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如何在“渴望胜利”与“人有有人,天外有天”之间保持平衡?
yjpc_hq 2019-04-04


凡事只说一次

文 / 凉爽

 

我的邻居一定住着一位唠叨的母亲。何以见得?

 

三代同堂,一家三口,孩子两岁左右,爷爷奶奶和妈妈没有工作,妈妈负责老人和孩子的起居饮食,爸爸早出晚归。有人会猜测,晚上一定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事实上,每一天每一刻这个家里都是无比的热闹,除了凌晨,因为妈妈睡觉了。

 

这位母亲可以夸张到什么程度,每当我靠近窗边,就能听见她在不停地唠叨。最经常叨的是孩子,然后是丈夫,时不时跟老人家争辩几句。

 

有一位唠叨的母亲,到底是天堂还是噩梦?

 

有一位爱唠叨的家庭成员,家庭生态如何?

知乎上有人提问:最反感父母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有人说是父母唠叨的时候。

 

以我邻居为例,根据我的“旁听”,我能观察到有几个细节:

 

1、晚上一般是家庭时间,但丈夫从来没有好语气对待妻子,妻子一吩咐他做什么事情,他可能都要先说一下理由,纠结一下,再去做;

2、如果妻子对着丈夫喋喋不休,丈夫一般很少接话;

3、他们的孩子经常哭闹,虽然很多时候都是母亲骂哭的。孩子一定不是情绪稳定型。

4、妻子说话速度极快,且不容许别人插嘴,语气是敦促责怪型的,一个外人听了都会极其不爽;妻子音调是高昂、盛气凌人的,但是音色低沉、粗鲁,我觉得很难听;

5、爷爷奶奶都是寡言少语,一般只能听见妻子的声音。因为有些方言,我只能听出大概的意思。有时这位妻子说的话非常狠毒,就像是骂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可以总结出什么?

 

  • 为什么父亲不爱说话?

  • 为什么母亲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和聊不完的家庭琐事?

  • 为什么孩子情绪化严重?

  • 为什么全家人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喋喋不休?而且没人回应,她都可以一直说?

 


唠叨有什么负面影响?

1、唠叨的人缺乏控制感

唠叨的妻子不仅仅是一种性别歧视的刻板印象。普通家庭中,妻子常常背负着大多数家务和儿童教养任务,她们通常拥有更多有控制权的领域,比如卧室、厨房等,于是女性更容易唠叨,男性更易回避。已经证明的是——女性在家庭关系中担任主要抱怨者的角色数量是男性的两倍。

 

喜欢唠叨的人,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话,她才苦口婆心地重复自己的话。意味着她们感到失控,并试图通过唠叨或批评来拼命控制局面,最可怕的是她们甚至还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唠叨。

 

2、唠叨的人教育无能

唠叨,其实是教育无能。仅靠重复来重复去地敦促,并不能够提升孩子的做事效率和能力水平。这种方式并不能改变现状,还易把家长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

 

当孩子不听话,家长认为孩子没有按照他们所希望那样做时,像唐僧一样在孩子耳边没完没了地唠叨,会引起孩子不耐烦、厌恶和对抗。心理学称之为“超限效应”

 

每当愤怒的父母数落着孩子:“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有没有想过“多少次”意味着以前说的每一次是无效的,孩子们照旧我行我素。有些孩子还会“别人越叫我做什么,我越喜欢对着干”。

 

为什么你还继续使用呢?

 

3、唠叨让亲子沟通效率更低

在唠叨的话语中,可能涵盖了很多信息量,孩子听着头都大了;话语还可能消极又焦虑。相反,把又长又臭的话分解为单独的步骤,孩子更易听懂和消化。

 

4、唠叨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 对于孩子的起居饮食,照顾得细致入微;孩子出外活动,时刻护在周围,嘴里絮絮叨叨,担心孩子磕着碰着;

  • 紧紧盯着孩子写作业,第一个错字还剩下最后一笔,妈妈就高声呵斥:“你看又写错字了吧”、“怎么又写错”;

  • 孩子和伙伴闹矛盾,亲自出马帮孩子解决……

 



这种过度教育方式被戏称为“直升机教育”(Helicopter Education),来源于外国电视剧《黑镜》,其中有一集讲述的是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女儿,在她的脑里植入了芯片。“直升机父母”是不是很形象,你的妈妈就像一台在你头顶盘旋的直升机,一直运作的螺旋桨噪音像极了妈妈的唠叨声。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一对“直升机父母”的孩子,远比其他孩子更焦虑、更以自我为中心、更难于接受新事物。

 

父母从不相信孩子能够一个人做好,过度干预除了会造成孩子对抗,还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

 

“因为我知道妈妈还会再唠叨我多几遍,所以我继续赖床也不会迟到”

 


适当“偷懒”,拒绝唠叨


任何事情,只说一遍。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千万不要在唠叨的同时谩骂一些难听的词,比如“神经病”、“你去死吧”、“蠢得无药可救”之类的评价话。


家长有家长的速度,孩子也有自己的速度,真的没必要让孩子赶上父母的速度,这样会引起焦虑。尽量让自己少对孩子说教指点和过度保护,保证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大胆去尝试,教他学会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


Reference

1、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mindful-self-express/201209/worst-mistakes-parents-make-when-talking-kids

2、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articles/199707/new-look-nagging

3、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happiness-project/200911/fifteen-tips-avoid-nagging

4、方舟主编. 四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转折期[M]. 2014


—— 今日作者 ——

凉爽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