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最小国家中的伟大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
探墨艺术 2019-05-24

接触艺术品对我们大有裨益,甚至会对你有所启发。但可别误以为仅仅到了美术馆,站在伟大的艺术品面前思考一下,你的艺术体验就理所当然地很有意义了。

要想真正有所收获,你需要通过理解作品,被作品感动,才能与艺术之间产生一种更私密的联系。

——约翰·艾迪玛 《如何参观美术馆》

博物馆,是活的思想灵魂,是一座城市的宝藏。


梵蒂冈

最小国家的博物馆,有着伟大的力量

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占地面积约为0.44平方公里,而0.44平方公里有多大,例如,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就是0.44平方公里,或许是一个稍微大型一点的高尔夫球场面积也比梵蒂冈的面积大。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梵蒂冈有着自己完整的社会机制,而且梵蒂冈全国居民都信奉天主教,梵蒂冈也是近13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每年朝拜的人数不胜数。

而且,由于梵蒂冈面积小、居住的人少,常住人口不足1000个人的梵蒂冈或许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理发店的国家!


《羊城晚报》里曾有过这样的报道:站在梵蒂冈开枪,子弹一出就会飞越国界。

但就是这样“娇小”的梵蒂冈,却孕育了伟大的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


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前身为教皇宫廷,是教皇的居所。

梵蒂冈博物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的一座大理石雕像。

名为《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的雕像于1506年被发现并挖掘。


《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博物馆的分馆比奥-克莱孟蒂诺博物馆(Museo Pio-Clementino),创作于大约公元前42年至20年。)

教皇儒略二世派Giuliano da Sangallo和米开朗琪罗去查看挖掘成果。

在挖掘出雕像整一个月后,教皇就在梵蒂冈向公众进行了展示。

德国诗人歌德就曾经这样评价《拉奥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人的痛苦都有三种感觉,即畏惧、恐怖和同情。雕塑能表现这三种感情中的一种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拉奥孔》却同时包含了这三种感情。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它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Baccio Bandinelli的《拉奥孔》,被送到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宫(Palazzo Medici)复制的《拉奥孔》,现藏于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

而这座雕像来自古希腊的雕塑,不仅仅是希腊时代艺术的标志,似乎也奠定了梵蒂冈博物馆的精神内涵。

它的美的切入点似乎在于“一种轻微的叹息”,如怨如诉又就像是一种哀号。没有过分激烈的痛苦,但是却有着一种至高的精神力量,让观看的人能有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

每一座博物馆,都藏着一种思想

文艺复兴“三杰”之中的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把近10年时间都贡献给了梵蒂冈博物馆。

西斯廷小教堂里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著名穹顶画《创世纪》与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都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人与上帝的巧妙并列,让人心存敬畏之心,灵与肉的视觉对应,应接不暇。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几百个不同的人物,

被赋予不同的表情与姿态,

被刻画得极富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波澜壮阔的场面,坚不可摧的强力,

似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捕获人心的力量。


拉斐尔《雅典学院》(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用自由开放的思想,将画中人的各异文化内涵显现出来,隐藏对未来的憧憬,也表达了智慧与真理的伟大存在。


拉斐尔《雅典学院》局部(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人物有节奏被安排在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建筑空间里,

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着各自的象征意味,

所有的举止动作都似乎相呼应地,有规律地,

组成了一幅恢弘而优美的画面,

让观者有一种无法揽尽所有风景的回味。


正如《国家宝藏》所言: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

因为需要,所以存在。

博物馆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增长,促进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参观者数量逐步增多,博物馆也在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来源:国家文物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来源:国家文物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国家鼓励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政策下,博物馆运营进入文创时代,通过周边文化产品获取收益。未来,互联网+下的博物馆通过更多的方式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博物馆走上新的商业合作道路是大势所趋。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5年3月20日,《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并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这为博物馆产生艺术衍生品、文创产品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商业模式下的艺术衍生品蓬勃发展。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不同时代人们对于博物馆的理解不尽相同,关于博物馆职能的定位,也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新的观念被注入到原有概念当中,开始探索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更为核心的问题。

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在悄然发生转移,在很多情况下,博物馆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文化势力,开始以各种姿态呈现于大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网友观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博物馆逐渐满足大众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

而在未来,

博物馆将有更多可能。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