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备战2020年社工考试 | 干货!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第二、三、四章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的定义

儿童为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与“未成年人”同义

▲儿童的特点

社会属性的特点:

1.儿童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 2.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 3.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成长发展的特点:1.快速性 2.阶段性:婴儿、幼儿、学前、学龄(6-12岁)、青少年(13-18岁) 3.顺序性:身体、社会心理 4.不平衡性 5.个体差异性:不同于整体特征 6.分化与互补性:身心发展,协调性

▲儿童的需要

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社会存在

发展的需要:良好家庭生活、受教育机会、足够的休闲与娱乐

受保护的需要:免遭伤害需要,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儿童忽视(生活照料与医疗照顾的忽视、教育需要的忽视、社会化发展的忽视)、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性剥削)

社会化需要:基本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品德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

1、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概念

以儿童获得最佳照顾和保护为目标,针对儿童生活的家庭和社区开展的提升照顾儿童和保护儿童的技能,改善社区儿童安全环境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方式。包括儿童原生家庭,也包含再婚、亲属、寄养及收养等不同形式的家庭。

2、方法要

以家庭为单位、聚焦家庭功能、家庭全程参与、建立良好关系、链接资源网络

3、方法理念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因此,儿童社会工作保障儿童能够安全,永久和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就是要联合家庭,让家庭参与,发挥家庭潜能,并给予家庭支持。

4、实务原则

(1)儿童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2)必须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3)儿童和家庭不应因为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对待;(4)家庭营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生活中,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伤;(5)家庭寄养照料是临时安置方式,应尽量短暂(6)凡有可能,家庭外找了都应在最短时间里与父母团聚,并在过程中获得社工支持;(7)如不能回归原生家庭,社工应为家庭外照料安置儿童提供永久性替代照顾服务(8)家庭外照料必须能够维持儿童与其关系密切人士联系;安置环境能够满足儿童个性化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有利于儿童长远发展为出发点。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定义:整体环境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儿童友好社区的标志:社区能保障儿童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能让与同伴见面和玩耍、保护儿童免遭伤害、干净的饮用水和卫生的环境、提供所需的教育医疗和积极庇护服务、能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能发挥儿童的作用

▲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主要内容

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开展家庭监护评估,筛选风险家庭

评估结果分析

组建家庭工作团队

开展家庭团队工作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

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第三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概念

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工作特点

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和接纳

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掘群体示范性效应方向的整合性运用

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工作原则

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

接纳与关爱青少年

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服务内容

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思想引领、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社交指导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辅导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正面联系、临界预防、行为矫治、社会观护

▲个案工作的过程特点

在对青少年服务中,接案和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虚拟性等特点

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求评估,也包括开展专业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评估

服务计划的制定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意愿

专业理论,特别是社会支持网络,优势视角和增强理论的运用,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科学基础

▲小组工作的过程特点

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机会

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青少年的真实世界

小组规范会对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小组也可以提供如实验室般模拟练习的机会

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建立正向积极的伙伴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并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

▲社区工作的内容特点

举办有关促进社会参与的社会活动,有助于青少年适应并融入社会

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行动系统建设

▲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整合性特征

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第四章、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人问题和需求评估的目的

识别老年人的优势与不足

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

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

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

▲评估方法

评估内容和工具: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老年人家居安全查对表等。

评估注意事项:物理环境、平衡好老人自立与依赖他人的需要、关注最初提议做评估的人、注意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

▲老年个案工作

特点:在接案阶段,与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预估阶段注意老人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在制定计划阶段要充分吸收老人参与;在介入阶段要定期追踪进展情况;在评估阶段重视老年人的主观评价。

注意事项:营造适宜沟通的环境、沟通障碍的老人要多方求证、尊重、自决、有耐心。

▲老年小组工作

特点:身体上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要有相应的调整;带领者扮演积极的角色;小组节奏比较慢,工作者要注意点滴变化。

注意事项:尊重自决权、平衡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注重保密性、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老年社区工作

重点目标人群: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困难老人。

社区工作方案:

目标:通过统筹社区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类型: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老人照顾机构服务

原则:优势视角、增权、统筹规划、资源连接与整合

▲老年人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正在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即不是由机构来决定而是由服务对象的需求决定

社区照顾的内容:咨询与转介、志愿者服务、代际融合、老年教育、老年休闲娱乐、老年就业、收入保障、营养与餐饮、健康照顾与生活安康、心理健康、出行、住房、个案服务、居家照顾、照顾人支持等。

▲老年人机构照顾

养老机构的类型:老年公寓、临终关怀机构。

接受养老机构照顾的老年人的生活特点:社交固定化、生活常规化;生活有他人陪伴,个人自主空间少;隐私受限,常与他人同住;与机构外的人接触少;依赖机构人员;掩饰想法;退出一些活动以适应机构;挑衅工作人员。

养老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不同阶段扮演者不同的角色:申请和做决定、等候期间、准备入住和刚刚入住、住一段时间后、出院和出院后、死亡和濒临死亡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