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室内装饰的十大美学原则(上篇)

室内设计的十大美学原则

随着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软装设计将会越来越深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室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软装设计发源于欧洲,也被称为装饰派艺术。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对美的追求和呈现,在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装饰之美,也逐渐形成了相应的美学原则。

1.比例与尺度

奥古斯丁曾经说过:“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

“比例”是物与物的相比,表明各种相对物间的度量关系,在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分配莫过于“黄金分割”了;而“尺度”是物与人(或其他易识别的不变要素)之间相比,不需涉及具体尺寸,完全凭感觉上的印象来把握。比例是理性的、具体的,尺度是感性的、抽象的。

1实施黄金比率

黄金比例1 : 0.618 被发现在自然界,它是描述人体比例的整体,在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它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含有这个比例的物体被认为更具美感,所以这一比例也是创造美学空间的关键。

如果没有特别的偏好,使用1:0.618的完美比例来划居室空间,会是一个非常讨巧的办法,黄金比例应用于空间的布局,设计师通常把用于空间功能区域的分布,例如客厅区域和餐厅区域的分布,这个比例就以其微妙的方式显现出来。

2混合和匹配创建比例

可以说,室内设计是艺术多于科学,坚持同一比例也会使空间变得乏味,因此创造空间视觉趣味也很重要。以上面的图片为例,每一个设计元素的高度都不同,所以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眼睛在整个图像上弹跳,从一个项目移动到一个项目,努力吸收所有的感官信息。

3超越布局

通常,当我们讨论室内设计的比例与尺度时,我们谈论的是家具布局等更大的设计元素。然而,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比例与尺度的概念应该在房间设计的每一个方面起到作用。

例如艺术墙就是一个典型的领域,达到适当的比例尤为重要。作为一般规则,一件艺术品应占墙面4/7的空间悬挂,试着测量墙壁的宽度并乘以0.57,这个等式的结果是你的作品的理想宽度。

室内设计中的比例与尺度应该在每一个空中发挥作用,我们在处理不同的环境时,都将再次创造比例。只要有了科学舒适的比例关系,可以让你的项目瞬间看起来和感觉上更专业。

2稳定与轻巧

稳定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感觉。设计学的稳定状态与物理学描述的稳定状态有所区别,设计中的稳定是指物体不会发生位移、倾覆、运动的一种固定和合理的状态,关于稳定的感觉是指物体在视觉上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物体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它的形状和重心的位置,稳定的形状是决定是否稳定的基础,例如底边在下的三角形是稳定的,而底边在上的三角形是不稳定的。重心的位置关系到物体受到一定大小的外力作用后是否倾覆。

稳定的感觉在设计中是一种共同的美感,它给人以安定,自然,和谐,力量的美。有形物体在人们视觉中的大小和重量感称为物体的体量,体量大的物体由于人们对它的静止惯性的理解,往往会认为比较稳定,反之,体量小的物体由于它的静止惯性很容易被克服,因此人们认为它比较轻巧。

设计中我们常常会对体量进行调整,有时需要赋予一些物体较大的体量感,使物体看起来稳定,而有时恰恰相反,故意减小物体的体量感,使其看起来轻巧。

处理稳定与轻巧的关系与处理统一与变化的关系相似。一味地强调稳定势必造成格局的沉闷和形态的单调,一味地强调轻巧势必造成格局动荡,漂浮不定和形态过分的跳跃和不确定。因此,在稳定中有轻巧,轻巧中有稳重是设计的基本原则。稳定中的轻巧既能村托出稳定的特性,又能活跃气氛,轻巧中的稳定既能村托出轻巧的特征,又能“稳定局面”。

3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美的构成形式之一,在家居布置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无处不在,可用做对比的角度也很多,比如通过光线的明暗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材料的质地对比、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以及更多维度的空间构成方法等等,力求使家居风格产生更多层次、更多样式的变化,从而演绎出各种不同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调和则是将对比双方进行缓冲与融合的一种有效手段。

 

1对比

在空间构成中,对比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按照不同方面的对比关系,可将对比构成主要分为空间对比、聚散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曲直对比、明暗对比六个方面。

① 空间对比。

在我国画论中,对待绘画空间处理时,明确地提出要“密不通风,疏能跑马”,形象的阐明了空间的对比关系,所以空间的对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② 聚散对比。

在设计中,与空间对比密切相关的是聚散对比。聚散对比指的是密集的图形和松散的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应注意保持好各个聚集点之间的位置联系,并且要有主要的聚集点和次要的聚集点之分。

