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就能成蝶?她的创业历程告诉我们...
什么是美丽,什么是时尚?他们的心里,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当我联系周晓光后,我不得不承认,这个中年女人从内散发出来的成熟、知性、大气,伴随着她的轻言细语、浅笑吟吟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对于美丽的看法,采访周晓光绝对是我7年记者生涯中最快乐、最美丽的事情之一。
46岁的周晓光看起来比实际年轻得多,穿着华丽,但散发着精致和精致。在此期间,采访时,她嘴唇上露出一丝笑容,并诚恳地向记者道歉,请求原谅她忙碌的工作。很难想象,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拥有38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世界上最大的珠宝生产基地、全国人大代表等标签与一个女人联系起来。
她就像一朵深山兰花,散发出香气来感染 周围的人。她来自诸暨山,白手起家创办了全球规模最大饰品王国的国内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
翻开新光创世纪12周年大型纪念画册,周晓光30年的创业历程一目了然。
已经事业有成的周晓光并不忌讳谈论他的回忆---灰干岁月,蜿蜒曲折的道路,偏远的村庄和 斑驳的泥土和公园,表情昏暗的人整天辛苦劳作,瘦弱的父母看着膝盖上的6个女儿,眼睛里充满了担忧,南瓜配红薯凑成的晚饭,嗷嗷待哺的小嘴,一双双渴求营养的眼睛让人难过。
1978年,在16岁时,周晓光走出了山区,她妈妈给她带了几十元钱,带着来自义乌廿三里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的十公斤刺绣针和刺绣等商品,开始了7年的巡回小贩的职业生涯。那时,赚钱支持家庭和提供更好的生活是周晓光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在那些艰难的创业年代,她经常 白天开店,晚上开车去休息。就这样,周晓光拿了一张中国地图,沿着公路、铁路往前走,7年之间,竟跑遍了大半个国内。
一个人在外地拼搏,不愿花钱买菜。如果中午饿了,买些便宜的烂苹果,然后把烂的挖出来。其实,最痛苦的是精神上的寂寞,这通常是一个人暗夜躲在床上哭泣的时候。周晓光回忆说,这是最艰难的岁月,好在她勤劳,坚强,坚持不懈。
七年后,周晓光赚了2万元。该2万元成为她商业史上的第一桶金。然后,她和丈夫在第一时间拿出了1.5万元的积蓄,在第一代义乌小商品市场买了一个摊位卖饰品,从此以后周晓光和饰品结缘。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一个名为“职业生涯”的词汇在周晓光新中萌芽。在20世纪90年代初,她受香港商店的启发,随着商店,业务越来越大,商品也越来越多,周晓光很敏锐地意识到了商机。事实上,珠宝店的创造不仅为她赢得了财富,更重要的是,它让周晓光与市场紧密相连。
如果在1995年以前的周晓光只是想改善家庭生活的小老板,那么此后的周晓光则真正开始自己事业,并逐步成为引领一个行业发展的企业家,以周晓光和她的丈夫虞云新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的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在义乌青口工业园区落户了。
经过多次历练,周晓光终于破茧成蝶,插上理想的翅膀在美丽的珠宝中舞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作者观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文作者:裕佳柒【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