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去新加坡留学 小学道德课材为何叫好?
木乔留学 2017-06-09

  学习为人处事要从小做起。新加坡种族多,文化复杂,以华人为主,其他的种群次之。新加坡地域狭小、没有任何天然资源、语言多种,在这样的环境里,整个社会是如何去维护平衡的呢?新加坡小学课材道德,在道德与思想教育上是如何做到的呢?


  新加坡的国民教育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的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从小学开始,华文教师兼任“好公民”课教师,同时也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家庭价值观:享受关怀互敬互重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和谐沟通”


  我们平时说道德很容易,可是说和做起来又是两码事情。如何把这些抽象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如何让这么小小的孩子懂得内涵与含义呢?新加坡的道德教材又是怎么样去实行的呢?


  1、教材符合儿童年龄与心理特征。


  孩子与孩子的心是最近的,而孩子的心又是充满幻想的。新加坡小学德育不是靠抽象的理论、教条的死背硬记来实现,而是把重心落在做个有修养的新加坡人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如何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成为《纲要》实施的关键,其中也应包括吸收和借鉴国外一些有效的做法比如紧密结合孩子身边的事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道德价值观。让我们看下四、五年级的教材:


  新加坡小学四年级2个学期6个内容:


  能通过帮长辈做事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关怀;


  能说明家庭聚会的重要性;


  能举例说明他们怎样对老年人表示关怀;


  能接受祖父母和父母的劝告和教导;


  能以实例说明他们怎样为家人着想;


  说明为什么他们不应该做出有损家庭声誉的事。


  新加坡小学五年级2个学期5个内容:


  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让父母为他们担心;


  能表示他们珍惜并重视自己的家庭传统活动;


  能说明每个家庭成员如何尽自己的能力,使家庭幸福美满;


  能说明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怀与了解,能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能明白他们应该了解祖父母和父母的处境,并且体谅他们。


  您可以看出什么?这个的教材对孩子和教育去考虑什么呢?编写充分考虑到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排除高深的理论,强化其实用性。


  2、新加坡小学教材的形式通俗易懂、版面设计充满童趣


  以新加坡四个不同种族孩子的日常生活作为故事的架构,尽量保持其连续性,却又独立成篇,同时适当穿插历史故事、寓言和童话。我们看到课文多具故事性,易于学生了解。


  传授观点


  课程表达方式


  教材编写形式最大的特征:孩子之所为,想孩子之所想。


  “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四年级课文《参观教堂和寺庙》以人物志伟和朋友参观寺庙时的所见,让学生明白在参观寺庙、教堂等宗教场所时行为必须庄重;


  五年级课文《新郎和新娘》以志伟、因尼安、阿密三人去参加纳兹里叔叔的婚礼时的所见所讲,让学生明白他们应该了解其它种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家庭亲爱与关怀


  课文《家平失踪了》以家平出去玩耍不通知父母而使家人着急的故事,告诉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别人会产生不良影响


  “国家至上,社会为先”


  课文《大禹治水》以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中华民族传统故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应以国家为重。


  “尊重个人,求同存异”


  课文《我不再怕羞》以童话故事小黄鸟在众人面前怕羞到最后很有信心地在狮子生日会上演唱的经历,使学生明白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并懂得如何加以发挥。


  新加坡小学教材版面设计特征充满童,每页的字距与行距较大。每一页都是一张漂亮的多彩纸,在那五彩的底色上,平均每页附有一幅紧扣课文内容的插图,插图面积占整张纸的一半,色泽鲜艳,生意盎然,充满生活情趣,且又富有童真。很显然,这样的设计,在视觉效果上无形中又进一步冲淡了课程或多或少所具有的说教性。这样的课本,孩子的话谁拿到会不喜欢呢?


  3、新加坡小学课本配套练习册生活化


  如在学了课文《曾子的三面镜子》,让学生认识到要善于检讨自己的言行后,活动册立刻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做事、做人、学习三方面列出四项内容,以“我的三面镜子”为题,让学生对照,检讨自己的言行。这样的问题设置,显然要比抄写若干条理论,实用许多。


  4、新加坡小学教学方式多样化


  整个教学活动一般以情境设置导入,运用设身处地考虑法或文化传递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导入课文。多种教学活动方式:讲述、角色表演、讨论、唱歌、游戏、参观、访问(以上多为五年级以下使用)、辩论(多为六年级使用)。 以学生己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假设或想象阐明人与人之间应该互敬互重才能和睦相处的道理。情境设置方式利于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了解课文,不觉得课文厌烦无味而采取敌视态度。比如在教课文《我们不再争吵》中,教师以一个假设导入:如果有人偷看了你的日记,你的感受如何?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在课文《快乐的家庭》中,为了说明每个家庭成员如何尽自己的能力使家庭美满幸福,教师以一张自行车图片导入,要求小组成员把自己比作其中的某个部件,说出它的作用。


  5、新加坡小学学完一个课文还要干什么?学生和老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当对一篇课文了解完后,教师会让与文中人物有相似经验的学生谈他们的经历与感想,也会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这种活动形式充分抓住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对而言,小学生的表现欲非常旺盛,他们没有太多的羞涩感。因此这种活动方式很受欢迎,孩子们常常在课上主动提出要进行分角色表演。整个活动寓教于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完一篇课文后,就要完成设在课文结尾的两个问题--“大家想”以及《活动册》。此时教师一般会让大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答案完全没有固定,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此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而非注重文字作答,体现了新加坡道德教育中的开放性教学。


