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上午10点,
“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幕,
展期至2019年8月18日。
▲ “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主题海报
▲ “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展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外景
▲ “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展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
▲ 展览开幕式现场
▲ 展览开幕式现场
“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是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民艺中国”主题系列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浙江美术馆主办,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为本次展览学术支持单位。
展览总策划为许江、杭间。
策展人为吴光荣、王来阳、张旭敏。
▲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吴光荣致辞
开幕式首先由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吴光荣教授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 中国剪纸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有活力的精神与审美追求,反映了传统魅力与今日生活之演绎。本次展览汇集近现代经典作品、文献手稿以及图片资料,展出了来自陕西、山西、山东、浙江、安徽等19个省市地区,自清末以来400余件代表性剪纸作品,作品内容涵盖神祗崇拜、民风民俗、节令习俗、日常生活,以及传统熏样、剪纸文献等诸类经典作品和资料。
“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以学理构建、作品引领为主线,意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激活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人文精神土壤中的重新生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致辞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在致辞中讲到,“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展出,是剪纸艺术和其他艺术形态对话和交流,特别是在展览开幕之际由中国美术学院有很多不同科系的专家、教授来参加此次活动,更显必要和重要。他认为,从剪纸艺术的未来发展来看,剪纸一定要走出剪纸界,让其他的艺术门类的专家们一起来讨论,可能会给剪纸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启发。今年是中国剪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的第十年,值此十周年之际,适时推出了“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这一重大展览,反映了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张树贤主任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为中国剪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为捐赠人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张树贤颁发捐赠证书
在开幕式上,举行了“百年百幅经典剪纸作品”捐赠仪式。
捐赠人为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咨询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老校友张树贤先生。
剪纸艺术是张树贤主任离开母校后所从事的一项重要事业。他自2005年受聘于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职务以来,十余年间,收藏了来自全国各地名家的剪纸精品。藉本次展览之际,他无私地将收藏的百幅珍贵的剪纸作品捐献给母校,作为对母校培养成长的回报。
“百年百幅经典剪纸作品”包含了百余张自清末以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剪纸艺术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专门为张树贤主任颁发收藏证书,并表达对张树贤校友知恩图报、回馈母校的钦佩之情。
▲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为捐赠人中国美术学院保卫处副处长丛树峰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还向中国美术学院保卫处副处长丛树峰颁发“丛琳剪纸作品”捐赠证书。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捐赠艺术家代表周爱军,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参展艺术家代表栾旭初分别发言。
▲ 开幕式嘉宾合影
▍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兼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张树贤;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民艺》杂志执行主编孙建君;
陕西艺术馆研究员陈山桥;
浙江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郑蓉;
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孙淼;
浙江美术馆副研究馆员张旭敏;