③ 大小对比。

大小对比容易表现出空间的主次关系,在设计中,经常把主要的内容和比较突出的形象,处理的较大些。

④ 曲直对比。

曲直对比指的是曲线与直线的对比关系。一个空间中,过多的曲线会给人不安定的feel;而过多的直线又会给人过于呆板、停滞的印象。所以,应采用曲直相结合的技法。

⑤ 明暗对比。

任何作品都必须有明暗关系的恰当配置,不然会使空间浑沌而没有主次。

在设计运用中,我们可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对比关系,使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2调和

调和是指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整体上达到了和谐一致,并且能给人视觉上一定的美感享受。需要注意的是达到调和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在作品中必须有共同的因素存在。处理好画面的调和、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和、统一的形式有很多种:

① 空间形象特征的统一

是指整体的特征风格要调和统一,在多种形象存在的空间里,为达到形象特征的统一,可采取如下两种办法去实现:一种是有秩序的渐变;另一种是增加重复性的呼应作用。在不同形象中,恰当增加其重复形或类似形,使之起到前后穿插呼应的作用。

② 色彩关系的统一

首先在明暗关系上做到统一,其次在色相上做到统一。具体表现就是以同类色为主调,配置以适度的间色,再以少量的对比色加以提示,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③ 方向的统一

凡是带有长度的形象,都具有方向性。一般情况下,在空间整体呈现中,要有一主流方向,同时也要有恰当的接近主流方向的支流加以配合,这样的作品才会给人以美感。

调和、统一这一技巧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任何一个空间设计作品都要使各个要素之间调和统一,不能没有对比,但也不能没有调和。

4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 诠释了室内陈设中的形式美

节奏是有规律的等距离重复,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有组织的变化,节奏与韵律相互依存。

没有变化的节奏虽有形态的秩序感,但缺少活力。而无规律的形态重复,则构不成韵律,其形态必然杂乱无章。在室内空间的陈设布置中运用节奏与韵律的形式法则,可以使室内环境更具序列的美感。

1节奏

形式美中的节奏是指形式构成元素的等距离重复,形成节奏的等距离重复可以是单件物体的重复。(如图1所示)

(图1)

节奏也可以是将数个物体整合形成新的单件形态进行重复。(如图3所示)

(图3)

由此可见,形式美中的节奏构成,既可以是单一元素的重复,也可以是数个元素组合形成新的单一元素进行重复,但都必须是等距离的重复。

节奏中的物体重复排列可以是单一方向的(如图5),也可以是多个方向(如图6);可以是平行方向的,也可以是垂直交叉方向的。

 (图5)

 (图6 )

2韵律

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的有组织的变化,韵律的变化可以是相同形体组合后的变化(如图8),也可以是对原有形体的渐变(如图9),还可以是不同形体的有机整合(如图10)。

(图8)

(图9)

(图10)

以上每一个案例中重复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各自都形成自身的节奏感,而当这几种节奏元素整合在一起时,原有的节奏形式发生了变化,空间产生了韵律美的效果。

室内空间设计中,将相同或同类的陈设品按节奏与韵律规律布置是最常用的方法。通常较小的空间或界面大多可按节奏的形式布置,而面积较大的空间或较大的界面则应按韵律的形式布置,以避免简单重复的单调感。

节奏与韵律是一对联系紧密的形式,节奏是韵律的单纯化,是构成韵律感的基础,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的有组织变化。在实际应用中,两种形式可以同时存在一个整体方案中。

5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以某一点为轴心,求得上下、左右的均衡。对称与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处世哲学与中庸之道,因而在我国古典建筑中常常会运用到这种方式。

现在空间设计中人们往往在基本对称的基础上进行变化,造成局部不对称或对比,这也是一种审美原则。另有一种方法是打破对称,或缩小对称在室内装饰的应用范围,使之产生一种有变化的对称美。

我们要在保持平衡整体的前提下,求得局部的变化,而这里所说的变化或突破(使其量感达到平衡),不是无限度的,要根据力的重心,将其分量加以重新配置和调整,从而达到平衡的效果,使其量感达到平衡,对称和平衡的基本形式如下:

1) 反射

相同形象在左右或上下位置的对应排列,是对称和平衡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又可称为镜照,它易引起种种的空想或联想范围的扩展。

2) 移动

室内设计主要是在总体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局部变动位置,移动的位置要适度,注意其平衡关系,形态要表现得十分明确并井然有序。

3) 回转

在反射或移动的基础上,将基本形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增强形象的变化,这种构成形式表现为垂直于倾斜或水平的对比。回转可分为水平面的回转和立体空间的回转。

4) 扩大

扩大其部分基本形形成大小对比的变化,使其形象既有变化、又达到平衡的效果,比变化易产生动感。

上述四种基本形式,在空间设计中通常会综合使用两种以上形式的结合,构成的图形可达到丰富而有变化的效果。

室内装饰的十大美学原则 "下篇"

(凌峰补充版)

敬请期待...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