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再访姑苏
楼疏Luso 2018-03-29

我所理解的旅行,大概就是从琐碎的生活与茫茫的业务里突然玩个失踪。一背包,一相机,俩旧友,把自己丢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在那儿,不计你现实中的身份,只需以一颗赤子般的心,畅游一方别样的山水。

三天的苏州行,疲惫了在都市里养尊处优的肢体,滋润了日渐干涸的心灵。正值假期,人多是必然,虽特地挑选了“雷阵雨”的天气出行,但烈日当空与水汽蒸腾的轮番打击,让游人游玩的雅兴所剩无几。我和俩同伴一致倡导节俭,能用双脚丈量土地,就不劳驾出租车,能骑着共享单车沿街观光,就不扎进铁皮盒子睡到目的地。

 

把行李扔进小客栈,三人沿着东北街西行,路过拙政园,就是苏州博物馆新馆。这座建筑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构造来看,处处可见现代建筑的元素,方形、三角、折线的完美拼接,让建筑从房顶到墙壁柔和地过度,不露锋芒却因棱角和线条而富于个性。黑白灰的色调,与苏州古建筑的粉墙黛瓦相呼应,与周围仿古的建筑以及只有一墙之隔的拙政园和谐地融为一体,却不显古旧或单调。正厅的屋顶中心,是一个正方形的采光口,由于博物馆的特殊要求,不能让阳光倾泻而下,建筑者用编织成“竹席”似的顶,兜住了汹涌的日光,经过这层光栅般的结构,被过滤、折射的光线变成汩汩溪流,懒懒地扑在厅室的墙上、地上、台阶上。各处的光线也不均匀,深一脚,浅一脚,像光影踏出的旋律,像画家无心的泼墨。

傍着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建一座博物馆,可能最简单也是最保险的想法,就是造一片完全仿古的“现代园林”,千篇一律的小青瓦铺就屋顶,廊檐挂着随处可见的纸灯笼,太湖石堆成与隔壁无异的假山,没有历史的石拱桥填补人造水面的空白……所幸,当建筑大师贝聿铭接下为故乡苏州建一座博物馆的请求时,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花了五年的心血,为古城打造了一个具有现代形体却透露了古典灵性的作品。博物馆与拙政园相隔的那面白墙,大师将其作为画布,用烧毛的黄灰色石片建起一群假山,连绵的山脉倒映池水,与白墙背后园子里的古树相映成趣。建筑的材料,不是传统的木材石瓦,而是现代的钢筋水泥,因为要迎合日益增长的客流需要。于是钢筋水泥化了妆,演出古典的角色,观众无不心服口服。建筑高度不得高于周边的最高点,大片空间藏于地下。当天参观时间较迟,只游览了两侧展区,一侧是出土文物,瓷碗陶罐,玉石玛瑙,折扇屏风,刀枪剑戟,游览者对文物的主人浮想联翩。一块被雕刻成载人小舟的和田玉,我和朋友看到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核舟记》。心中有趣味可寻,桃核与玉石又有什么差别呢?另一侧是现代抽象画,整个墙面大小的油画,光怪陆离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冲击,比如一幅名为《寒夜》的画,画面红色紫色占了大量篇幅,怕是冻得幻觉了吧。

据说,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时,贝聿铭先生已退休多年,可以说是封山之作。博物馆的成功,也为我国的建筑设计开了一条新路。如何迎合当代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需求,又不失传统的风骨和余韵,苏州博物馆,可以视为一个典型的案例。

当晚去了观前街,骑行归来大雨倾盆,正好路过熟睡的博物馆,昏黄的路灯投在白墙上,想必里面也是安睡着的——园林的小巧,山水的灵秀,几何的协调,光影的梦幻,都收入在这古街古河旁灰白黑的一方小匣之中。今人的智慧不逊古人。

 


园林是一幅作品,有形必有感情,园子的名,可以将其间蕴藏的感情表达一二。留园之主想让园子永远属于自己,渴慕一“留”;耦园之主是一对恩爱夫妇,“耦园住佳偶”,取谐音以成趣。拙政园的第一位主人王献臣是明朝正德年间一位不得志的官员,宦官当政,社会黑暗,辞官归隐者不在少数,王献臣也选择了这条路。与他一同做官的友人文徵明以一位画家的天赋,一位知己的心有灵犀,勾勒出园子的蓝图。历时16年,主人北上南下采购建材,挑选文玩,倾尽半生积蓄,建起这座可与皇家园林齐名的园子。西晋潘岳《闲居赋》,将耕地种菜、灌溉田亩叫做“拙者之为政”,宁可归隐山林当一个把农耕当做政事的愚人,也不想在官场的泥潭里寻求所谓人生智慧。于是新落成的园子就得名“拙政”。

