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华,号金秋真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书画院副院长,国礼艺术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著名画家方凤富教授的入室弟子。
2013年作品"明珠累累"发表于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翰墨怡心》上。2014年作品"秋香"和"鲜花盛开硕果飘香"发表于福建美术出版社 《墨香溢彩》。
2017年作品参加京西长城,全国名家书画大展。
2018年作品参加喜迎十九大、金秋十月,第二届朝阳汇能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2018年作品参加首届《大美中国》书画名家展,并被组委会收藏。
作品多次参加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曾在中国美术馆合作主办性书画邀请展,作品多次赞助社会慈善公益活动,被国内外个人及企业界、博物馆收藏,作品多次作为国礼送外国领导。
黄荣华,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画家方凤富教授的入室弟子。作为苏葆桢的再传弟子,黄荣华老师的水墨葡萄清晰地展现出苏葆桢水墨葡萄的风格,和中国现代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娴熟的传统技法在"五彩〃中呈现出墨葡萄的晶莹剔透。果露欲滴,栩栩如生的作品让人叹为观止。其技法不仅继承了苏葆桢的精髓,更注入了浓浓的水墨神韵和人文气息。
抱琴看鹤,独居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枕石归云,云起云落,松林人不知,明月复来照。季羡林先生说“和谐也包括内心世界的和谐”,其实这也是一个艺术的大命题,古人曰胸无正气,落墨无神,急功近利,躁气沸腾。诗无达话,画自有品,这一切皆源自内心的世界,是心灵的影像,人格的写真。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不是人写画,而是画写人。1962年出生于贵州毕节的黄荣华老师就是在一直这样尝试,尝试着写恬静的自己。而从这种古典的静气中,又能够让人感觉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层林尽染》的葡萄中便是他的影.....
在创作中,黄荣华老师非常注重笔墨的运用和造型语言的转换,从而使画的意境达到灵韵,亲切;出生在贵州,现在京都发展的黄荣华老师,是一位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画家,师承著名画家方凤富教授。
从他面世的作品来看,他对古今传统与现代视觉观念的融合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解,能用日渐娴熟的技法在作品中突显自已的精神世界,使他笔下的葡萄更具精神内涵及天然和谐之趣,尤其在葡萄与花叶之间交错时,使墨彩化开,别饶风色。在黄荣华老师的作品里,还非常注重造型的审美,所谓造型,亦可视为格图式,不仅仅指画中的造型,世界万物只要被融入笔墨和图式都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小有小的别趣,大有大的自在。尺牍小画,丹珠欲吐,山野花卉,跃然纸上,颇有韵致。
从细节看,黄荣华老师所画葡萄,无论光线,角度,墨彩都恰到好处,“根蒂蟠虬,龙须围绕,枝叶青好,三光照曜结云棚,就中几穗非常宝,初似琉璃,终成码瑙,攒攒簇簇圆圆小。”充分运用了笔墨的特殊功效,强化了视觉张力。使作品既浸透着浓郁的自然情趣,又真切地感受到画家对所刻画对象的亲切与淳朴,让人们在观赏其间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会再度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通过静谧婉约的审美意趣、沉着刚健的线条、恬静淡雅的色彩及空间层次节奏,给画面营造了一种浑厚华滋的神韵,这正是他画作的灵魂所在。
评论家刘国旭教授对黄荣华老师的艺术才华有着极高的评价,称其是苏(葆桢)派葡萄技法的传承发扬人,其艺术造诣有着不可低估的发展潜力。他的葡萄画用焦墨枯笔草书入画,大写意出藤蔓、枝干,颗颗葡萄融合了西画色彩的特长,这一独特的表现手法使他笔下的葡萄水分饱满、丰盛充盈、墨彩交辉、生动自然。
在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笔墨语汇秉承于传统,生发于心悟。既有对远古历史悲怆的追忆和思索,又有把于其相关经历、相关生活、相关命运拧在一起的一腔情结,满怀激情挖掘笔墨内在深度而直面现实生活赋予的淳朴与希冀。令人视觉和心灵在震撼中感受愉悦;其苍茫浑厚之壮美,清逸雅静之禅境,则会使人对人生况味产生无限遐思。
笔随心运,墨由性使。其根本之处,在于一种精神的领先,那些浓淡、干湿、疏密的笔墨营画家的创作没有把玩的心态,而是一种情有独钟的陶醉与痴迷,他的生命、他的情感都在他笔下的意象中得到释放与表现。笔饱墨酣源于生命的激情,而生命的激情显然来自于画家对现实生活的诗意的把握和清新气息的感受。
当画家在面对自然、面对世界、面对现实中,感受到生机的蓬勃和活力时,他才能以切身的感受作出个性化的艺术反映,其作品才能让人心生感动而别具魅力与鲜明风格。
黄荣华老师以精致的笔墨生动地描绘出葡萄树的风姿,那片片绿色的叶 子洒脱飘逸,把晶莹的葡萄映衬的更加诱人,葡萄是水墨画的常见题材,象征着硕果累累,寓意着多子多福,值得收藏与文化艺术传承。他的作品受到被海内外藏家和机构追捧和多次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