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新氧营收净利“双降”,短暂扭亏后迅速重回亏损泥沼
蛇眼财经 2025-05-27

曾被誉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新氧,短暂扭亏后迅速重回亏损泥沼。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新氧集团总营收14.67亿元,同比收窄2.09%;毛利润8.99亿元,同比收窄5.72%;净亏损5.87亿元,归属于新氧国际公司的净亏损5.9亿元。此外,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2.97亿元,同比下降6.6%,净亏损较去年同期的2120万元扩大至3310万元。

新氧2024年业绩双降,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也未出现好转。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新氧自身发展的困境,更是整个互联网医美行业激烈竞争与变革的缩影。

核心业务收入“大跳水”

在互联网医美行业的版图中,新氧曾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其凭借其在医美信息整合与预订服务领域的优势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曾经的印钞机,如今却成了业绩下滑的重灾区。

据新氧 2025 年一季度财报,其核心的信息、预订服务及其他收入同比暴跌 34.1%,从 2024 年同期的 2.17 亿元降至 1.43 亿元。该业务长期以来作为新氧的顶梁柱,此番大幅跳水,无疑动摇了公司的根基,也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疑虑。

新氧在财报中解释,订阅信息服务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数量减少,是收入下滑的直接原因。这一现象背后,实则反映出平台在产业链上游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正逐渐式微。

一方面,医美赛道已从蓝海变为红海,众多巨头纷纷入局,竞争呈白热化态势。阿里健康、美团等综合平台,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庞大的用户基础,积极布局医美上下游产业链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新氧的B端客户。

另一方面,抖音、小红书等新兴社交平台,以直播、短视频种草等创新模式重构医美行业的流量入口。这种基于内容生态的营销模式,让医美机构看到了精准触达目标客户的新路径,越来越多机构将营销资源向这些平台倾斜,降低了对新氧这类传统医美社区平台的依赖。

对于新氧而言,核心业务收入的大跳水,不仅仅是营收数字的难看,更预示着其在医美行业生态位的动摇。

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失去 B 端客户意味着平台上的医美项目信息与服务供给减少,进而影响 C 端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而用户流失又会进一步削弱平台对 B 端客户的吸引力,形成恶性循环。

长此以往,新氧在医美行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将被严重削弱,甚至可能被边缘化。

着急向线下实体突围

在核心业务断崖式下滑的绝境中,新氧将破局希望押注于多元化转型,试图通过轻医美连锁业务从线上平台向线下实体突围。

2025 年一季度,新氧轻医美连锁业务营收达9880万元,同比增长551%,创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这一成绩表明,新氧在转型方向上或许找到了新的增长点。通过打造线下实体门店,新氧能够直接掌控医美服务的质量与体验,减少对第三方机构的依赖,同时借助线上平台的流量优势为线下门店引流,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然而,新氧开设自有医美机构“新氧青春诊所”,寻求新增长曲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重资产运营的轻医美连锁业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门店扩张、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短期内可能会给公司财务带来较大压力。

在核心业务收入持续下滑、净利润亏损加剧的情况下,这种大规模的线下拓店无疑让新氧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资金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而且,如何在快速扩张门店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也是新氧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更深层的危机来自商业模式的底层冲突。作为第三方平台,新氧原本扮演“裁判员”角色,通过流量撮合交易赚取佣金;转型为线下机构经营者后,平台瞬间化身“运动员”,与入驻商家形成直接竞争。

这种身份错位不仅会动摇合作机构的信任根基,或将引发原有合作机构的强烈不满与信任危机,导致大量医美机构逃离新氧平台,更可能引发用户对平台公正性的质疑。当消费者发现推荐榜单里暗藏“自家生意”,新氧苦心经营的中立口碑将轰然倒塌。

放眼行业,医美连锁的成功案例寥寥。

朗姿股份等传统医美企业深耕线下多年,仍难以摆脱高成本、高营销费用的桎梏;而新氧作为互联网基因的平台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线下服务标准化等领域毫无经验沉淀。其试图用线上流量优势反哺线下门店,却忽视了医美消费用户更倾向于选择身边口碑可靠的机构,而非线上导流的陌生品牌。

总而言之,新氧从轻资产平台向重资产运营的多元化布局转型,虽勇气可嘉,但在资金压力与商业模式冲突的双重夹击中,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强监管下,出路在何方?

医美行业的强监管特性也为新氧的转型之路增添了不确定性。

2024年,国家针对医美机构资质审核、广告宣传、药品器械管理等环节出台的一系列严苛政策,让行业彻底告别“灰色地带”。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查处非法医美案件超2万起,关停违规机构超5000家,监管力度堪称史上之最。

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消费者的决策逻辑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安全性与合规性取代低价促销,成为选择医美机构的首要标准。而新氧,这个曾经依赖流量红利与信息差崛起的平台,却在这场合规转型中严重掉队。

新氧的合规困境,本质上是其激进扩张与粗放管理的必然结果。

为了在核心业务萎缩的困境中突围,新氧近两年加速布局线下轻医美连锁,短短时间内将“新氧青春诊所”的版图扩张至9 城 23 店。然而,这种狂飙突进的策略却埋下巨大合规隐患,消费者投诉量攀升。

此外,监管趋严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在此背景下,新氧的市场竞争力正在被快速稀释。

头部医美集团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合规优势,通过并购整合扩大市场份额;而美团、阿里健康等综合平台,依托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迅速搭建起全链条合规服务体系。相比之下,新氧既缺乏实体机构的规模化运营经验,又无法在合规体系建设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综上所述,新氧过度依赖线上流量的传统商业模式已显疲态,线下布局虽有动作,但成效尚未显现,且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巨大。这一系列问题交织,使得新氧在亏损的漩涡中越陷越深,未来的发展之路布满荆棘,亟待破局。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