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会总结及观金辉女士《至要莫如教子》讲座有感
2018年1月23日,这一天都在学习中。上午召开招生处周会以及四位老师去蓝肽学习后的分享,下午通过视频学习金辉女士以“至要莫如教子”为主题的讲座。通过四位老师的所见所闻、情到深处触动心灵的分享,以及自己与招生处老师们共同学习金辉女士的讲座,让我感触颇深。在此,把自己这一天中学到的东西总结如下:
一、2018学习之年从学习国学传统文化开始
学院领导多次在会上强调学习传统文化与自身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做一个有“德”之人同时也是一个有“才”之人。当时,我的意识里认为德才兼备的人很多啊! 德?不就是做一个合法的公民,不偷不抢、不犯法不害人,做人的基本尊重,尊敬父母、师长、他人嘛,我做到了。说到才?我竟然说不出一点东西,想了一夜,没有可以拿出手说明我有才的地方。原来德才兼备的人很多却没有我。23号是幸运日,是我24岁的生日。在24岁之前我是个不成熟、愤青、脾气坏、平凡无才的人,所认为的“德”并不是“德”;甚至是嫌弃自己,这么loser。每次想改变自己的时候,因为懒惰、年轻嘛,找各种借口抵触改变和学习。一天拖一天就拖到了24岁,在即将跨入24岁时。改变的契机来了,通过两天的学习心里开始有个声音不停的说着“你再不改变你就老了,你看看父母把您养这么大,毕业这么久你回报过什么?有成就吗?还要继续胆小、懦弱、碌碌无为下去吗?”。这样声音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让我寝食难安。疯狂的在网上不停的搜索关于各种怎样成为德才兼备的做法,搜索名人成功的秘诀等等。找到之后我发现并没有在心里激起浪花,反而使自己陷入烦躁的情绪。为了静下心来我把《弟子规》读了一遍,通过注释明白文中古人说的道理。同时结合这两天的学习,自己明白做有“德”之人与有“才”之人要从学习国学传统文化里的《弟子规》开始,其次是扩展传统文化学习与自身专业技能的掌握,最后是把学到的东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运用到具体的能力提升上。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总得要去改一改。现在2018年24岁的我才刚开始,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二、四位老师的分享获得的启发
李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了“以小事,得大爱”,做事无论大小,都贵在坚持;并积极地带动大家一起做。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让、互相信任、负责的做好自己所应做的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黄老师简短明了的分享使我真正的、深入的认识到“人无贵贱之分”,要平等、公平、公正的看待他人。做到孟子说“行而不得 反求诸己”善于反思、敢于担当的人。学会感恩,感谢学校、领导、家人、朋友。学会低头,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少批评他人,多反省自己。学会宽容和体谅他人。
庄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一场好的讲座不是“洗脑”而是“洗心”,让人由内而外的发生变化。学习国学传统文化唤醒良知,建立信仰;通过阅读《弟子规》、《大学》、《中庸》、《诗经》等古书来洗涤心灵。改变自己以往不好的做人做事的作风。
丁老师的分享让我知道“走心、真诚”是给人了解你的闪光点、吸引力。良好的作息习惯使人在处理事务上事半功倍;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能促进孩子幸福健康成长。
三、金辉女士《至要莫如教子》讲座获得的启发
听讲座之前对“至要莫如教子”这句话不是很了解,听了金辉女士讲座以后懵懂的明白说的是“家庭教育”。金辉女士讲述了古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句话的含义,说的是小孩儿时的性格脾气会影响一生。孩子教育的初始以及未来的格局跟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讲述了古代家庭教育以家族内部文化传承启蒙并熟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再等入学适龄段去学院。中国的文化上下5千年能保留至今离不开教育,启蒙教育。 通过学习金辉女士的讲座更加加深学习国学传统文化的决心,通过边学习传统文化边提升自己的才能;同时也为更做好家庭教育做铺垫。
时刻记住墨子说的“口言之,身必行之”,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回报关爱自己的人,感恩给予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