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让人类获得了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和智能的能力;
物联网将互联网从人的世界扩展到物理世界;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实现了从固网到移动互联的升级;
云计算则是最为核心的变革,它让数据中心资源化、服务化,并且大幅度降低社会计算成本。
▼
而伴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开始将业务从自建自用的传统数据中心,迁移到云计算运营商的云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由于视频直播、移动社交等新业务的发展,互联网运营商也在快速扩大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
云服务器应运而生。
这种新型服务器的一大特点即可以实现资源的“池化”,把计算、存储、网络变成公共的资源,就像水、电一样,需要的多一些,就多给一些;不想多要,就回收做资源池,分给其他人。如此,可根据用户的应用增长和差异化资源的需求,进行灵活调配。
这种服务器还具有高密度、低能耗等特点。未来的云计算中心将越来越大,机房空间捉襟见肘,如何在有限空间容纳更多的计算节点和资源是发展关键。
此外,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将近75%是能源成本,能耗的降低对数据中心运营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工作,而云计算服务器则是能耗的核心。
这就对传统服务器在形态与创新层面带来直接挑战。
早在10年前,就有业内人士意识到:云服务器市场未来的集中度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用户在定制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只要一个应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有各种各样的定制化需求。
于是,他们探索出了联合开发业务模式,即以IDC服务商与用户产业链的融合为基础,提供从需求、研发、生产、供货到实施运维等全业务链条的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云数据中心的灵活性和投资回报率。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上持续投入。早在2010年,就有团队开发了第一代整机柜服务器产品,此后7年,该团队进行了5次升级。基于该产品,他们还提出针对人工智能、温冷热数据一体化存储管理、搜索、大数据的一系列解决方案。
这种投入不只是体系结构层面上的,还具体到芯片层面,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市面上有关芯片端的技术,以及不同应用的价值分析。
当然这其中花费是不少的,尤其是放在当时看是比较大的投入,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那时候就是一种‘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