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博物馆照明之广州博物馆:埃克苏邀您看200年前的高级定制!
埃克苏 2020-06-01

9月20日晚,为庆祝新中国70周年华诞,弘扬和传承新时代工匠精神,京广两地四家文博机构联袂举办的“匠心神巧——广作特展”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隆重拉开帷幕。特展以“广作”之名统称清代以来广州工匠制作的具有广州地区特色的工艺品,并梳理各类工艺特征及技巧,在埃克苏(AKZU)Sprite X1博物馆展柜灯、Sprite X4博物馆嵌入式展柜洗墙灯与Sprite X11线性洗桌灯的倾情演绎下,广州工艺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震撼世人。

广州博物馆肇建于1929年,是广东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早期博物馆之一,也是华南首座博物馆,至今,广州博物馆通过调拨、收购、捐赠、交换等方式汇集藏品约13万件套,包括考古发掘品、传世文物、民俗文物和现代美术品,并且大多为具有广州特点的历史文物。

 

广州地处南海之滨,自秦汉以来便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优越的地缘环境孕育了雕刻、织绣、木器等传统手艺。 18世纪“一口通商”政策的实施,使广州作为中西商品贸易及文化交流前沿地的地位愈加重要,中西科技、工艺、工匠的汇聚,催生了广钟、广珐琅等新兴手工艺,让广州工艺美术进入了承前启后的黄金时代。

这些源于传统又开拓创新、融会中西又自成一派的工艺品,不仅是西方贵族、商人争相订购的东方宝物,也成为了进献清廷的重要贡品。广匠更屡被传召至宫廷造办处服役,留下诸多传世佳作,广作也由此名扬海内外。

 

为了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两百余年间广匠的奇思妙想与永恒匠心,广州博物馆联手故宫博物院、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京广两地的四家文博机构甄选所藏103件(套)清代至当代广州工匠制作的广作工艺精品汇展于羊城,向广大市民展现广州的“匠人精神”(匠心)和“精湛技艺”(神巧)。展品囊括了钟表、牙雕、珐琅、家具、织绣等多个品类,且近四成为珍贵文物,其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级别之高,为历年广州举办同类展览之最。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融会中西创百艺新风”讲述了明清广州工匠在自汉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基础上,凭借对外贸易优势和宫廷青睐西洋文化的良机,形成了以广钟、广珐琅、外销画为代表的新兴手工艺,还将西洋工艺与本地原有的雕刻、瓷器、织绣、木器等传统工艺相结合,制作出各类既有地域元素又富时代特征,中西合璧、巧夺天工的广作精品,行销海内外。

第二部分“仙工妙技藏紫禁御苑”介绍了在18世纪——广州工艺美术的黄金时代,广州的象牙、绣品、家具、珐琅、钟表等精品不断被广东官员以贡品形式进献给清廷,广匠也被陆续送入紫禁城中服役,专事皇室各类用品,广作与京作、苏作同登宫殿之堂,此部分选取四家主办单位所藏清代广作贡品及造办处广匠制作的宫廷御用品,让您近距离鉴赏清代广作鼎盛时期的仙工妙技。

第三部分“回澜百年思古今匠心”精选近现代广作名匠代表作12件,体现百年来广匠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的传承发展之路。本次特展的一大亮点,是首次以“广作”之名统称清代以来广州工匠制作的具有广州地区特色的工艺品,详述两百多年前广州如何凭借对外贸易优势和宫廷青睐西洋文化的良机,形成既有地域元素又富时代特征的各类精巧工艺,并梳理各类工艺特征及技巧,集中展现广州工艺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贡献。

广州匠人敬业奉献、精益求精、恒心专注、开拓创新的匠心精神铸造了广作工艺品的璀璨辉煌,不仅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广州人,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项目名称|广州博物馆Guangzhou Museum

项目地址|广州市越秀公园内镇海楼

项目摄影|埃克苏博物馆照明

埃克苏(AKZU),首创“博物馆级光质量”,并以专注于高效发光,精确配光,智能调光的“博物馆级光质量”的照明设备而著称,致力于博物馆级轨道灯,美术灯,展柜灯和智能照明系统的研发与制造,创导和奉行 “安全,还原,舒适”的博物馆照明设计理念,为博物馆,美术馆提供专业照明设备和照明解决方案。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深圳市博物馆协会会员 

广东省展示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照明学会《博物馆、美术馆LED照明设计与应用规范》课题组成员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中国国家博物馆《LED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研究》项目单位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估方法与体系的研究》项目单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咨询热线:400-687-2598

邮箱:cn@akzu.com
了解更多关于埃克苏,请浏览:akzu.cn

关注微信公众号:埃克苏


推荐文章
评论(0)
联系我们|招贤纳士|移动客户端|风格模板|官方博客|侵权投诉 Reporting Infringements|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 0571-89852053|涉企举报专区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86号 浙ICP备16011220号-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60599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浙网文[2022]1208-054号 自营经营者信息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2220015号 网信算备330108093980204230011号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