大概是园子的名气太大,游客络绎不绝,沿哪条路线行进已经不由人愿,被人潮裹挟着过桥穿廊,不禁暗自决定,将来一定要在旅游淡季来游玩。好在园林独具匠心的设计,移步换景是苏州园林最大的特色,没有特定的观景点,哪怕被挤到墙头或水池里,只要露出双眼睛,面前就是一幅画。“香洲”是石舫一座,三面临水,荷叶环绕,拟造一个泛舟野航的情景。以香草自比高洁的情操,是屈子遗风,“采芳洲兮杜若”,王园主的杜若香草,就是这池水里的荷花。东边的“远香堂”同样染着荷香,得名于《爱莲说》里的“香远益清”。

“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四面四个大圆门洞,站在亭外隔着一洞看对面一洞,两圆叠套,把远处的竹林与石桥圈进相框,稍稍改变视角,画面增一石椅,又贸然闯进一游人,其乐无穷。站在亭中,四面墙四幅山水风光,左右顾盼就足以令人流连忘返。四面通透,到了寒冬腊月便不是好去处了。这座小亭子,像一位两袖清风的官,里面寥寥无几的家当都摆在你面前,大敞着胸襟,拥抱四时之明月,方方正正,棱角也乖巧可爱。

“卅六鸳鸯馆”是园子主人用来听赏戏曲的厅室,蓝白相间的玻璃窗,阻隔烈日的直射,透过蓝色玻璃向外看去,仿佛一层白雪披在地上、树梢、假山上,领略一番视觉带来的清凉,古人消暑降温,用起了心理战术。

溜达进盆景园,走马观花地赏一赏奇形怪状的花花草草,却在不起眼的角落一只大水缸里发现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粉嫩水灵像新生儿的皮肤,两侧微卷,一圈一轮端庄地守卫着花蕊,橘色的一丝一丝向天空伸展,细细一瞧,里边还捧着一汪水,俯身看下去,倒影就在花蕊里了。

拙政园的存在,是偶然还是必然呢?若当时王献臣在朝廷里继续摸爬滚打,今天最负盛名的苏州园林可能就是留园或狮子林了,也不算损失。人事总是苦恼的,若鸿鹄之志只换来心灰意冷,不如倾其所有,经营生活,绝不会被辜负。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混沌朝野少了一个失意官,香洲石舫来了一个抚琴人。


老实说,七里山塘去了两次,平江路去了一次,我分辨不出两处的区别。二者都是河街并行,水陆相邻的民居格局,清一色的白墙黑瓦,氤氲的水气让空气轻轻一抖就要渗出水珠来。

我们在晚饭后前往平江路,步行,眼见雨点从滴答到倾盆,被骄阳晒透了的大地,借凉雨释放压抑的燥热。平江路的门头从面前一晃到了背后,面前狭小的巷子雨伞攒动,游人和居民齐行,摩肩接踵,两侧的小店铺里热情的吆喝,掺杂着桂花糕与芝麻酥的香味,晶莹剔透的橱窗里,折扇像开屏孔雀炫耀自己多彩的羽毛,丝织品争奇斗艳,旗袍各显丰姿,连那些花鸟市场上随处可见的瓶瓶罐罐,也不敢妄自菲薄,翘首盼一位游人赏识。

我们走走停停,挨个店铺逛悠,有些商品价格让人咋舌,却总有敢于一掷千金的顾客乐意呼应。偶然路过装扮洋气的咖啡店,闻到里面醇厚的异域气息,就知道这里歇脚费不菲,直到发现街角一家汤圆店,我们甩一甩雨伞,迎着老板热情的招呼进到店里,一碗酒酿,一碗绿豆汤,一瓶酸梅汁,昏黄的灯光,洁净的木桌,随便加的白砂糖,檐外淅淅沥沥,屋里谈天说地,这大概是最难得的好时光了。

碗罐见底,雨脚停住,雨后初晴的老街变得活泼起来,只是天色已晚,店铺纷纷打烊,原本流光溢彩的平江河睡眼惺忪。我们爬上一座石拱桥,沿着河道极目远眺,两岸绿树葱茏,临水的酒家窗前红灯笼高悬,木质的窗棂浸染着屋内的灯光,飞檐遥看星河,粉墙隔岸相望。可惜当时阴雨,没看成月上柳梢的景致,但领会到夜雨游古街的韵味,三人尽兴而返。

