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涉及资料版本参见 修与植相关文献资料 文前所列资料总目录。
正文开始前来个文评作引子: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 卷十 > 才略第四十七
琳瑀以符檄擅声,徐干以赋论标美,刘桢情高以会采,应玚学优以得文,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工;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有足算焉。
根据《后汉书》中的记载:“修所著赋、颂、碑、讚、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后汉书 > 卷五十四 > 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 杨修)
目前我所知杨修现存文赋(暂不论真伪与完整性)有:节游赋、出征赋、许昌宫赋、神女赋、孔雀赋、答临淄侯笺、司空荀爽述赞、伤夭赋、五湖赋,共九篇。失佚文赋:大暑赋、七训、柳赋(这个存疑)。
此外,失佚的尚有三篇或四篇是连文的名字都不知道的。
一、《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中所辑杨修文赋
全后汉文卷五十一 > 杨修
(一)节游赋
略。艺文类聚二十八。
(二)出征赋
略。艺文类聚五十九。北堂书钞未改本一百三十七。御览七百七十。
(三)许昌宫赋
略。艺文类聚六十二。
华殿炳而岳立。文选潘岳藉田赋注。
(四)神女赋
略。艺文类聚七十九。
(五)孔雀赋
略。艺文类聚九十一。
(六)答临淄侯笺
略。魏志曹植传注引典略。又见文选。
(七)司空荀爽述赞
略。艺文类聚四十七。
这几篇文我之前专门从《艺文》中整理出来了,所以就没有再写出来。答临淄侯笺在 修与植相关文献资料 里,余下诸文可以到长文 双鹄俱遨游 中查看。
二、《出征赋》补遗
《北堂书钞》pdf 影印 > 卷一百三十七 > 舟部 > 舟总篇
杨修出征赋云:泛顺风而回舮,徐日转而月移。旆已入乎河口,殿尚集于园池。
“泛顺风”一句现在查到的都是“从风”,但是我跟前这个影印版是“顺风”,为作参考加以保留。资料另外加以存档,仅把原文发到这里:
三、《伤夭赋》辑佚
玉台新咏笺注 > 卷二 > 潘岳 > 悼亡诗二首
吴(兆宜)注:
善曰:杨修《伤夭赋》:“悲体貌之潜翳兮,目常存乎遗形。”
所知甚少,这个“善曰”的“善”到底是谁实在查证不出来,查了编者徐陵、注者吴兆宜和删补者程琰的名与字,都不与善字相关……怀疑是《文选》的注者李善。
四、《五湖赋》辑佚
永乐大典(残卷)> 卷之二千二百六十 > 湖
五湖
杨修《五湖赋》曰:“头首无锡,足蹄松江,负乌程于背上,怀大吴以当胸。岞峈崔嵬,穹隆纡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言湖之苞极也。
找到了中华书局1886年6月版的永乐大典残卷 pdf 影印本,将卷二千二百六十中的五湖赋原文和《北堂书钞》、《古文苑》中所用资料单独存了档,见 杨修相关的影印版资料存档 。
此前偶见此赋的原文出处链接 永乐大典残卷之卷二千二百六十「五湖」。影印本原文“怀大吴以当”后面的那个字我实在辨认不出来,就用了上面链接的文里所录的“胸”字。以及原文中“岞”后面那个字输入法打不出来,查字形也查不到,根据文意和字形猜测是“峈”,所以自己替换了。可能有误,仅做参考。
一个没有必要的整理,可以不用看。
五、《建安七子集 》及注中对杨修及其文赋的提及
注:杨修不在建安七子之列。
卷三 王粲集 > 赋
1. 大暑赋
按,杨修答临淄侯笺曰:“又尝见执事,握牍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於手,曾不斯须,少留思虑。仲尼日月,无得踰焉。修之仰望,殆如此矣。是以对鹖而辞,作暑赋弥日而不献。”所言暑赋即大暑赋,除曹植、王粲、杨修外,同作者尚有应玚、刘桢及繁钦等人。
2.伤夭赋
按,曹丕悼夭赋序曰:“族弟文仲亡时年十一,母氏伤其夭逝,追悼无已。余以宗族之爱,乃作斯赋。”盖粲亦受命而和之。同作者有应玚、杨修等。
3.鹖赋
按,曹植鹖赋序曰:“鹖之为禽猛气,其斗终无胜负,期於必死,遂赋之。”杨修答临淄侯笺“对鹖而辞”即谓作此赋,粲亦受命同作。
卷四 徐干集 > 文 > 七喻
注:唐钞文选集注六八曹子建七启序“(余)遂作七启,并命王粲等并作焉”,陆善经注(此序)曰:“时王粲作七释、徐干作七谕、杨修作七训。”
附录 > 三、建安七子著作考 > 王粲
注:又王粲原有赠杨德祖诗,见古文苑章樵注引挚虞文章流别,颜氏家训文章篇亦引此诗佚文二句,而章氏则云“赠杨修诗今亡”。要之王粲诗文在唐、宋间已多散佚,宋本八卷当是捃摭残胜,辑而为集,而此本盖至宋末亦复亡佚不存矣。
附录 > 四、建安七子年谱
熹平四年乙卯(一七五)
杨修生。
……
建安十四年己丑(二〇九)
二月,粲与陈琳、应玚等各作神女赋。
注:粲诸人神女赋皆各载其本集。……按,(陈琳)赋以随征荆州起首,点明来汉水因由。……盖粲等游汉水,有感游女之事,乃各拟宋玉神女赋而有是作。琳赋又云:“感仲春又和节,叹鸣雁之噰噰。”知在二月,亦与曹操还襄阳时间相合。又,杨修亦有神女赋,或同时所作。
陈琳约六十岁,与王粲、刘桢等奉命各作大暑赋。
……
是年,曹植作书与杨修,其言“今世作者”,但举王粲、陈琳、徐干、刘桢、应玚、杨修等六人。
注:艺文类聚卷五载繁钦暑赋,又载曹植、刘桢、王粲等大暑赋各一首,初学记卷三引有陈琳大暑赋,据诸赋文意,盖一时唱和之作。
注:文选卷四〇杨修答临菑侯笺云:“是以对鹖而辞,作暑赋弥日而不献”李善注:“植为鹖鸟赋,亦命修为之,而修辞让;植又作大暑赋,而修亦作之,竟日不敢献。”按,张可礼三曹年谱,杨修答临菑侯笺作於建安二十一年,又玉烛宝典卷六引曹植大暑赋序云:“季夏三伏。”(今本曹植集失收)繁钦暑赋亦曰:“暑景未徂,时维六月。”则大暑赋当作於本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