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清明遛柳, 长安再一次惊艳东方
礼易 2018-04-02

心随指尖

让离开我们的人们感受这份慰藉

拜祭逝去的亲人、先贤、伟人......

尊重仪式,回归传统

折柳、插柳、戴柳......

这些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是古人寄托思情的行为表现形式,在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

在古诗词中,以“柳”思情的名词雅句千百吟唱,流传甚广。清明折柳风俗由来已久,人们通过折柳相赠寄托思情,迎接春天。

 

今日的长安,“清明遛柳”风尚相伴着钟楼、城墙、大雁塔,惊艳了整个东方。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祭祀在人们的精神领域凸显重要,在表现形式上,祭祀与孝道又密不可分。现在,人们逐渐把祭祀的对象多样化,也普遍将祭祖祀贤当成‘孝’的体现,增强了祭祀的道德引领性,孝道的示范性,使祭祀成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对“祀”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清明遛柳,是要唤醒人们对“祀”文化和“孝”文化的重视,尊重仪式,回归传统。

绿色、环保、文明

 

 

烧纸钱、贡物这种古老的清明祭拜方式,在如今显得不是特别的环保。我们今天用的柳枝,是用市政园林修剪弃用的。用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再乱烧东西,保护青山绿水。也可以通过网上祭祀来表达自己的情思,不仅是风潮,而且是绿色、环保、文明的趋势,我接受,我倡导。

传承及延续传统文化

 

 

祭祀与行孝密不可分,在清明时节,能够通过折柳、插柳的形式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我感到非常的骄傲。

通过祀道网上祭拜,表达思念

 

 

清明时节倍思亲,

拜祭英灵觅祖根。

遥问思念何处去?

祀道祈愿慰我心。

让我们成为,

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关注公众号祀道,开启你的祭祀之道。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