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著名设计师、收藏家赵燕;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光荣;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主任、中剪会副主任王来阳;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执行馆长袁由敏;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王其全;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李玉普;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考古与博物馆系主任毕斐;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萍;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周爱军;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栾旭初;
河津市尚义轩剪纸艺术中心杨毅;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系檀梓栋;
中国美术学院保卫处副处长、本次展览捐赠人之一丛树峰等。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燕尾巧裁·春夏秋冬
二、纸中寻梦·东西南北
三、镂空成纹·喜上眉梢
四、福纸千年·瓜瓞绵绵
展览集古文献、图片资料,展出了来自陕西、山西、山东、安徽等19个省市地区,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0余件剪纸作品;作品主题和形式主要涵盖神祗崇拜、民风民俗、日常生活,以及熏样、文献等诸类。
▲ “燕尾巧裁·春夏秋冬”版块
▲ “燕尾巧裁·春夏秋冬”版块展示全景
▲ “纸中寻梦·东西南北”版块
▲ “纸中寻梦·东西南北”版块展示全景
▲“镂空成纹·喜上眉梢”版块
▲“镂空成纹·喜上眉梢”版块展示全景
▲“福纸千年·瓜瓞绵绵”版块
▲“福纸千年·瓜瓞绵绵”版块展示全景
在本次展览中,在七号展厅系统的展示了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生前对剪纸艺术的研究与手稿。王伯敏教授所著《中国民间剪纸史》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部以剪纸为专题研究的剪纸史著作。这部著作对剪纸的历史溯源、历代文献、考古实物、近代剪纸风格、剪纸艺人以及剪纸的方法、手法论述详实,追踪剪纸的风格起因、变化和根源,以及地域化的原因。
▲ 王伯敏对剪纸艺术研究的手稿展示
▲ 王伯敏对剪纸艺术研究的手稿展示(局部)
《中国民间剪纸史》作为民间艺术研究的学术范式,它界定了民间剪纸史这门专业研究的开端。文中蕴含的“农耕文化”与剪纸的基因联结,昭显了王伯敏先生对剪纸发展脉络史事的语言塑造力和表达力。他的著作就像受了农耕文明的驱动,用睿智而极富前瞻性的词句表达出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中所故存的乡土眷恋和乡愁萦绕与民间剪纸艺术表现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后人的研究视角导入一个农耕文化的语境。
▲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主任张树贤评析剪纸老样
▲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来阳评析《中华剪纸》等相关文献资料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参观剪纸作品
▲ 《民艺》杂志执行主编孙建君、陕西艺术馆研究员陈山桥评析剪纸作品
▲《民艺》杂志执行主编孙建君、陕西艺术馆研究员陈山桥、河津市尚义轩剪纸艺术中心杨毅研究王伯敏的手稿与资料
福纸千年,薪火相传。中国剪纸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有活力的精神与审美追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的魅力。“民艺中国·剪纸系列展”以丰富的作品为主线,全面地展现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以促进与推动剪纸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浙江美术馆
【学术支持】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展览时间】
2019年6月21日-8月18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2、3、5、6、7、8号厅
▍展览架构
【总 策 划】
许 江、杭 间
【策 展 人】
吴光荣、王来阳、张旭敏
【行政总监】
金晓依
【展览执行】
李计亮、任晓炜、雪润枝、黄 艳、何柳映、马 群
吴 龙、张 琳、吴佳钰、贾润萱
【文字撰写】
任晓炜
【藏品管理】
黄 艳、马 群
【公共教育】
雪润枝
【视觉设计】
洪 展、周 楠
【展览助理】
宋 健、宋邹邹、林晶滢、黄文莉
焦禹铭、许 君、武嘉伊、陈璐瑶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排列)】
丁兰云、于桂侠、马志芹、仉凤皋、王子淦、王少丰、王兰畔、王 巾、王建中、王桂花、王桂英、丛 琳、申沛农、付凤梅、白凤莲、华月秀、吕凤毛、朱秀云、刘四花、刘兰英、刘秀芹、刘静兰、齐秀枝、齐秀花、关云德、孙宇晨、许遵英、苏兰花、杜军护、李凤英、李金波、李淑兰、李 滔、李福才、李福爱、杨兆群、杨 毅、杨 群、吴文娟、何 霞、余泽玲、沈 雷、张吉根、张花女、张 波、张春颖、张侯光、陈志农、陈维珍、库淑兰、范祚信、林荣文、林 桃、罗 枫、周爱军、郑荣娥、段建珺、侯桂芝、姜文英、倪秀梅、栾旭初、栾淑荣、栾淑娟、高凤莲、高青果、高金爱、郭佩珍、郭献忠、郭廷俊、黄 素、曹佃祥、彭粉女、韩月琴、程建礼、谢志成、樊亚民、滕凤谦
【收藏家(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建中、王 萍、丛树峰、刘继成、许遵英、李金波、李 强、李 滔、杨兆群、杨 毅、何 霞、张 波、张建阳、张树贤、张 莹、陈祥麟、武毅星、段朋喆、段建珺、顾朋泉、栾旭初、董海涛
【文献提供(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 纪、王言昌、王 萍、刘继成、许 可、张建阳、张树贤、陈山桥
END
【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zhonghuajianzhi@qq.com
联系人:《中华剪纸》编辑部
联系电话:17701266059
推荐 丨中剪会
供稿 丨《中华剪纸》记者
编辑 丨武嘉伊
设计 丨陈璐瑶
校对 丨许 君
技术 丨焦禹铭
审稿 丨张 琳
审定 丨王来阳