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潮流先锋、正品保障者的形象示人的潮流电商平台得物,又陷入了假货风波。
近期,一位网店店主赵先生,4月份从得物购入 52 瓶古驰罪爱香水,打算5月份转售收获差价。可当他信心满满地将这些香水再次寄回得物销售时,却遭遇晴天霹雳——平台鉴定其包装和配件为假,商品查验未通过。这一结果,瞬间点燃了舆论的导火索,引发网友一片哗然。
对此,得物迅速给出回应,称该批香水出自品牌授权经销商,从品牌仓库直发,二次查验确认香水本身为正品,只是礼品包装细节与正品特征不符,才拦截了商品,还终止了与涉事商家的合作。
但这一解释,在消费者眼中却难以自圆其说。毕竟,从得物购买的商品,未经开封,二次销售时却被判定包装为假,得物长期标榜的“严格品控”“正品保障”,此刻似乎成了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
王牌优势变成了槽点
在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信任堪称生命线,每一次假货风波,都是对平台信誉的一次严重侵蚀。得物过往“先鉴别,后发货”的独特运营模式,成功圈定海量年轻客群,一跃成为潮流电商领域的佼佼者。
此次“香水假货事件”,无疑说明其检验流程或者产品本身存在问题,为给其敲响了警钟。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得物此前“先鉴别,后发货”模式,确实为消费者过滤掉假货风险,构建起潮流购物的安心环境。然而,多次假货风波无疑打破了消费者的信任滤镜,后续购物决策可能更加谨慎,甚至考虑转向其他更可靠的平台。
从得物角度来看,曾经靠“正品 + 潮流”双重标签吸引的用户,如今成了口碑危机的放大器。这种反噬不仅影响得物的短期营收,更可能让其彻底失去年轻市场的话语权。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得物假货”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年轻用户用脚投票,纷纷转向识货、nice 等竞品平台。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 年得物用户活跃度同比下降 23%,新增用户增长率近乎停滞。
从行业视角看,得物早期的“先鉴别后发货”模式,曾推动整个潮品电商向规范化转型;自建鉴定中心、制定商品标准等举措,也为行业树立了参照范本。
现在得物假货问题持续发酵,不仅让自身陷入舆论漩涡,更给整个电商行业的信誉蒙上阴影。当消费者对得物的正品保障产生怀疑,便会不自觉地将这种怀疑延伸至整个电商购物环境,这无疑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阻碍。
这场优势变劣势的危机,不仅是得物的生死考验,更是整个电商行业的警示:在流量红利消退、消费者主权崛起的时代,任何平台都无法用 “模式创新” 掩盖信任缺失的本质问题。
假货乱象是电商“行业病”
在电商蓬勃发展的当下,假货问题如影随形,成了整个行业难以治愈的“顽疾”。得物深陷假货风波,其实并非个例,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头部电商平台,同样饱受其扰,纷纷出招应对。
淘宝早年假货泛滥,一度让淘宝的品牌形象蒙尘。为扭转局面,淘宝组建了 2000 人的专业安全团队,依托大数据技术,在海量商品中精准揪出疑似假货。同时,淘宝上线“假货快速退款”服务,若商品被认定为假货,消费者发起退款申请,系统最快 0.01 秒就能完成退款,从售后端斩断制假售假的利润链。
京东以正品行货起家但随着平台规模扩张,假货问题也时有出现。对此,京东从商家入驻源头把控,专业质控部门人工审核资质文件,自研商品审核管理系统自动过滤敏感词汇。
运营监管层面,推出“积分管理制度”,对商家不诚信及侵权行为扣分,情节严重者清退、关店;利用大数据研发京盾系统,主动巡查商品,抓取用户评价、退换货记录中的敏感信息,对高风险商品主动下架。
拼多多崛起于下沉市场,发展初期因商品价格低廉,被假货问题缠身。拼多多迅速组建超百人的打假队伍,与香奈儿、阿迪达斯等数百个国内外品牌及第三方知识产权、检测机构合作,构建严密打假流程。
在商家入驻环节,严格审核企业三证等资质,对列入经营异常、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拒之门外。打假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建立“125 系统”,每秒扫描甄别全网数千万商品,拦截侵权链接。
得物若想挽回口碑,可借鉴同行经验,在鉴定流程优化上发力。
一方面,得物应向京东、拼多多学习,加强对上游供应商、品牌授权商的审查力度。详细核实授权链路真实性,定期抽检商品,对违规供应商及时清理。同时,建立供应商信用评级体系,激励优质供应商长期合作,从源头上减少假货流入平台的可能。
另一方面,售后维权同样是得物重塑口碑的关键。参考淘宝“假货快速退款”机制,缩短消费者维权周期,让消费者在遭遇假货时能迅速获得赔偿,降低损失。并且,设立专门客服团队跟进假货投诉,及时反馈处理进度,提升消费者维权体验。
假货问题是电商行业共同的“毒瘤”,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打假实践,为得物提供了宝贵经验。但得物要想再次挽回口碑,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全方位、深层次地进行变革。
成也信任,败也可能因信任
得物虽以潮鞋起家,却未满足于潮流鞋类单一赛道的舒适领地,而是以果敢之势破除边界,全力多元拓展商业版图,力求在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中开辟增长新局。
近期,电商平台得物在商家大会上披露,2024年得物新增了32个十亿级赛道,6120个商家年销售额同比翻倍。目前,得物正在面向美妆个护、运动户外、服装、潮玩、家电数码、黄金珠宝等30多个类目全面招商。
得物大规模招商和拓展新赛道,带来了商业机遇,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来,商品品类的复杂性呈指数级增长,对鉴定团队的专业能力、鉴定标准的细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鉴定环节出现疏漏或不公正,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消费者对整个平台信任体系的崩塌。
此前频繁出现的“鉴定结果前后矛盾”“专柜正品被误判”等事件,正是信任危机的预警信号。如果得物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任由信任裂痕扩大,曾经助力其崛起的信任机制,终将成为压垮它的致命稻草。
二来,得物只注重商业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对商家资质、商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就如同在沙滩上建高楼,根基不稳,迟早会坍塌。
如今消费者主权崛起的时代,用户的信任比任何营销手段都更有价值。得物在为买卖双方建立信任机制的同时,自身必须“守正”,要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清晰透明可靠的鉴定服务,否则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总而言之,得物正站在商业扩张与信任危机的岔路口,唯有“守正”才能避免沦为“监守自盗”的糊涂平台,这也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