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第三方支付趋于理性,各支付机构聚焦行业细分领域

近日,汇聚支付(Joinpay.com)了解到,在央行发布支付牌照申请后,已经在支付市场产生了“双寡头”模式,此前被炒高的支付牌照价格也有所下降,中小型支付机构“巨头”的阴影下,也只能在细分领域中挖掘机会。

第三方支付趋于理性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分类,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网络支付、预付卡发卡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其中,网络支付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期间,央行共发放了271个第三方支付牌照。此后,由于第三方支付陆续暴露的问题,央行在2016年明确表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支付机构”,这也使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飙升。 2016年9月,美团就花费约13亿元人民币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正式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2017年后,央行逐步放开第三方支付牌照申请。今年年初,央行甚至放宽了对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的限制,并对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给予“全面国民待遇”。

在支付牌照申请重启、“双寡头”模式形成的背景下,有媒体报道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已趋于理性。

支付机构聚焦细分领域

虽然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已经下降,但从现有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仍在高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也在迅速抢占市场。根据央行公布的第二季度数据,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在线支付服务1230.14亿笔,金额达48.29万亿元,分别增长94.37%和53.35%。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支付宝、财付通仍然是支付领域的“双寡头”。第二梯队的支付机构在各个细分领域寻找机会,其中汇聚支付提供互联网支付和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 帮助企业在业务运营中获取信息和资金流;京东支付受益于线下支付、聚合支付、金融领域的发力并已取得了不错的增长;而苏宁支付则致力于开发O2O快捷支付,为C端消费者、 B端商户提供方便的、安全保障的全场景付款服务。

支付牌照不同于银行、证券、保险、公募基金、信托等金融牌照,支付机构中必然存在寡头,从市场结构来看,更像是互联网“721分布”。自国内支付市场形成以来,就一直存在寡头垄断,这就要求其他支付机构不断寻求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文章来源——汇聚支付(Joinpay.com):https://www.joinpay.com/pages/customerDetail.html?topicId=100&id=151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