高标准。
“徐轩”,是百分百原创的生活分享类公众号。用来分享原创的旅行游记以及生活感悟。感谢你的关注和支持,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值得分享,请推荐给你的朋友或微信群,以及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在微信里搜索公众号“徐轩“,或者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关注。希望通过它跟更多朋友交流,不会有任何商业用途,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