  教育者观点:不难看出,新加坡的道德教育非常注重教学的活泼性、学生的参与性,力求使他们感同身受,从而有力地推行了德育价值观。


  6、新加坡小学课外活动


  新加坡的课外道德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给人感觉每场报告会像是一堂有趣的道德教育公开课。新加坡注重课外的德育指导。想让学生不仅学会在思想上做人,还要学会在实践中做人比如:


  为了传授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的思想,学校会在每月第一个礼拜一的集会上,为这个月出生的学生、老师集体庆祝生日。寿星们站在台上,听台下伙伴们共唱生日歌,并亲自接受校长赠与的礼物;


  为了能让学生对社会上需要协助的人表示深切同情,学校每学期由教师带领学生访问安老院、儿童收容所;为了训练学生的防火意识,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防火警报演习;


  每逢全国“国民防卫日”、“种族友好和谐日”,学校都会请外面的文艺团体前来表演生动的舞蹈、小品、唱歌、魔术等节目,让学生观看;


  为了给“全国肾脏基金会”捐款,学校会请基金会的成员来播放节目,告诉学生如何防止肾病;


  为了防止学生犯罪率的升高,学校会请警署定期派人来对品行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教育:


  而当社会上出现危及学生安全的事件发生,如过马路被车撞、女生被非礼、网络聊天时被骚扰、侵害,学校也会请警署的人来做教育报告,以具体方式指导小学生如何保护自己。


  校内校外的主持人,特别会调动学生的气氛。他们在报告的几个关键处设置问题,让全校学生抢答。你想想,孩子的表现欲是极强的,站在全校师生面前,对着麦克风,大声地说出答案,当回答正确时,还可收到一份小小奖品,受到主持人的热情鼓励,这份荣誉该有多高。怪不得报告会上只见小朋友黑压压的小手高高举起,哪里有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之样?做报告是如此,请人来表演更是如此,演员们也很会调动气氛,他们会在表演中或是表演结束后,请许多小朋友们上台与他们共同演出。只见台上台下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哪里有沉闷之气?


  7、新加坡小学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新加坡是个科技先进的国家,政府大力推进电脑的使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参与,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的信息接收量扩大,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因此以上提到的一系列报告,之所以产生如此火爆场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论校内校外,主持人都运用多媒体制作出形式多样、颜色鲜艳、画面活泼、重点鲜明的Powerpoint,然后在礼堂中用Projector投射到大屏幕上,这无疑会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姑且不论喜看热闹的小朋友,成人也被其画面深深吸引,很多人暗暗赞叹教育方式的活泼性、诱导性、多样性与先进性:Powerpoint的制作、Visualizer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恰到好处的运用,使道德教育不再沦为口头空洞说教。


  然而小朋友们也不甘落后,纷纷运用多媒体进行自我展示、自我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学校会要求同学们以小组完成专题作业,于大考结束后的某一天在全校进行专题作业展示。在展示会上,老师只是一个串连、维持纪律的角色,真正的主角则是那些坐在台上、风姿飒爽的学生。他们以组为单位,或运用自己制作的Powerpoint,或使用Visualizer,大胆地向全校的同学们加以解说,展示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看着一些平时学习较差的同学也在台上慷慨激昂、指点江山时,你不由得佩服新加坡多媒体教育的深入性、广泛性以及道德教育的多样性与参与性。而这两者联系得又是如此紧密。


  8、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新加坡小学课堂教学


  在教师手册中,每篇课文至少有一张活动软片(有的甚至达到四五张),形式丰富,有文字式、图表式、照片式等,以备教师放在Visualizer上使用,形象、直观,且使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加大。一篇课文结束后,教师手册在每课还会提供多个网站,让学生上网进一步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除此以外,新加坡教育部还特别为每个年级的《好公民》课制作了视听教材,包括CD、录音带(里面有与课文相关的儿童故事、歌曲、相声)、VCD(里面的角色基本上是孩子的同龄人,因此很受学生欢迎)、唯读光碟、大图卡、大图书,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9、新加坡小学鼓励创意性思维


  新加坡的道德教育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意性思维。这个现象与新加坡教育部一贯大力推行创意思维的思路密切相关。如当学生能以实例说明他们如何加强自己的能力后,《活动册》就要求同学们以有创意的方式让同学知道自己具备哪些能力;在学习了为什么社会需要法律后,就要求同学们想出一个对公众有益的新条规,然后通过有创意的方式画海报、写布条;而当学习了新加坡国土有限,但深信本国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后,教师就会要求学生想一想,由于土地面积小,新加坡还面对哪些难题……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才是活动的教育、成功的教育。通过创意思维,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价值观就在动手与思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传授;通过创意思维,孩子们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为道德的机器,最终产生对道德说教的反感与厌弃;通过创意思维,他们会举一反三,不仅能成为正确价值观的自觉维护者,而且还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最终成为新的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者,而这也正是道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10、新加坡小学考核的开放性


  以我们过去学习的经验,道德课的考核就是条文的考核。条文背得越熟,道理阐述得越好,你的道德成绩也一定会越高。至于这个成绩是否与个人的真正修养成正比例关系,那就很少是人们考虑的范围了,于是在我们身边常常出现一些“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另辟蹊径,它的考核不以文字方式进行,而是对一个学生一学年中学习态度与个人修养进行综合评估与等级鉴定。这种作法有其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道德毕竟不是说教,行为才是其最根本的体现。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