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后消费主义恋爱
Hibernia 2022-04-24

1/ 像许多评论探讨的,娟和麦最初的合拍是否意味着一种消费主义建立起的关系联结?答案可以是肯定的。但纠结在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多意义,身处在一个深度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里,似乎一切都只有沦为景观的命运。如果电影想说明的是这一点,无论是西马、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还是各式左翼理论都能提供太多现成的解读。消费主义是一套服设,男女主不太可能脱下它去演另一个时空的故事,但这不意味着所有的行动都指向这个唯一的意义。他们读同一本书,讨论同一部电影,因为借由消费完成的行为和认同是当下生活的底色。当我们透过这层滤镜去看人物,最终要看到的是一整套联结表面意义的逻辑。能让人产生恋爱冲动的也许是消费主义,但消费主义本身不会让我们去爱。

2/所以最终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对渴求爱却又对爱与被爱无能的男女的结合与崩塌。他们曾经许诺守护一段共同的生活,以此抵抗所有外在的不容辩解。喝着咖啡走在回家的夜路上,在阳台上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流静静流过。圣诞、除夕,一年又一年。同居是两个年轻人面对不可知的社会构建的一段小小秩序。如此短暂、脆弱,但也真实地存在过。我们的家,是奔流不停的现实中不多可以退回的庇护之处。这一点对于更早接受现实的麦犹是,所以后期麦有着强烈结婚的动力——结婚吧,让我们一直这样下去吧,让这个家成为更稳固的东西。

3/私以为让娟和麦产生最不可弥合分歧的关键就在这里。对于麦来说,婚姻上的结合是最能带来稳定性的手段,而这对娟却是百分百不自由和丧失自我的死线。 这份极度合拍带来的暂时秩序无法自我维持,反而成为进入新的境界的最大阻碍。双方不停地相互试探,但又丝毫不愿妥协,每个人都只想从现有的关系里索取更多、更好的部分。他们是愿意爱对方的,但是更爱自己,以至于在彼此的世界里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4/如果说消费主义的恋爱模式真的改变了什么,那大概是没有任何其他时候比我们这个时代更渴求一份百分百合契的关系(或者“灵魂伴侣”)。一种微观的供需匹配制衡着所有人的选择倾好。工作给人带来的异化是真的,然而无时无刻的自我疏离则是更切近的:为什么没有最合适的那个人,为什么眼前的这个人不是那样?追问自我太过冷峻,至少想象一个第三者能让此时此刻好过一点。花束般的恋爱走向凋谢,再纯粹的关系也变味成永远挑剔的甲方与勉力配合乙方间的貌似神离。一切都是因为没有更合适的那个人的存在。----不管ta到底存不存在,问题本身可以暂且当作消失了。这和消费的逻辑如出一辙。

5/看到片尾才发现押井守竟然是本人出演,不知道他老知道自己如今变成了年轻人中的文化符号该怎么想。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