平江路是苏州城内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从古至今都是居民区,今天我们看见的平江路,甚至可以说与白居易当年登高所见的平江路拥有一致的格局。在央视一档记录中国名街的节目里,几位居民追忆儿时关于平江路的往事,有人说,为了发展陆上交通,不少河道都填平了,令人惋惜但无可奈何,历经劫难保存下来的,弥足珍贵。游人不远万里慕名探望这条老街,就是为了看一看,时光过去的模样。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河面与岸距离较大,岸壁深浅不一的青苔与水痕,是这座水乡特有的年轮,无论是平江河还是山塘河,流逝的光阴都随着河面的涨落雕刻在人家的浣纱台上,外面的苏州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的苏州却守着一份古老的情结。那不是皇家园林式的恢弘和磅礴,而是江南水巷最细腻而真切的人间烟火,是载着新熟的瓜果摇撸而来的船,是答答马蹄声点染的青石板,是水,是陆,更是二者交汇的刹那,一弯新月般的石桥——跨过古今,背负老城的千年乡愁,在游客的镜头落下时,祈求它转告漂泊的游子,故园安好,何时归期。


过苏州大学的校门,经一番波折。本部不对外界开放,必须凭本校学生证进入,我们与校警协商未果,沿街溜达一圈后趁校警换班疏忽,假装本校学生,昂首阔步目不斜视地径直走进去,见背后没人追上来喝问,心中暗喜。

拜访苏州大学,其实是慕着东吴大学旧址之名而来的。难以置信这座温文尔雅的姑苏小城,百年前也涌动过救国的热血,年轻学者被甲午的耻辱刺痛,破例走进基督教堂寻求新式教育的曙光,才有了这所由美国基督教会建起的东吴大学堂。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这里扎下根。

走完现代的教学楼和宿舍,远远地掩映在绿荫里一座静穆的校门,百年前的威严与庄重犹存,冷峻的铁门把江南水乡的靡靡之音阻挡在外,督促学子立身做人,充实头脑,锻炼体格。绕过校门,背后书写着“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傍晚六点,鸣钟报时,悠扬浑厚的钟声从一座红青相间的高耸挺拔的钟楼传来,像凝重的暮色,透着向晚的神秘。

体育馆的门墙由一堆奇形怪状的红砖块砌成,据说当时建造体育馆时校方资金紧缺,尽管向全校师生发动募捐,仍然勉强维系。购进一批廉价的烧坏的砖,砌成墙以后,竟也别具风格。早年在东吴兴起体育教育的,是一位名为司马德的美国数学老师,他深感中国学生的体格欠佳,于是将美式的体育教育带到了中国,一时间东吴大学的学生组建起体操队、球队以及各种体育社团,下午四点教学楼和图书馆锁门,全部学生被打发到绿茵场上运动。东吴大学的体育教育在华东地区遥遥领先,被高校争相模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体育馆建成后,就沦为了日寇的养马场,整个校园用作侵略者的伤兵医院,建筑受到破坏,四处野草丛生。当侵略者散去,一切都无从收拾,无可延续,东吴的繁华,化作秋蝉的最后一声哀鸣,翻身落入历史的波涛……

如何惋惜呢?老教父皱了皱他隐忍的眉头。茵茵草地上,抛着飞盘的两位小哥不知疲惫,踩在百年前,一名体操健将飞舞后落下的地方。


枫桥与寒山寺相邻,都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而闻名,成了苏州一处热门景点。念小学时,老师让同学们依次朗读这首诗,全班数我读的最差最没有感情,被当做反面教材。至今仍然愤愤不平,一个小学生怎么能体会到诗人的愁绪呢?考差了回家挨骂的愁绪,怎么能与科举落第相提并论?现在每个学期要去千里之外的冰城求学,寒暑假才能回家,倒是引出了客居他乡的感慨。每每乘车北上,天将明未明时,火车停靠的车站响起空阔的报站声,独倚车窗,心底一丝凉意升起,羁旅愁的滋味,略尝一二。可是人生百味,只有白发老者才有资格站在惊鸿渡口感怀,倒背着手,遥看渡船。

枫桥跨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南岸是铁铃关,北岸是苏艺名人坊,精通苏绣、缂(ke)丝、剪纸、陶笛、古玩的民间老艺术家在里面创作,游客可以观赏问询,可以解囊购买。我们在一家剪纸店停下脚步时,店主王晓老先生正在写书法,见我们四处张望着,放下手头的活儿,迎上前介绍他的作品。传统的福禄寿梅兰竹菊不用说,王老先生最出彩的作品是一些套色的剪纸,乍一看像油画,近看每个笔画都是剪出来的,不同色彩层次完成之后,叠成一幅画,或者肖像,或者风景。单色的剪纸,通过镂空处的疏密程度,呈现阴影的深浅,画面便有了立体感。作品主题延伸到外国人物和风景,画面里偶尔出现几句英文,店主说:“靠着十二生肖啊,在这行就活不下去!看这幅——wait for me and I’ll be back!”一边指着一幅剪纸,一对情人在欧美式的铁门前惜别。谋生的智慧有千万,与时俱进是不变的道理。

 


推荐文章
评论(1)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