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点击下载 关闭
民国时期重要的交通工具“黄包车”雕塑

   人力车有很多种,比如架子车、自行车等,只要以人力驱动的都叫人力车,黄包车是其中一种。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为引人注目,招徕生意,车身涂黄漆,故名黄包车。


    随着人力手拉黄包车的逐步淘汰,现今在社会上流动最多的就是人力三轮黄包车,以人力脚踩为动力,这样比以前拉黄包车的更为省力,其速度也有一定改善。


民国时期拉黄包车雕塑,人物雕像,民俗文化雕塑

      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1870年创制。同治12年(1873年),法国人米拉看到黄包车便利,拟从日本购进,并向法租界公董局呈报一份计划,要求“在两租界设立手拉小车客运服务机构”,并申请十年专利经营。后经法租界公董局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协商,同意由两局发放人力车执照,并批准路程价格。次年1月,黄包车从日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为东洋车。

玻璃钢铸铜雕塑,拉黄包车人物雕像,商业街景观雕塑

     现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车,火车、汽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等说到底都是车,只不过是轮子的个数不同。那么古代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乘坐马车的人,要么是贵族,要么是十分有钱的商人,其实商人都很少见,因为古代重农抑商,有些朝代规定商人是不允许乘坐马车的,主要是有权力的贵族和王室。出行有马车,打仗有战车,那么为什么中国的马车大多是两轮的呢?做成四轮马车岂不是更稳当?难道是没有钱?古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不会差这些钱的,那么原因在哪呢?


人力车雕塑,拉黄包车人物雕像,传统文化雕塑

    中国最著名的古代马车自然是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的铜马车,两轮车,秦始皇千古一帝,难道那时没有发明四轮车?错,你太低估古人的智力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已经有了四轮马车,那么为什么秦始皇陵出土的是两轮车呢?不能说两轮车比四轮车象征着更高的地位吧?


码头黄包车夫雕塑,人物雕像,民俗文化雕塑

   首先第一点:地理因素。我国地域辽阔,众多地形错综复杂,且不说在战场上作战,用四轮马车会导致无法灵活的转弯,最主要还是后车轮极有可能会卡在凹凸不平的地面,看似稳定的四轮马车实则会影响机动性。


休息黄包车师傅雕塑,商业街景观雕塑,玻璃钢铜雕

   其次第二点:经济因素。我国大部分都是汉族,属于世代相传的农耕民族,马在草场肥沃的地方能够很好地成长从而为人们所用,而我国虽然游牧民族也很多,但是相比汉族的庞大数量也是杯水车薪,所以马匹在中原地带是十分昂贵的,且饲养马匹的费用也是十分高昂,而二轮马车相比于四轮马车、六轮马车等要节省马匹的数量,所以二轮马车占主导地位。

玻璃钢铜雕,拉黄包车人物雕像,民俗文化雕塑

    最后第三点:技术因素,我国确实有着四轮马车,六轮、八轮甚至二十轮马车,对,二十轮马车,南北朝的侯景发明的,但是,还是没有动摇二轮马车的地位,因为实在是不好转弯。古代是有二十轮马车,但是没有铁轨啊,转弯确实是个可以说很庞大的工作了,所以多轮马车仅仅能起到一个象征作用,在实用性和灵活性方面都远不如二轮马车。直到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欧洲的先进技术流入中国,我国的二轮马车才逐渐被淘汰。


人力车雕塑,黄包车人物雕像,商业街景观雕塑

   从我国的二轮马车上不难看出,技术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国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整体国力,以至于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在经历了血与火整整100多年的考验后,我国救亡图存,最终才发展成了现在富强发达的新中国。因此,发展科技是十分重要的。


拉黄包车人物雕像,民俗文化雕塑,商业街景观雕塑

    “黄包车代表着一种传统,看上去古朴,而且乘坐方便,对景区尤其是西湖等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来说,是种蛮适合的交通工具。在日本,很多景区就有这种黄包车存在,而且秩序井然。事情是件好事情,但要出现好效果,关键还是管理要到位,要避免出现乱哄哄的情况。要设计好黄包车的旅游线路、驻停站点,收费价格和车身样式要统一,最好黄包车夫的着装也要经过专门设计;此外,黄包车夫的上岗应该要经过培训,规范营运,避免出现为抢生意半途乱拉客的情况。如果有了良好的游览秩序,那投入黄包车对景区来说肯定是有益的。”


 

推荐文章
评论(0)
分享到
转载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